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云雾茶有哪些历史故事?

阅读 :

上封寺东北边有个毗卢洞,一名毗佛洞。毗卢洞和广济寺的「南岳云雾」高山茶茶很出名。

广济寺周围三面高峰。这里,一年只有六十天左右是整天明朗,其余的日子,或多或少都云雾缭绕。所以,这里产的茶叶叫「南岳云雾」高山茶。这茶叶又尖又长,好像枪尖。

泡到碗里尖子朝上;两片叶瓣斜展如翼,顷刻间,浓郁的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这里出产的「南岳云雾」高山茶,早在唐玄宗时就誉满京城。唐代名典陆羽的《茶经》亦有记载:“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县山谷”。贩茶的商人加上本山掮客,在岷茅庐进进出出。毗卢洞的山民刚唱过采茶曲,家里就只剩下几两茶叶的尘末了。

清代初年,有一个和尚背了个大包袱,里面装着二十来斤茶叶。他顺涧而下,到福田铺后,才上驿路朝北进发。黄昏抵澧州,进了州官大人的府邸。他一进门,碰见一个朗中模样的人,从深院走出来。

几个家人围住郎中轻声问:“大人的病情如何?”郎中只是摇头,怏怏地走了。和尚顿时明白了:州官大人病情严重。郎中也束手无策。便走进州衙,向州官自陈,可以为大人消灾除病。

州官大喜,连忙叫引进后堂,准备茶饭,安顿住处。和尚到住处刚放下包袱,州官大人传出话来,请和尚当面商量如何消灾除病。和尚来到州官大人榻前,长揖齐地,口称同乡下僧探望来迟。他一边问安,一边观察州官气色。见州官脸色焦黄,眼皮泡肿,眼珠灰暗,声气虚弱,与和尚说几句话,也是一脸的汗,闷嗝连声。

和尚问大人延医服药可曾见效?家人代为回答说:服药百天,不见半点效用。和尚满有把握地说:“大人贵恙,下僧有法根治,不知是否能照办?”州官听说有法根治,忙问如何治法。和尚转动着眼球,说州官大人七分是邪癖内攻,三分是蒙心膏太厚,要法事和药疗同时进行。

他拿出一整套治疗方案:云雾茶叶一百斤,包成一团,放在三丈三的台子上,做七天道场,用这茶叶洗六脏,半年小好,一年中好,三年根治。州官听了,认为疗效太慢。和尚眨巴着眼睛,说三样不缺一样,可以一月小好,三月中好,一年根治。

州官大人这下高兴了,忙问是哪三样。和尚说:“一是南岳毗卢洞的茶,长在佛脚的祥云中;二是长沙白沙泉的水,是龙口边流出的;三是景德镇的碗。烧一次水,泡一次茶,换一次碗,碗换了就打烂丢掉。”州官大人立即吩咐组织两批人分头去办。和尚忙说自己带来二十斤毗卢茶,道场先用这茶叶做,另外八十斤,由他在清凉寺做好道场;同时安排一百人立即动身,开两只大船到长沙白沙泉取水,日夜兼程,七天道场一进,水就要运回府来。

七天道场做完了,到白沙泉运水的两只船了在澧州拢了岸。根据和尚的意见,这水用二十只大陶缸密封着,放在地窑中,用一缸开一缸,专人管理。

州官一天天好转,年底上京述职。进行官员见他很健旺,问他病中吃了些什么药?他说喝了一百斤毗卢洞的“佛茶”。大家很惊奇!从此,朝廷官员都想和这和尚结方外之交,邀请和尚到京作上宾。

一传十,十会百,地方官员和乡绅为“佛茶”鼓吹,朝廷官员为“佛茶”张扬。清代自康熙到宣统,每年都派人来南岳运去上千斤茶叶,继唐代后,南岳贡茶又名传天下。

南岳衡山,处北纬27度12分,气候温和、温润,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一年中有280天云雾笼罩,对茶叶生长尤为有利。

