大西清右卫门史略:大西清右卫门的历史介绍

阅读 :

大西清佑卫门是京都地区知名的釜师家族,有四百多年历史,茶釜居多,第九代以后开始有了制作铁壶的历史记录,早期几代的作品风格朴实沉静,后期几代的作品则比较华丽典雅。

大西家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铁壶堂口,历代一直到现在,都一直致力于铁壶的制作。大西家的铁壶注重铁质和韵味,从不落款,他们认为,自己的风格足够突出,喜欢的就能认得出来。不喜欢的,有标记也无济于事。是从明治以来少有的坚持不在壶身和壶盖上落款的堂口。可是真正的好东西,在黑夜中都会闪闪发光,何况坚持了400年的传承。

【大西清右卫门】千家十职御用釜师,清右卫门是通称,大西家自从日本室町时代(1338-1573)便开始制作茶釜,从初代的大西净林(1594-1682年)传承至今已有16代。大西家的作品有着典型的大西风格,只做传统器型,型至简,而韵极高。这也是大西家能入选千家十职御釜师重要的原因。大西家在京都创办了日本唯一一家铁壶釜专门博物馆,《大西清右卫门美术馆》藏有珍贵的历代大西作品以及其他名家的一些茶釜作品,会定期举办一些传统文化讲座,包括中国一些传统文化,比如中国水墨画文化讲座等等。

大西家源流:

初代净林:天正十八年---宽文三年(1590—1663)。通称仁兵卫,隠居名净林。初代掌门的大西净林因为出生于广濑村,最初是姓广濑的姓,之后改为大西姓。是他确立了当时适合草庵风的作品风格,他大量地制作了有独自的装饰地纹和毛切的釜,还制作了各种形状的蕨形等的釜环。

二代净清:文禄三年—天和二年(1594—1682)。通称五郎左卫门,名乘村长,隠居名净清,是第一代掌门净林的弟弟,古田织部·织田有乐斋的釜师,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的第一名手,确立了初期大西家的作品风格,是大西家历代人物之中第一位被人们晓知的名手。

三代净玄:宽永七年—享元年(1630—684),通称仁兵卫,隠居名净玄,第二代掌门净清的长子,继承了净林、 净清的作品风格,制作的是稍厚有光泽的书院风格的釜。

四代净顿:正保二年—元禄十三年(1645—1700),通称清右卫门,隠居名净顿,第三代掌门的净玄的长子。

五代净入:正保四年—正徳六年(1647—1716),通称新兵卫,隠居名净入。他制作的那个砂肌比净清的风格要有稍深的感觉,釜也比净清制作的釜要稍微厚一点,有地纹的作品和适合书院风大间的作品较多。

六代净元:禄二年—宝历十二年(1689—1762),幼名清吉,通称清右卫门,名乘重义,隠居名净元。为了与第九代掌门的净元进行区别,这里称为「古净元」。净元成为千家的专职釜师,釜作自然也多,也确立了大西家的作品风格。

七代净玄:享保五年—天明三年(1720—1783),幼名清吉,通称清右卫门,名乘末算,隠居名净玄。净玄的「玄」字,为了与其他的净元进行区别,被称之为「KURO玄」。第七代掌门的净玄是继第二代掌门的净清之后被大家认可的名手,是大西家崇拜的复兴之祖。

八代净本:延享四年—天明五年(1747—1785),幼名清吉,通称清右卫门,名乘兼满,谥号净本。他的作品都是大西家的传统的作品风格,风格是雅致的打肌。

九代净元:宽延二年—文化八年(1749—1811),幼名已之肋,通称佐兵卫,名乘保房,入道名了雪,隠居名净元。为了与古净元和净玄进行区别,被称为「佐兵卫净元」。作品风格与古净元一样是精作,也是一位名手。

十代净雪:安永六年—嘉永五年(1777—1852),幼名清吉,随后改名为三右卫门,通称清右卫门,名乘长乔,隠居名净雪。有大西家传统的茶道风的小肌,美丽而典雅的作品较多,另外,编辑了“名物釜记”、“名物釜由绪闻信控”、“釜图(八卷)”等,调查、记录了三千家和诸流派的品味(喜爱)和名物釜的形态等,是大西家首屈一指的学者。

十一代净寿:文化五年—明治八年(1808—1875),幼名清吉,随后改名为三右卫门,通称清右卫门,名乘道敬,隠居名净寿。他在近代的大西家的传统作风上,建立了独自的作品风格。

十二代净典:天保十二年—明治二年(1841—1869),幼名清吉,通称三右卫门,谥号净典。作品风格是小肌,有看见过形状稍作变化的釜,釜耳有虾形的釜等,总体上不华丽,纤细的作品很少。

