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日本铁壶发源地之谜:追溯日本铁壶的发源地

阅读 :

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各地区的发展:

一、芦屋

在芦屋早期的釜制造商历史很难明确。但有两个因素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九州西边的芦屋市,比邻大陆地区,因此来往密集。

铸铁的足迹不仅仅是在古坟时代(二五零~五三七),一开始先从中国经由当时的韩国来往,后来更是直接经由九州与中国联系。

其次,芦屋有充足的铁原料。沿着海岸可以找到含铁的沙子,海岸后方山上的大片森林可以提供不可缺少的碳。

镰仓时代(一一八五~一三三二)以前有不同的铁制品,例如厨房的釜和武器都是在福冈区制造。原平合战后的和平时期,带给当地人们安稳的生活,让人们把很多注意力放在了釜的制造上。

十六世纪初工业繁盛,早期芦屋釜的形状就是以中国釜为原型。老式的芦屋釜特点是宽而稳的轮廓;其后改良的一些新式釜中有凸起的边缘或翼(在日本称为铔羽或羽),而这些可能是由中国汉代(西元前二零六年~西元二三零年)壶上金属环衍生出来的。

芦屋壶的另一个特点是雕刻柔细,并有很低的锥形壶嘴。芦屋壶的鐶付为日本所有壶的形式奠定了基础,并与中国壶的形式接近。

除了芦屋自产的壶之外,还有很多来自日本其他地方的壶。例如越前、肥前、伊势、播磨、博多、岩美、天明、小田原…等地,这些地方都是模仿芦屋壶的颜色与设计。

据说,安土桃山时代期间(一五七三~一五九九),芦屋壶的产量下降,并于一六二五年绝迹,这与京都壶的崛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天明

佐野天明町能成为釜传统的起始地之一,地理性和实用性具有极大的关系。一九四零年平将门起义(名为天庆之乱),他征服了在关东地区的几个省市,最后败于藤原绣乡。

平将门的崛起吸引了许多来自京都与大阪之间的河内国铸造师,聚集于现代櫪木县西南的足利市制造武器,其为韩国手工艺者的后代。天明壶被人们认为是韩国式壶的原型。

其特点就是像早期的天明壶有三条壶脚。天明壶的特点是简约。没有特殊装饰,且壶嘴相对比较高。在日本受到了很高的关注。

三、京都

名越彌七郎,名越家第五代传人,堪称当时京都第一制釜名人。十六世纪初期,京都的三条区组建立釜制造者协会,当时于那里制造的釜成为「京釜」。

京釜开使运用烧贯技术,当铸好壶之后,再放到火里,再用一个硬刷打整,使之有光滑好看的表面。同时也是为了将壶做出仿旧的外观,并生产了第一个不带凸边沿(羽落)的壶。

十六世纪京釜变得格外出名,并且吸引很多铸造者来到这里。在釜会的铸造者从一五四三年的八个增加到一六零二年的六十七个。

十六世纪的最后十年,日本进入到和平时期,对茶道用壶的需求日趋增长,订单从京都暴增至芦屋与佐野。由于距离带来的不便,许多芦屋的铸造师被鼓励移民京都。这种趋势导致了后来芦屋和佐野釜产量的下降。

四、南部

位于日本东北部的南部地区(现在岩手县),在铁质工业史上是一个特别的地方。除了沿河运输的能力,离西南方只有二十公里的北川(山)那里发掘了含铁的原料,而离釜石市港口西十公里的磁铁河床是整个国家最大的地区。

早期历史揭露了南部地区金矿的出现洗铁技术之间的关系。有金矿的南部大名地区是很好的位置,不仅因为新的矿业技术增长财富,同时也因铸铁工艺对于战争日趋重要;更因为一五四二年葡萄牙人将滑膛枪传进日本,并藉由中国制造者的帮助,于永禄时期(一五五八~一五七零)武器开始在南部生产。

据说南部釜的制造始于一六五九年,它的兴起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第一个铁瓶就是由南部地区制造,其次是因为后期南部地区又将铁瓶改良,使其变得闻名全日本。因此大众开始把最大的目光放在这个区域,釜业的开创日趋兴盛。

这个时期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小泉仁左卫门(小泉家族第三代),堪称今日南部铁壶的发明者。小泉家族世代都为京都的釜师,后迁至南部地区,与后来的铃木、有坂、藤田并称南部四大家族。

关于南部釜生产的起源作了以下简单的整理:

一六二五年:南部家族迁移盛冈。

一六四一年:来自甲州的铃木如岛与南部重直签订了契约。南部重直是家族的二十九代,对艺术和茶画的研究十分热衷。

一六五二~一六五五年:来自京都的有坂,据说是为天台神社制造神社铃铛,并在二户与南部家族间保持着联系。之后和南部家族签订了契约。

一六五九年:小泉五郎七,小泉家族的第一代,作为京都釜师与南部大名重直签订了契约。迁至盛冈制造了第一个釜。

南部釜家族并非单一团体,与小泉、铃木等铸造师家族保持紧密联系。十七世纪中期开始为铸造师们支付费用的南部家族,逐步建立其重要角色。日本北部以盛冈作为中心,因制釜逐渐闻名。