南岳云雾高山茶无虫害,无化学污染,制作工艺精细,素以秀丽多毫,翠绿匀润,鲜爽醇厚、嫩香持久而闻名遐迩,在祝融峰、芙蓉峰、紫盖峰之间毗卢洞,有一片宽深各二十里的狭长山谷,由于三面环山,经常云缠雾绕,因而土地肥沃、湿润,最适宜于种茶,这里出产的茶叫云雾茶。

这种茶叶又尖又长,宛如枪尖,泡沏后尖子朝上,两片叶瓣,斜展如旗,绿得鲜润,沉在水里,香气浓郁,喝一口沁人心脾。「南岳云雾」高山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云雾茶在南岳到处都有种植。

云雾茶最适宜在海拔八百米至一千一百米的山上栽培,特别是广济寺、铁佛寺、华盖峰等地,这一带云雾交织,阳光和煦,森林覆盖面积大,种出的茶“条索紧细,挺秀多毫,内质优良,清香馥郁,饮后回味。”1980年至1982年连续三年「南岳云雾」高山茶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畅销海内外。


本文标题:南岳云雾茶有哪些历史故事?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1337.html

相关文章

  • 原味的茶马古道

    层层叠叠的枯枝败叶,铺在苔痕累累的青石路上,路面凹凸的石板,路旁字迹模糊的石碑,见证着蒲江河谷作为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辉煌岁月,折射着昔日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这是蒲江境内一段长约1公里的茶马古道,一段湮没于...

    茶源茶史
  •  茶与宗教概说
    茶与宗教概说

    茶与道教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相当密切,最早将茶引入宗教的是道教。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自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道教定型化之后,在名山胜境宫观林立,几乎都栽种茶树,宫观道士流行以茶待客,以茶作为祈祷、祭献、斋...

    茶源茶史
  • 白牡丹茶因何而来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毛义问一位老者这是什么香味,老人告诉他,这种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18棵白...

    茶源茶史
  • 黄金茶的名字由来

    黄金茶,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还以为是贵的如黄金一般的茶,后面查阅资料才知并非如此,感到好奇的茶友,接着往下看,你就会明白黄金茶到底是什么样的茶?盛产于江西三清山原始深山,无污染,纯天然,承天地之精华,汇万物之灵气。打破...

    茶源茶史
  • 云南滇红红茶是怎么来的?

    滇红是产于云南地区的红茶茶品。云南地区风景秀丽,山地茂密,海拔高,溪流密布,滇红茶因其优异的品质备受人们关注。滇红茶主要产于滇西南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的高山峡谷一带,包括了临沧、西双版纳、勐海、凤...

    茶源茶史
  • 白牡丹茶的来历

    白牡丹,茎具棱漕;叶互生,卵形至矩圆状卵形,基部抱茎,全缘;花生枝端,穗状花序,萼筒状,有腺体,花冠高脚碟状,白色;花期冬季。喜温暖潮湿,充分阳光,疏松、排水良好之砂质壤土。在寒冷地区,冷室越冬(3-8℃)。在温暖地区,可供花坛、花镜或...

    茶源茶史
  • 由一到多的中国制茶简史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

    茶源茶史
  • 安化天生出好茶是有历史依据的

    明·嘉靖《安化县志》卷五:杂记第69页安化天生出好茶的记述。“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风物。”安化这方水土孕育了安化黑茶,有鲜明的地域特性。安化黑茶对原料的要求、加工技术、花色品种、品质特征、文化内...

    茶源茶史
  • 大关翠华茶有哪些茶文化渊源?

    大关翠华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要追溯翠华茶文化的发展历史,首先从大关翠华寺的创建谈起。大关翠华寺始建于雍正初年,由四川峨嵋大坪信阳法师倡导创建,至今有270余年。翠华寺建始之初只有观音阁一间,...

    茶源茶史
  • 桐城小花茶文化历史

    桐城种茶历史悠久,史载明朝大司马鲁山公(孙晋)宦游时得异籽,植之龙眠山之椒园。于是,椒园茶与顾渚、蒙顶并称,跻身“贡品”之列,时称椒园茶,又因其冲泡后形似初展花朵,又名“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又有小兰花茶之称,属皖西兰...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