十三代净长:庆应二年—昭和十八年(1866—1943),幼名清三郎,通称清右卫门,名乘孝信,隠居名净长。作品风格如他的性格一样忠厚老实,釜形也是规规矩矩的较多。

十四代净中:明治二十一年—昭和三十五年(1888—1960),幼名清太郎,通称清右卫门,名乘高道,谥号净中。在继承京釜的大西风格传统的同时,还制作出许多变形的釜,特征是中斋宗匠的字和画铸入在釜中,成为华美的釜。

十五代净心:大正十三年—平成十四年(1924—2002),

幼名益三郎,通称清右卫门,名乘健生,隠居名净心,第十四代掌门的净中的次子。其作品风格是在荒肌上大胆地装饰图纹和文字。

十六代清右卫门:昭和三十六年(1961—),幼名英生,名乘正晃。他着手研究芦屋釜的金属结构、成分、技法说明,成功地再现了被认为是秘法的「挽中子技法」。擅长制作纤细纹饰的釜。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叶分类 茶的起源 茶的历史 茶叶百科 茶具批发 茶具品牌 日本铁壶 金属茶具

本文标题:大西清右卫门史略:大西清右卫门的历史介绍 - 金属茶具_铁壶_日本铁壶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ju/jinshu/13809.html

相关文章

  • 锡茶具有什么特点

    锡茶具有什么特点 在古代,一些水质不好的地方常在井底放上锡板,进行水质净化。锡是一种质地较软的金属,熔点低,可塑性强,能制成多种款式的锡器,如酒具、烛台、茶具、盛器等。 由于锡器具有的优异的保鲜性,能使茶叶持久...

    金属茶具
  • 芦屋壶的诞生与消亡:日本芦屋壶有多少年历史

    窥探日本铁壶史——以“雕刻柔细”为特点的芦屋壶“芦屋釜”是对成形于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至桃山时代(公元1192-1603 年)、产于筑前国(今福冈县)芦屋津(今芦屋町)的茶釜的统称。其代表为“真形釜”,釜口高出...

    金属茶具
  • 日本银壶知识:日本银壶的历史由来及制作流程

    自古以来“银”与人类生活有著极为密切的关系,日本银製品的出现约与中国唐代同期,其与中国唐文化不无相关,而银壶、杯、盘、皿等茶道具等之出现应是江户中后期,一开始是宫廷、贵族所专有,后来才慢慢在民间流传...

    金属茶具
  • 日本的手工艺人之旅:南部铁器大本营岩手盛冈

    日本铁器,成名在壶,实用在锅。或许是日本1/5人都患有缺铁性贫血的缘故,铁器成为普通日本家庭的必备物品。近些年,日本南部铁器的名声漂洋过海传到了中国,尤其是68道工序打造的铁壶,更成为旅行日本时颇显品味的...

    金属茶具
  • 想要用铁壶煮茶?从了解日本铁壶的发源开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茶人开始认识、迷恋、收藏铁壶。拥有一把铁壶,是怡情养生的开始,更是谋求品质生活的符号。铁壶在华夏正刮起一股剧烈的时尚旋风。想用铁壶煮茶,从了解铁壶的起源开始。铁壶,又称铁瓶,是用来煎...

    金属茶具
  • 铁釜的釜师传承体系:日本铁釜体系怎么划分?

    古芦屋与古天命皆属于古釜系,存世稀少,不易得见。除此之外,广为人知的则是京釜、江户釜、地方釜。且因年代未及古釜古老,尚多有可见之名物。釜系传承之脉络亦有可循,自应多所陈典。京釜与江户釜皆出自两大系,即...

    金属茶具
  • 由日本铁壶说开去: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歧途之路

    铁壶是用传统铸造法,以及使用手工打造的生铁制品,来源于中国唐宋煮水器。铁壶虽然在韩国、东南亚等地也有制作销售,但传统意义上一般指日本铁壶。日本铁壶最初的历史有点模糊,但渊源还是清楚的:西方资料中,无一...

    金属茶具
  • 日本南部铁器四大家族:小泉家有坂系铃木家藤田家发展史

    在日本,提到铁壶,一般人联想到的可以说是南部铁器或是南部铁瓶。南部铁器主要是起源于江户时代南部藩的领地,亦即以盛冈为中心,在茶釜制作发展而来。包含在当时属于依达氏领地的水泽之铁器制造,目前在岩手县所...

    金属茶具
  • 铁茶壶易生锈,该如何清洗保养

    铁壶内部生锈,内部的铁锈是铁壶壁与水氧化形成的铁块,并不是自然形成厚厚白色的水垢层,已经没有保护铁壶内部的价值了,只会影响铁壶水质与健康。如果有较好的水垢层不建议清理,因为可以保护铁壶的内壁锈化,改善水质。壶身...

    金属茶具
  • 银壶有什么好处?使用银壶煮水泡茶的养生之道

    银壶,一个陌生的词语,绝大部分的人并不知道银壶是可以用来煮水泡茶的,他们都会以为只用用摆设的。所以当很多的人一听到银壶、银餐具、银酒具等这些可以使用的银制品时,第一个反应就是银不是金属制品吗?用来...

    金属茶具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