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阅读 :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

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需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2、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3、佛门的茶是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在南宋宗开禧年间,经常举行上千人大型茶宴,并把四秒钟的饮茶规范纳入了《百丈清规》,近代有的学者认为《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


茶叶的种类 茶的历史 茶马古道 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 日本茶道 茶道知识 茶文化知识

本文标题: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5151.html

上一篇:茶与道教 下一篇: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相关文章

  • 碧螺春茶的美丽传说

    只要是品饮过碧螺春茶的人,都被它嫩绿隐翠的颜色,柔匀细嫩的叶底,清香幽雅的香气,鲜爽生津的韵味所深深吸引。但关于碧螺春名字的来历,却一直鲜为人知。根据史料记载,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

    茶源茶史
  • 中国十大名茶背后的故事
    中国十大名茶背后的故事

    【西湖龙井】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学着采起了茶叶,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告太后生病了。乾隆皇帝随手将一把茶叶向口袋里一放,急忙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

    茶源茶史
  • 双龙银针的民间传说

    传说很多年以前,在金华村有一户姓黄的人家,这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黄初起,二儿子叫黄初平。初平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家放羊,尊老爱幼,勤奋好学,乡亲们都称赞他圣贤。在初平十五岁的那年,有一天他在金华山下放...

    茶源茶史
  • 七子饼的来历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其实七子的规制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

    茶源茶史
  • 茶树与神话

    茶树,最初是野生,是“南方之嘉木”。神农氏以茶解毒,此茶乃是湖湘野生茶。茶树由野生而人工栽种,也起源于神话传说。据四川《名山县志》与《雅州府志》记载,西汉宣帝甘露年间,邑人吴理真在蒙山之巅上清峰种茶树七株,“高不...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沿线的纳西族

    纳西族居住在丽江宁蒗永宁地区纳西族的一个支系――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阿夏”走婚制和母系家庭的残余。所谓“阿夏”、“阿注”在摩梭语中是“亲密的朋友”。这种婚姻的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夫妻各自在自己的母亲家...

    茶源茶史
  • 唐代茶文化艺术

    一整套制茶、煮茶、饮茶的专门工具和成熟技术,突出表现在陆羽《茶经》的有关论述中。可见,唐代茶事是一门艺术,对茶叶的外形、色泽、茶水香味、滋味、煮水、茶具、柴火、饮茶环境和方式均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他们追求...

    茶源茶史
  • 敬亭绿雪的历史传说

    “敬亭绿雪”的茶名由来还有一个故事。传说绿雪是唐朝女皇武则天封的山神,原身是敬亭山上的千年茶树精,传说绿雪以一己法力,护佑敬亭山方圆30里风调雨顺,绿雪茶既是采的绿雪原身茶。故名敬亭绿雪。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敬...

    茶源茶史
  • 贡眉的历史文化发展

    被誉为“茶叶活化石”的福鼎白茶,有着独特、显着的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药用和保健功效,正备受世界各地消费者喜欢。在二十一日上午于福建福鼎开幕的中国首届白茶文化节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负责人称,随着人...

    茶源茶史
  • 关于龙井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宋代时,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村里住着一个靠买茶为生的老太太。有一年,茶叶质量不好,卖不出去,老太太几乎断炊。一天,一个老叟走进来,他在院子转了转,说要用五两银买下放地墙旮旯的破石臼。老太太正愁没钱,便爽快地...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