在文中介绍了日本铁壶的四个发源地。在当时信息闭塞的年代,釜师之间缺少交流,加上当时对铁壶这种煮水器具不重视,也就没有釜师像现在这样去申请专利(宣布自己的创作成果)。对于铁壶也就没有具体标准,从而让第一铁壶的产生之谜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另外现存铁壶不足以佐证可参考的资料导致后人难以考证。比如,小泉家族史上并没有对小泉仁左卫门突破性创制第一铁瓶做记载,现小泉家收藏及出土的铁壶也只追溯到了小泉仁左卫门第四代。

在个人看来,第一铁瓶的产生更倾向于最早盛行煎茶道文化的京都。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叶分类 茶的起源 茶的历史 茶叶百科 茶具批发 茶具品牌 日本铁壶 金属茶具

本文标题:探索日本铁壶发源地之谜:追溯日本铁壶的发源地 - 金属茶具_铁壶_日本铁壶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ju/jinshu/13938.html

相关文章

  • 欣赏日本南部铁器之美:光是微弱的 铁是厚重的

    南部铁器属生铁制品,使用传统铸造法打造。铁器主体呈深沉的黑色,表面浮凸霰花纹,有细微砂粒粗糙感。光是微弱的,铁是厚重的,日本审美中空寂、静虑的禅意正体现在南部铁器上。最早的南部铁器是“茶釜”。17世纪...

    金属茶具
  • 传承于唐宋文化:悄然改变的茶人煮水器—老铁壶

    随着品茶及其茶文化的风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茶,喜欢功夫茶。之前多数人使用随手泡,砂铫,铜铫,现在,烧水壶已经悄然改变,拥有一把合适的煮水壶,是每个茶人的追求。唐代陆羽(约公元758年左右创作)《茶经》中已有...

    金属茶具
  • 日本铁壶的前身器皿:铁壶形状模仿了这些器皿

    铁壶是一个铁铸茶壶状水壶,具有一个向上弯曲的壶嘴和一个向上提的手柄。通常铁壶的壶身平均高度(不含提手)均十公分~十三公分。铁壶于一八零零年左右出现在日本,为了更多的了解铁壶,需要追溯到一七五零年前...

    金属茶具
  • 日本南部铁壶为什么会受到中国人的欢迎?

    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铁器是很常见的物件。他们信赖铁器对于人体健康的益处,且铁器本身有细小的凹凸和孔隙,更容易保留和传导热量,在烹饪中能使食物受热均匀,保留食材的鲜美滋味。甚至经由铁器烧煮的水,口感也...

    金属茶具
  • 日本铁壶历史概述:一文读懂日本铁壶历史!

    铁壶历史铁壶,亦称铁瓶,是用来煎茶煮水的器皿。以生铁为原料,用传统铸造工艺,以及通过后期的手工打磨,成型的茶壶,兼具养生、观赏和收藏价值。铁壶最早可追溯至江户时期,距今有数百年历史。茶道从中国传入日本后...

    金属茶具
  • 铁壶知识大全:五分钟了解铁壶的历史、堂号、铸法

    铁壶,亦称铁瓶。煎茶道之煮水器也。铁壶门道颇深,丝毫不差于紫砂壶,复杂且文化积淀也极为深厚。如今,铸造铁壶因其拙雅的外形,深受茶人喜爱。铁壶留雅韵,诗画可入茶。让我们走进铁壶的前世今生,一起领略铁壶之美...

    金属茶具
  • 老铁壶煮茶的害处,铁壶为什么不能煮茶?
    老铁壶煮茶的害处,铁壶为什么不能煮茶?

    通常情况下,铁壶是用来烧水的,然后用这个水来泡茶叶,而不是直接用来煮茶。用铁壶直接高温煮茶,会使铁壶释放出来的二价铁离子与茶叶中的单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单宁铁。单宁铁会造成茶汤的滋味和颜色变坏,导致茶叶变...

    金属茶具
  • 铁壶与茶道:日本茶道文化中蕴含的审美意识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历经几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和改革创新,将饮茶这种简单的日常活动升华到极具形式美和内在美的艺术高度,它是禅宗日本化以后孕育出的一种具有独...

    金属茶具
  • 日本铁壶的壶盖:带你深入了解日本铁壶的壶盖

    壶盖好比一个人的帽子,其品像对于壶的整体品像有着非常重要的因素,壶盖的功能是储备水的蒸汽能量,令壶中的水快速沸腾和常态封盖壶口以免灰尘入壶。从观赏角度或许我们更关注壶盖的美感,但从功能角度考虑,釜师...

    金属茶具
  • 岩铸的历史介绍:历时117年的南部盛冈铁壶名堂

    南部铁器指的是江户时期“南部藩”所产的铁器制品,约在今日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境内,其中又以盛冈及水泽两地为最主要的产地。如今是岩手县的著名特产,用传统铸造法,以及使用手工打造的生铁制品。其制品有:铁瓶...

    金属茶具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