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彝乡人民种茶忙——厂街乡扎实迈向乡村振兴

2021-08-16 阅读 :

时下雨水充沛,正是茶苗栽植的好时节,永平厂街彝族乡党委政府抢抓当前有利时机及时组织群众抓时令促生产,全力推进茶树种植,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在厂街乡界面村茶叶种植基地,一垄垄茶道整齐划一,一根根茶树苗排列有序,整齐布满了山坡。村民们正利用连日来土壤湿润的有利时机,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钉钉子、拉线、挖沟、打窝、种苗,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茶产业项目的实施带动,鼓励群众发展适宜本地的茶叶种植,一系列为民措施的落实,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不仅增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动力,还为群众搭建了就近务工平台,也让群众全身心投入产业发展,这是我们村发展产业的一大步,同时也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小步。”界面村党总支书记达师芳说道。

“我们乡按照县委政府的产业布局,将茶叶种植作为重点产业来抓,采取分步实施,前期我们已经栽植了5972亩。今年新栽了1033亩,并将陆续发放茶苗继续栽种。”厂街乡农综中心副主任赵建科介绍。

厂街乡聚焦县委政府“四区五带”建设要求,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目标,围绕“生态立乡、基础固乡、产业兴乡、文旅活乡、党建带乡”,打造“特色农业示范区、民族文化魅力乡、休闲旅游目的地”;做深做实做强茶产业发展文章,延长产业链,提高茶叶品质,以茶兴业、以茶惠民。茶产业发展中,厂街乡紧紧围绕四个要求开展工作。

01

以红色党建为引领

突出党建根基,服务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县委政府关于高山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采取“企业运营、集中连片、分户经营、利益联结”运营方式,做好对上对外争取协调、茶叶基地建设、茶叶初制所建设协调服务等工作,做到“发挥一个支部引领作用、打造一支专业合作社队伍、建设一座茶叶初制所、入股壮大一个村集体经济、每年组织一次抚育管理培训、培育一个绿色支柱产业”,扎实推进茶产业发展工作落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沟通协调到位、政策支持到位,为茶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目前,建成绿色茶园基地7005亩,产值突破840万元。

02

以绿色种植为突破

突出科学管理,做实绿色生态。为保证茶叶品质,厂街乡在发展茶叶种植时,采用生态有机种植方式,选择生态环境优良、土壤深厚肥沃的山地作为茶园,在茶叶栽培、种植、生长过程中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确保生产出的有机茶品质上乘、天然无公害。推广绿色茶园管理生产综合技术,通过土壤改良、良种推广、完善设施,全面推行科学配方施肥,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等措施,实现茶园绿色化生产,提升茶园绿色生产能力。同时,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选派管理人员到复旦大学等地学习培训,累计开展抚育管理培训25场次1300人次,培养了一批茶叶种植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人才,不断提升广大茶农和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真正实现了人才和技术的“双支撑”。

03

以品牌特色为保障

突出资源禀赋,实现效益提升。厂街乡出产的高山生态茶背靠澜沧江和金光寺自然保护区,山高坡陡,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常有云雾笼罩,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丰富,无污染,采摘期比同类茶园提前15天左右,所采制的明前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品质上乘。而且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家家户户种茶、制茶的习俗,并以绿茶为主,制成的茶叶紧结绿润,香气清高,汤气黄绿明亮,滋味浓醇甘爽,叶底嫩匀黄,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凭借采摘早、品质优及独有的古树茶等先天优势,厂街片区茶园已成为博南红、博南山、博南古道等知名品牌的重要生产原料基地,均价稳中有升,实现了优质优价,茶农稳定增收。

04

以外部助力为推手

突出龙头带动,带动产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永平县茶叶龙头企业博南山茶业有限公司,公司与合作社、茶农签订茶叶收购合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切实维护茶农利益。目前,博南山茶业主要生产机制有机绿茶,以高海拔、原生态及有机生产加工流程,打造博南山系列高山生态茶品牌,已通过“绿色食品”三品一标认证,系列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在州内外拥有稳定的消费市场。并在三村村建成茶叶初制所1座,年负荷生产量100吨,可满足三村、界面等村的茶叶收购生产需求;企业发展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真正实现了企业和茶农的“双赢利”。

来源:大理乡村振兴


本文标题:永平彝乡人民种茶忙——厂街乡扎实迈向乡村振兴 - 茶叶新闻_中国茶叶新闻_国际茶叶新闻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zixun/xinwen/16463.html

相关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