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互市的中心临夏

阅读 :

临夏回族自治州,辖临夏市、临夏及永靖、和政、康乐、广河、东乡、积石山县,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总人口189成,其中国、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人口战友56.4%,东乡族和保安族是独有的两个民族。这里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交汇,是茶马互市的中心,中国的彩陶之乡,“花儿”之乡,西部的旱码头。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优美。

临夏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辛甸文化至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临夏州文联编写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史话》,拣金拾玉,把临夏闪光的亮点,一一陈列,奉献给世人。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必将对弘扬历史文化传统,开发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临夏历史悠久,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两千年前秦汉王朝就设县、置州、建郡,古称罕,后改称导河、河州,是沟通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蕃古道之重镇,享有“河湟雄镇”之美誉,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这里交错伸展,形成了当年商贾云集、一派繁荣的茶马互市,被赞誉为“西部旱码头”。随着天安门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庄宣告,临夏跨入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1956年11月,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1994年国家把临夏回族自治州列为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区。


茶的起源 茶的历史 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 日本茶道 茶道知识 茶文化知识

本文标题:茶马互市的中心临夏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4756.html

相关文章

  • 解析湖茶、茯茶的历史变迁

    明朝统治者用茶来易马,叫官茶易马,因四川产量不够,后扩大到用湖南黑茶来易马。于是,湖南安化地区率先仿制黑茶,所以湖南的茶也叫“湖茶”。不但产量大,价格便宜,而且味道甘爽醇厚,深受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喜爱,使北路边销市场...

    茶源茶史
  • 被遗忘的云南白茶

    白茶,提起白茶我们就下意识的在脑海里弹出白茶出福鼎。云南不是没有白茶,唐朝咸丰三年(公元862年)樊绰出使云南。《蛮书》中“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中的“散收无采造法”推测就是自然干燥...

    茶源茶史
  • “六堡茶”之名有何来源?起于何时?

    行内人流行说六堡茶有1500年历史,今天的话题就从这个1500年开始。我想,如果说梧州产茶的历史有1500年,就茶的采、用(也指采摘野生)而言,这个年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六堡茶,作为梧州区域茶叶的代名词,也就是...

    茶源茶史
  • 黄茶的历史传说

    相传清咸丰十年(1860年)安溪县罗岩灶坑(今虎邱镇美庄村),有位青年名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一位名叫王淡的女子为妻。新婚后一个月,新娘子回到娘家,当地风俗称为“对月”。“对月”后返回夫家时,娘家要有一件“带青”礼物让新...

    茶源茶史
  • 贵定雪芽茶文化历史渊源

    贵定雪芽历史渊源 早在2000多年前,从原生高树到茶树的人工栽培就已开始,并创出了“鸟王茶”、“东苗茶”、“鱼钩茶”、“白云茶”等早期云雾系列名茶。贵定云雾茶的贡茶历史从元、明、清朝到民国的史志上均有记载。...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沿线的民族

    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马古道是如何在中外各民族逐渐迁徙聚合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间反映出各民族文明的异同,相互的影响、融合及共生共荣。白族白族地区经济繁荣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

    茶源茶史
  •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的《神农本草经》就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学专着,这部书主要是以传说的形式搜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其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悉:这里的...

    茶源茶史
  • 为何南宋流行“吃茶”?

    “吃茶”难道茶是可以用来吃的吗,古代为何有“吃茶”的话话?让我们看看下面这段话。走进杭州被保护起来的老城区,南宋古街清河坊依然风韵犹存。在一家中药店的外墙下面,太极茶道作为老字号茶馆还是非常热闹。在这里,杭州...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 马帮生活方式

    马帮在路上,大部分时间过的是野营露宿的生活。一般天一发亮就爬起来从山上找回骡马,给它们喂料,然后上驮子上路。中午开一次“梢”。“开梢”就是吃午饭的意思,也就是打个酥油茶,揉一点糌粑吃。当天色昏暗下来的时候,马帮...

    茶源茶史
  • “贡菊”的典故

    据说在北宋时,一年大旱后,乡里眼疾流行,在外经商的徽商从浙江引来菊花泡用,眼疾得以治愈,很快菊花就在这里广为种植了。许多农户为便于贮存,以备长期使用,又特意将鲜菊花烘制成干菊花。清末光绪年间,北京紫禁城里流传红眼病...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