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雪芽的“佛茶渊源”

阅读 :

千载峨眉儒释道,万古神水山药茶。

金顶供佛法会在峨眉山茶文化2500多年的历史上,“峨眉雪芽”不仅被峨眉山道、佛两门视为防冶百病、排毒养颜、久服轻身而延年益寿的养生饮品,而且在唐、宋、明、清一千多年的历史上,一直作为贡茶敬献朝廷。

相传唐太宗在位时,曾遣药王孙思邈专程至峨眉山问茶问药。峨眉山黑水寺茶僧将上品“峨眉雪芽”敬献唐太宗。自此,“峨眉雪芽”名播长安,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据峨眉山茶史介绍:每逢农历三月春茶开摘,峨眉山各大寺庙的茶僧们便繁忙起来,开始一年一度的茶事活动。茶僧们踩着茶园中的残雪,采摘新茶。有一首描述僧尼采茶的偈语,又谓之佛门“采茶调”:“玉手纤纤,禅心净净,虔诚颂诵,采供佛前。”

依照惯例与规置,黑水寺、万年寺等拥有御赐茶园的寺庙,皆要将上等“峨眉雪芽”春茶用锦囊蜡封,在朝廷专司茶叶的太监及地方官衙盐茶官员的监督下,为新焙的“峨眉雪芽”贡茶举办佛茶供佛法会,祈求佛送吉祥,广济苍生;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鼎盛时,数百僧众与上千香客济济一堂,佛幡飘逸,颂经汤汤,回荡山谷,其场面甚为壮观。

佛门三道茶

名人品茶春茶上市的日子里,珍稀绿茶峨眉雪芽的故乡峨眉山,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品峨眉雪芽,拜十方普贤”茶文化活动。最大的收获是淘得山中佛门传承三千多年的养生茶诀,这便是“峨眉山佛门三道茶”。

峨眉山是世界野生古茶的发源地,茶事生产活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唐代,始出于道、佛两门的峨眉雪芽茶叶,已被纳入贡茶,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种茶、制茶、饮茶皆已成为山中众多寺院的“农禅”活动并纳入修为课业。

峨眉山佛门“三道茶”的源起之说,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的公元502—547年之间,始创人是宝掌和尚。宝掌和尚为中印度高僧,公元518年来中国,曾结茅为庐于峨眉山洪椿坪后的宝掌峰,尤喜山中古茶且一日三啖。山僧樵夫异之,宝掌曰:“乃寿道也”。史志文献记载,宝掌卒于唐显庆二年,享年130多岁。

由此而传,历经数百年的饮用实践,峨眉山佛门把“寅卯、午未、戌亥”定为每天饮茶养生的最佳时辰。

第一道茶:为晨饮之茶。即寅卯时辰“恭前服用”。僧众是这样解释的:苍生以食为天,每日数餐五谷杂陈,秽物存于肚腹,浊气游于肺腑,百毒浸于经脉,又加之床榻一宿,人的体内已浑浊不堪,林中的峨眉雪芽能解百毒。故每天凌晨在“出恭”或“如厕”(上卫生间解小便、大便)之前,活水煮茶,清饮3杯,能够起到化浊为清和排毒养颜的茶疗养生效果。

第二道茶:为“午未饮茶”。“午未”即每天上午11时至晌午1时之间。即在斋后(吃午饭)后即刻饮清茶两杯,可以起到“坚齿”和防百疾的茶疗功效。现代科学在临床上已经证明,绿茶具有消炎灭菌的作用,人在进餐后,口腔及牙缝中残留食物的细菌与病毒可以在半分钟内迅速繁殖。这时,马上清饮绿茶两杯涮饮,能够起到消炎灭菌的茶疗效果。

第三道茶:时辰定在“戌亥”。即每天夜晚寝前的9时至11时。这第三道茶为“濯洗”之用,不用口服。即用清茶濯洗面部,尤其是眼部,能够起到排毒养颜的效果。濯洗时间一刻钟即可。

峨眉山佛门“三道茶”的用水与用茶是很讲究的,冲泡之水取于山中甘冽之泉,用茶则取于林中生态之茶,两者相得彰益,品质皆属上乘,何能不养生?


本文标题:峨眉雪芽的“佛茶渊源”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1136.html

相关文章

  • 大红袍有什么历史渊源及发展?

    茶叶起源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有摩崖石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

    茶源茶史
  • 茶与茶食文化

    茶食一词的概念,从广义说来,当包括茶在内的糕饼点心之类的统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茶食往往是一个泛指名称,而在茶学界,茶食则往往指用茶掺和其他可食之物料,调制成茶菜肴、茶粥饭等茶食品,即是指含茶的食物。...

    茶源茶史
  • 都江堰再现“茶马古道”

    自2009年开始,都江堰市就开始对整个古城区进行打造。今年国庆期间,古城区的核心区域已经初具规模。修旧如旧的南街、西街、茶马古道、明城墙,幽幽地将都江堰的历史娓娓道来。两条街道两种文化都江堰古城区有一条着名的...

    茶源茶史
  • 碧螺春茶的美丽传说

    只要是品饮过碧螺春茶的人,都被它嫩绿隐翠的颜色,柔匀细嫩的叶底,清香幽雅的香气,鲜爽生津的韵味所深深吸引。但关于碧螺春名字的来历,却一直鲜为人知。根据史料记载,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 马帮行头

    马帮行头:跟当时那些地方军阀的乌合之众相比,马帮更像一支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军队。马锅头、赶马人和骡马们各司其职,按步就班,兢兢业业,每次出门上路,每天从早到晚,他们都井然有序地行动。骡马行进的队伍有自己的领导,那就...

    茶源茶史
  • 碧螺春的民间传说

    关于碧螺春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康熙年间,当地人在洞庭湖东碧螺峰石壁上发现一种野茶,便采下带回作饮料。一年,因产量特多,竹筐容纳不下,采茶人就把把多余的放入怀里,不想茶叶沾了人体热气,透出了阵阵奇香,采茶女...

    茶源茶史
  • 叙述祁门红茶的历史与光荣

    一、祁门县介绍祁门县位于安徽南端,东北与黟县截然,东南与休宁县为邻,西北连石台、东至县,西南与江西省毗邻。祁门红茶产区以县城祁山镇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简称四路。西路:包括闪里、历口、古溪、...

    茶源茶史
  • 寺院中茶文化

    几千年的磨砺,茶内涵中的人文因素日益增多,茶的自然属性也逐渐被寓于人文因素中。佛教修行的方法决定了僧人与茶结下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戒、定、慧便是佛教修行的主要方法。戒,就是要僧人不饮酒,过午不进食,且要戒荤吃素...

    茶源茶史
  • 开化龙顶的历史渊源

    开化县产茶历史悠久,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建县,有记载的在明朝已列为贡品,据崇祯四年(1631年)《开化县志》记载“茶出金村者,品不在天池下”,“进贡芽茶四斤”。清光绪三年(1877年)“茶叶开始出口。”清光绪...

    茶源茶史
  • 历史篇:六堡茶的兴盛得益于广东解析(二)

    六堡茶行销粤港地区自古以来,广东人善于经商而闻名,勇于开拓、善于变通、踏实肯干、务实高效。尤其注重“敢”和“先”。在看到南粤市场上有消费广西六堡茶的苗头时,大量的广东商人逆水而上,翻山涉水,去到...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