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佛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阅读 :

(一)九华山茶肇始于唐

金地藏有一首情真意切的《送童子下山》诗: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拈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诗中写到“烹茗瓯中罢弄花”,可见当时金地藏与其弟子们也是饮茶的。但此诗颔联又作“瓶添涧底休拈月,钵洗池中罢弄花。”,如果如此,则该诗与茶无涉。

南宋陈崖在其《九华诗集》“煎茶峰”诗中自注:“昔金地藏招道侣于峰前,汲泉烹茗。”又注:“广化寺钟楼其上”。由此可知,在九华山有座煎茶峰,其峰在宋代的广化寺钟楼的上面,而山峰的得名是因为金地藏常于峰前汲泉煎茶。陈崖“煎茶峰”诗再次说明金地藏不仅自己喜欢饮茶,还经常煎茶招待道侣。当然,仅凭此诗我们还不能确定,金地藏招待道侣的茶是九华山土产茶,还是山外茶。

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封演是唐玄宗天宝进士,其生活时代与金乔觉大致同时。江淮泛指江南、淮南,是唐代茶叶的主要产地。其时,安徽的霍山黄芽、潜山天柱茶、宣城丫山横纹茶、祁门方茶,都是当时的全国名茶,而作为江南名山的九华山产茶也不足为怪。

《封氏闻见记》又载:“(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侠,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供佛徒坐禅驱睡和招待香客、游人,在佛门被广受欢迎,寺院僧人饮茶成风。唐开元以后,原本不产茶的北方,受禅宗佛教饮茶风尚的影响,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九华山地处盛产茶的江南,于盛唐、中唐时种茶是极有可能的,九华山上僧人饮茶更是理所当然。

(二)九华山茶初兴于宋

南宋时的左丞相周必大遍游九华,曾撰写《九华山录》,他游九华,“至化城寺,……谒金地藏塔,……僧祖瑛独居塔院,献土产茶,味敌北苑”。北苑在建州建安(今福建省建阳县),所产龙凤团茶专供皇家,是有宋一代最脍炙人口的名茶。周必大在品尝九华山土产茶后,评价其滋味可与以北苑茶媲美。显然,宋代九华山不仅产茶,而且茶的品质优异,甚至接近当时最负盛名的北苑贡茶。

陈崖《九华诗集》“茗地源”诗有:“暖风吹长紫芽茎,人向山头就水烹。”并自注:“晏生岩北溪上,产茗味殊佳。”可见,九华山晏生岩北溪上所产茶,其味特别好。陈崖此说与周必大的评价相一致,由此足见宋代九华山之茶以其卓越的品质而崭露头角。

然而,宋代九华山所产茶是什么样的茶?唐代茶有粗、散、末、饼四类,而以饼茶为主。宋代茶有片、散两类,此外尚有用散茶磨制而成的末茶。所谓片茶,也就是团饼茶,以建州的龙团凤饼贡茶最为著名。但在建州之外,则逐渐改饼为散,所谓散茶,当时乃为蒸青绿茶。宋代,连唐时最著名的生产阳羡贡茶的义兴也改生产散茶。北宋葛常之在文中说:“自建茶入贡,阳羡不复研膏,谓之草茶而已”,草茶即散茶。从南宋时起,虽然宫廷推崇北苑贡茶,仍为团饼茶,但在民间却开始风尚起散茶来,及至元朝,散茶进一步普及开来。其时,象江西洪州的双井茶、浙江的日铸茶都是当时的散茶中的名茶。九华山也不例外,其茶当为蒸青绿茶。

南宋陈崖“煎茶峰”诗:“春山细摘紫英芽,碧玉瓯中散乳花。”“缓火烘来活水煎,山头卓锡取清泉。”宋代九华山所产之茶应为芽茶或叶茶。

(三)九华山茶驰名于明清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茶录”之“产茶有名者”中有“池州之九华”。

清代,刘源长《茶史》“茶之名产”记:“九华山有‘空梗茶’,是金地藏所植。大抵烟霞云雾之中,气常温润,与地所植,味自不同。”

陆廷灿《续茶经》“八之出”记:“《通志》:池州府属青阳、石棣、建德,俱产茶。贵池亦有之,九华山闵公墓茶,四方称之。”

