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茶火了“遵义红”,富了湄潭人

2020-10-27 阅读 :

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叶文盛把贵州省湄潭县高台镇、新南镇、茅坪镇、石莲镇等相对较为贫困的镇作为“茶树新品种种植示范区”。仅在高台镇就发展了1000亩智慧茶园基地,不仅为村民们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带动高台镇农户新建茶园3万亩。

贵州省湄潭县因生产绿茶而闻名,这里生态良好,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然而,此前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能产出可以媲美“金骏眉”的红茶——“遵义红”。

这一切,除了源于湄潭的独特的生态优势外,还源于一个叫叶文盛的福建人以及他领导的科技创新。

叶文盛,“遵义红”红茶的创始人、贵州琦福苑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遵义市科技特派员。

他的故事,是从一片茶叶开始的。

由闽入黔,茶乡寻梦

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茶叶产品

为了寻找好茶,家在福建武夷山的叶文盛,足迹遍布国内主要茶叶产区。

2003年,叶文盛一到贵州省湄潭县,便被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吸引。一方面,好生态,才能孕育好茶叶。另一方面,叶文盛更看重的,是这里蕴藏的商机:当时武夷山的茶青已经30元一斤,而湄潭的茶青收购价才6元钱一斤。

其实,湄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湄潭不仅能产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论述,宋代则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抗战期间,国立浙江大学迁入湄潭办学,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在湄潭筹建实验茶场,提供茶树栽培、育种、制茶、防病等研究,对后来的湄潭茶业影响极大。

遗憾的是,尽管湄潭茶叶品质优良,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能形成品牌效应。每年大量江浙茶商入黔,被收购后的茶青经加工贴牌后“身价”暴涨,一度形成了“茶农得小利,加工得大利,茶商得暴利”的怪圈。

当时,随着地方政府对茶产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湄潭已成为了贵州省茶叶第一大县,茶叶基地以每年2到3万亩的速度发展。但当地茶叶加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短板显而易见,市场上缺乏富有竞争力的茶叶产品。

经过多方考察,叶文盛在湄潭县留了下来。虽然人生地不熟,但几经周折,他还是在一个叫“金花村”的地方,找到了一个破旧的仓库,并将其改造成一个小加工厂。

从此,叶文盛向当地茶农收购茶青,开始在贵州做起了茶叶。

万绿丛中一点红

300多元一斤的茶叶被一抢而空

一开始,叶文盛做的是绿茶。

2007年前后,福建武夷山的“金骏眉”红茶走俏市场。条索紧秀,汤色金黄,一口入喉,甘甜顿生。“金骏眉”红茶的诞生,被视为填补了国内市场无高端红茶的空白。

彼时,叶文盛就在想,能不能在湄潭做出一款与之媲美的红茶?论生态、论茶叶,在湄潭做出一款高端红茶,完全有基础,唯一缺的就是工艺上的创新。

其实,身为绿茶之乡的湄潭,早有制作红茶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有湄红红茶。1940年,“湄红”在湄潭实验茶场试制成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湄红”出口创汇购买战略物资,为抗战胜利立过战功。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湄红”制作工艺竟失传了。

叶文盛开始了艰苦的摸索。在当地一些老茶人的帮助下,他以传统茶叶加工工艺为基础,经过工艺改进和技术融合,最终创新出适合加工湄潭红茶的生产工艺,制作出外形紧细、汤色橙红、叶底匀嫩的红茶产品。

世代做茶,叶文盛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兄长做茶,对茶叶有着非同寻常的痴迷,也有着独特的经验和见解。他的成功,并非偶然。

虽然自己研制出来的湄潭红茶口感很好,但叶文盛并没有急于取名字,他想看看市场的反馈。

2008年,叶文盛用小货车拉着茶叶去重庆参加茶博会,没想到,300多元一斤的茶叶被一抢而空。这让叶文盛信心大增。

为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红茶,2008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结合“红色遵义”独特的地域文化,叶文盛为自己的红茶取名为“遵义红”。

2011年的信阳茶博会上,“遵义红”跻身全国十大红茶。2012年,叶文盛成立贵州琦福苑茶业有限公司。2015年“遵义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现今贵州省最大的红茶品牌。

在一片绿茶中独树一帜,悄然间,叶文盛续写了贵州红茶的历史。如今,这个当初开着小货车的福建人,已经举家搬迁到了湄潭。这个正儿八经的福建人,现在开口闭口就是“我们湄潭”。

一片茶叶连接一方百姓

带动高台镇农户新建茶园3万亩

“这个芽头采嫩了,最好采一芽三。”秋高气爽的时节,在湄潭县高台镇的茶园里,依然一片繁忙的景象,茶农正在采摘今年的最后一批秋茶。

高台镇曾经是出了名的省级一类贫困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才810元。如何“脱贫摘帽”成了高台镇党委、政府一直思考的难题,经多方考察,高台镇决定引进叶文盛的贵州琦福苑茶业有限公司入驻。

于是,杂草丛生的土山坡,变成了绿油油的茶山。从2013年开始,叶文盛在高台镇承包了500亩荒山开始种植茶叶,并通过太阳能智能滴灌系统、茶树营养补给、智能浇灌等一体化管理,引进互联网监控技术,聘请植保专家为茶叶种植提供技术保障,确保茶叶种植源头质量安全。

