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却申报世遗:文化保护再敲警钟
近几年来,伴随经济发展和茶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复苏,作为茶文化物质载体的茶道具受到追捧。与之相应,茶道具也在艺术品市场崭露头角,风生水起。短短几年间各拍行已纷纷推出茶道具专场,以日本铁壶为代表的兼具实用与收藏性的茶道具,作为“年轻”的古董风生水起,短短几年奠定了其收藏地位,受到各方关注。
日本茶道因很好地吸收和继承了中国唐宋茶道的遗风,特别是将唐宋饮茶文化中注重茶之载体的特点很好地保留下来,在茶道界独树一帜,并形成了独特的茶道具美学宗教。
日本茶道源起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自从奈良时代的遣唐使们把茶叶带回日本之后,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发芽了。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种植,据说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禅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他于公元一二一一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的周围,内容与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
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到十三世纪,新兴的武士阶级凭借雄厚的财力经常举办以品尝各地茶叶来赌博的斗茶会,极尽奢华以用来炫耀财富并扩大交际。
茶道精神——和敬清寂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佗(chà)”字上。“佗”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佗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佗”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
而“和敬”这一伦理观念,是唐物占有热时期中衍生的道德观念。自镰仓时代以来,大量唐物宋品运销日本。特别是茶具、艺术品,更受到日本人的青睐,茶会也以有唐宋茶具而显得上档次。但也因此出现了豪奢之风,一味崇尚唐物,轻视倭物茶会。
而热心于茶道艺术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人,反对奢侈华丽之风。
提倡清贫简朴,认为本国产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朴素、清寂之美。用这种质朴的茶具,真心实意地待客,既有审美情趣,也利于道德情操的修养。
禅茶一味
日本茶道是在中日禅僧的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寺院,日本茶本身也源于中国寺院。
村田珠光从日本高僧一休宗纯那里得到中国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一张墨迹,这一墨迹是与“茶禅一味”有密切关系的茶道界的宝物,后来成为茶与禅结合的最初标志,村田珠光也由此悟出“佛法存于茶汤之中”的道理。
茶道里“禅”的内涵,在于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当这些规则不再令饮茶者厌烦,当饮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才能喝到一杯好茶,才能最终达到“茶禅一味”的境界。
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们讲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的那些人生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美好时光来领悟。
传统的新生,中国茶道具文化发展之示
纵观中日茶文化的发展史,可以得出诸多不同点。如日本更重视茶道文化为载体的茶道具,而中国更注重品茗。
日本茶道“是一种审美主义的宗教”,而中国经过历史的演进,贵族茶道、禅宗茶道、雅士茶道、世俗茶道等流派不断发展,不仅茶味和茶具都发生很大变化,同时,社会不同阶层对待饮茶的观念也产生不同的趋向。
“传统手工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智慧的沉淀,人类文明无论往哪个方向发展,这种手和心互动的创造力永远都不会过时。”即使在现代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永远有其无可取代的地位。
随着当下生活节奏的加快,虽然茶道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复苏,但时过境迁,即使所谓中国茶道的复兴亦远非昔日格局。
所谓“器以载道”,由于日本走向超现世境界的茶道与中国的俗茶文化存在质的区别,因此国人更需以实际的态度对待茶文化及茶道具的新生。
我们只有深刻反省昨日辉煌和今朝困境的根本原因,改变传统落后的理念,提高创新和市场意识,并吸取其他艺术的营养和经验,走多层次创新之路,以适应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明天才有希望。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叶分类 茶的起源 茶的历史 茶叶百科 茶具批发 茶具品牌 日本铁壶 金属茶具
本文标题: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却申报世遗:文化保护再敲警钟 - 金属茶具_铁壶_日本铁壶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ju/jinshu/13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