九华山茶在明清时期已驰名全国,为当时的名茶。明朝初年,朱元章颁旨罢贡团饼茶,客观上促进了散茶的发展。明朝前期,沿续宋元以来的蒸青绿茶。到了后期,除在浙江长兴罗岕还产蒸青绿茶外,已都改生产烘青或炒青绿茶。明朝前期的九华茶当属蒸青绿茶,晚明以后的九华茶应是烘青绿茶。据记载,九华山历史名茶有“天台云雾”“龙池云雾”“东岩雀舌”“九华龙芽”“南苔空心”“肉身仙茗”等,而据考证,“天台云雾”即现代的“黄石溪毛峰”,“龙池云雾”即现代的“闵园毛峰”。

(四)九华山茶业大发展于当代

1915年,黄石溪毛峰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这是九华茶所获得的最高荣誉。但随后是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十年动乱,九华山茶业发展缓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九华山的茶业才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林鹤松教授主持省科委下达的“九华山名优茶开发”科研项目,研制开发九华名优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世纪初,池州市进一步整合茶叶品牌,确立了以“九华佛茶”作为主打产品的战略,使九华佛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本文标题:九华佛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 绿茶_绿茶的功效与作用_喝绿茶的好处_绿茶有哪些品种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fenlei/lvcha/9634.html

相关文章

  • 该从哪些方面来看六安瓜片的品质好坏呢?

    茶的季节已经袭来,饮用绿茶的人数不断增多。提到绿茶,就不得不提六安瓜片了,毕竟它就是风格独特的绿茶。六安瓜片的品质特点:一、六安瓜片外形瓜片茶应洁净,极品、精品、通品瓜片的要求是品质正常,无梗、无...

    绿茶
  • 什么是河西园茶

    河西园茶是产于湖南长沙的绿茶。长沙市郊的湘江之滨、岳麓山麓,与长岛桔子洲相望,海拔45米,东南群山环抱,西北江水相依,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是一个宜茶的天然环境。传唐宋时代,岳麓山寺僧侣从安化带来茶籽,在寺周辟地种茶,每年...

    绿茶
  • 敬亭绿雪的品质特点

    敬亭绿雪,是以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精湛的制茶工艺,形成了它所具有优异的内在品质和独特风格。敬亭山区,岩谷幽深,山石重叠,云蒸雾蔚,日照短,漫射光多,气候温和湿润,茶园多分布于山坞之中,竹木荫浓,阳光遮蔽,乌沙土肥沃疏松,茶树支...

    绿茶
  • 雁荡毛峰的传说

    雁荡毛峰雁荡毛峰最早的时候又称“猴茶”,猴茶的意思,就是猴子在悬崖峭壁上采得的茶叶,一般而言人难以攀登行走的悬崖峭壁上长出的茶叶,品质常常是十分优异的,雁荡山悬岩似柱,峻峰如锥,正是产好茶的地方。在《清稗类钞》中...

    绿茶
  • 龙井的鉴别方法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

    绿茶
  • 窝坑茶的历史和品质特征解析

    窝坑茶又名蕉溪窝坑茶,产于江西省南康县南岭山脉北端的浮石、蕉溪一带。主要产区为蕉溪上游海拔600余米、林木葱郁的窝坑。窝坑茶创始于三国,而盛于宋代。据南康县《文艺志》记载,宋代苏东坡谪官广东,路...

    绿茶
  • 高桥银峰是如何制成的?

    1.杀青在平锅内进行,锅径60厘米。采用温高、量少、老杀方法杀青。锅温120~130℃,投量400克。开始两手均匀翻炒,以闷为主,抖闷结合,当水分大量蒸发时要逐步降低火温至90℃,以扬抖为主。炒至茶叶绉软卷缩,色泽...

    绿茶
  • 黄竹白毫的历史发展?生长环境?

    历史发展黄竹白毫历史悠久,始于东汉。据县志载:“古丈坪厅之茶,清明谷雨前捡摘,清香馥郁,有洞庭君山之胜。”唐代溪州即以芽人贡,后列为清室皇家贡品。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古丈已列入全国名产茶区,唐代溪州...

    绿茶
  • 太白顶芽的传说

    传说,茶圣陆羽在写完《茶经》后,心中一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虽已尝遍世上所有名茶,但总觉得还应该有更好的茶,于是他后来也不著书,带了一个茶童携着茶具,四处游山玩水,寻仙访道,其实为了再寻找茶中极品。一日,他来到湖州府辖...

    绿茶
  • 化佛茶生态环境有哪些特点?有什么工艺特点?

    一、生态环境牟定县西起东经110。43&’87”,东止东经111。58&’5l”;南起北纬27。58&’54”;北止北纬28。36&’37”;东西长123.764公里,南北宽73.461公里,土地总面积4990.254平方公里,山地占81.9%。境内群峰...

    绿茶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