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叶文盛的公司与高台镇高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428人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在他看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把湄潭县高台镇、新南镇、茅坪镇、石莲镇等相对较为贫困的镇作为“茶树新品种种植示范区”。叶文盛的目标是,“通过品牌的不断提升,带动一群人、一个区域、一个产业共同实现经济与发展多赢局面。”

如今,琦福苑公司已经在高台镇发展了1000亩智慧茶园基地,不仅为村民们解决了就业问题,叶文盛还利用自己的科技特派员身份,无偿为茶农提供技术指导,带动高台镇农户新建茶园3万亩。

让叶文盛感到欣慰的是,“遵义红”红茶不仅丰富了湄潭茶产业结构、带动了湄潭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湄潭30多万茶农种茶增收,凸显了茶叶给老百姓带来的经济效益。

“脱贫攻坚一定要有产业支撑,产业发展必须要靠龙头带动,贵州琦福苑茶业公司在发展农业、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方面做出了表率。”2016年9月19日,高台镇的“智慧茶园”基地里迎来了遵义市脱贫攻坚示范创建现场观摩会的召开,时任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树旺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高台镇通过发展茶产业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做法是湄潭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真正实现了让这里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来源:科技日报


本文标题:科学种茶火了“遵义红”,富了湄潭人 - 茶叶新闻_中国茶叶新闻_国际茶叶新闻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zixun/xinwen/12532.html

相关文章

  • 四川将持续深推川茶川酒产业合作发展

    7月2日,第九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开幕,一场“川茶川酒重点企业对接会”成为亮点。自古茶酒不分家,在四川,茶产业与酒产业有相同的“基因”,更面临共同的挑战。那么,“川茶+川酒”,四川想干啥?携手探寻茶酒产业增长新空...

    茶叶新闻
  • 2020年云南省云茶产业新颁绿色有机认证证书380张

    云南网讯(记者 王淑娟)日前,云南省发布2020年云南省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奖补名单的公告。去年,全省共申报奖补项目289个,申报资金达1.5亿元。经网上申报、审核和公示,共有202个主体获得奖补,涉及37万亩有机茶园、19万...

    茶叶新闻
  • 黔南州都匀市举行2020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

    10月20日,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系列活动之2020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在贵州省黔南州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贵州省茶园面积700万亩,排名全国第一。2016年以来,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已成功举办四届,旨在为各地爱茶之人搭建沟通交流...

    茶叶新闻
  • 贵州茶园茶叶禁用农药达到128种

    12月23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茶叶质量安全管控方面,贵州一贯坚持“严”字当头。茶园禁用农药达到128种,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62种,并提出28种日本、摩洛哥等出口市场的禁用农药。全面禁用草甘...

    茶叶新闻
  • 云南为什么能出好茶?

    俗话说“好山出好茶”,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全世界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理气候禀赋,云南茶山不仅出好茶,而且出全国最多的好茶。云南西南部、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这串喜马拉雅南麓的山地,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茶树发源地的中心地...

    茶叶新闻
  • 草甘膦将迎来史上最严标准 贵州有望成为欧盟进口茶“赢家”

    日前,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官网登载消息显示,欧盟参考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建议,拟将草甘膦在茶叶等153种农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从0.1mg/kg-50mg/kg降低至定量限0.05mg/kg,意味着草甘膦迎来史上最严...

    茶叶新闻
  • 重42.6吨! 世界上“最大的紧压茶”诞生

    原标题:重42.6吨! 世界上“最大的紧压茶”在腾诞生11月19日,由新华网欧洲分公司、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主办,腾冲市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新华网云南频道媒体支持的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最大的紧压茶”认...

    茶叶新闻
  • 西藏错那高山茶叶“撬开”致富路

    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种茶史悠久,早在《格萨尔王传》中就有记载,“门隅仙茶,玉罗冈吉(藏语意为“玉叶独秀”)”。在格萨尔王时期,门茶“玉罗冈吉”与汉茶“梅朵央增”、藏茶“金叶巴扎”并称西藏“三大名茶”。上世...

    茶叶新闻
  • 恢复跨省团队游 “引火”都匀茶旅一体游

    7月20日,尽管都匀苗岭山川下着毛毛细雨,但是,挡不住外地客人慕名畅游都匀的激情。7月20日,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黔南组当导游,广州旅行团抵达都匀毛尖茶庄。当天,由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黔南组指导,广州新桦威旅游集...

    茶叶新闻
  • 歙县积极恢复重建 “3000吨茶叶被泡”茶企诚邀各界人士去喝茶
    歙县积极恢复重建 “3000吨茶叶被泡”茶企诚邀各界人士去喝茶

    7 月7 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遭遇50 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暴雨袭城,河水漫堤,多地被淹,广受关注。其中,一则“歙县茶企3000 吨茶叶被泡,负责人失声痛哭”的视频更是牵动人心。过去半个多月,歙县灾后恢复的情况怎么...

    茶叶新闻
你可能感兴趣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