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的茶叶历史

阅读 :

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被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

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赠送他四两的大红袍母株茶叶。由于尼克松不知大红袍母株产量少而极为珍贵,曾私下抱怨毛泽东小气。周恩来后来为此对尼克松解释,说:“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把大红袍由来告知,闻说尼克松听后对此肃然起敬。

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62年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武夷山九龙窠剪了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繁育作为引种种在品种园内。

1964年春,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培育室科研人员谢庆梓等人到武夷山剪取九龙窠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扦插繁育。

1978年底到1982年,市茶叶研究所连续开展对武夷名丛进行挖掘、整理、繁育工作,但并未引起重视。

1985年11月,值参加省茶叶研究所四十周年庆之际,五株大红袍“秘密”的引回(领导不知情),种在御茶园名丛观察园中。

1992年夏秋之交,又从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名丛观察园中剪取很多武夷名丛,单丛等夏梢带回扦插,其中包括大红袍,标明来自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编号***号85年11月17日种。

1994年,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大红袍岩茶无性繁殖及加工技术研究》获福建升科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通过。

1996年,武夷山市景区管委会开辟了九龙窠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线路。

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

2004年,武夷山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启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通知》。

2006年,以无性繁殖方式使母树大红袍的血脉得以延续,使地处武夷山景区的茶厂所产茶叶完好保持了大红袍母树的优良性状和所有品性特征,武夷山决定对大红袍母树实行停采养护。

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2008年,由张艺谋策划的大型茶旅互动项目《印象·大红袍》启动建设。

2009年至2010年初,大红袍茶叶遭游资炒作,价格暴涨,每斤达到最高10万。大红袍自身的神秘玄妙,加上不菲的价格,让人产生遥不可及的感觉。随着市场的逐步调整,以及大红袍独有的地域限制保护,大红袍价格终于回归正常。市场的逐步稳定和健康化的同时,不少茶企也随之发展。

2010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印象·大红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同年,“武夷山大红袍”被国家工商总局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1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印象大红袍”专属茶品牌。这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印象铁三角”合作执导的中国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的第一个衍生茶类品牌,揭开中国茶叶品牌突围序幕。

2013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标题:大红袍的茶叶历史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0611.html

相关文章

  • 茶与道教简述

    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由张道陵首倡道教于四川鹤鸣山时,就与茶结了缘。道教宫观多建于名山胜处,而这些地方又多是茶叶产地。以后道教发展,宫观林立之地,往往也就是盛产茶叶之地。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凡...

    茶源茶史
  • 峨眉雪芽的“佛茶渊源”

    千载峨眉儒释道,万古神水山药茶。金顶供佛法会在峨眉山茶文化2500多年的历史上,“峨眉雪芽”不仅被峨眉山道、佛两门视为防冶百病、排毒养颜、久服轻身而延年益寿的养生饮品,而且在唐、宋、明、清一千多...

    茶源茶史
  • 茶文化之浙江省名茶

    绿茶有杭州的西湖龙井、莲芯、雀舌、莫干黄芽,天台的华顶云雾,嵊县的前岗白、平水珠茶,兰溪的毛峰,建德的苞茶,长兴的顾渚紫笋,景宁的金奖惠明茶,乐清的雁荡毛峰,天目山的天目青顶。普沱的佛茶,淳安的大方、千岛玉叶、鸠坑毛...

    茶源茶史
  • 婺源茗眉茶的历史及荣誉

    历史婺源县早在唐代即栽培生产茶叶,已有1200年的历史。而茗眉茶是选自“上梅州”(灌木、中叶、早芽)良种和大叶种茶树鲜芽叶,在婺源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于1958年由婺源茶厂研制成功的新品。荣誉1959年...

    茶源茶史
  • 花砖茶的历史演变

    过去交通困难,茶叶运输不便,这圆柱形的花卷茶形如“树干”,倒便于捆在牲口背的两边驮运。但在零售与饮用时,要用钢锯锯成片。这样做,既不方便,茶未又易损失,造成浪费。另外,在筑造过程中,花工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制作不易。如...

    茶源茶史
  • 探秘维西神秘的茶马古道文化

    维西是一条茶马古道和历史文化的走廊,历史上曾被称为“为西”“为习”“临西”,意思是“内地联结西藏的重要纽带”,人马驿道以县城为站点,密如蛛网的古道沿着高山峡谷和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向西藏腹地延伸。走进这片隐匿...

    茶源茶史
  • 川红工夫红茶产自哪里?生产地区有哪些?

    生长环境四川省是我国茶树发源地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四川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形成盆地,秦岭、大巴山挡住北来寒流,东南向的海洋季风可直达盆地各隅。年降雨量1000--1300毫米,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7--18℃,极...

    茶源茶史
  • 仙人掌茶的传说:诗仙李白和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的传说:诗仙李白和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属绿茶类,产于湖北当阳玉泉山,制成后的仙人掌茶,外形扁平似掌指,色泽翠绿。玉泉山东麓玉泉寺,靠近长江上的西陵峡,是一座古老的寺庙。这座寺庙建于三国时,出产一种名为“仙人掌茶”的名茶。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悲壮的...

    茶源茶史
  • 龙井茶与名人虞集

    虞集(1272--1348年),字伯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侨居于江西临川。虞集是元代延佑、至顺间,即公元1314―1333年间最负盛名的文学家。虞集是最早用诗歌来吟颂龙井茶的人。杭州产茶,唐代陆羽《茶经》只记钱塘生天竺、灵隐二...

    茶源茶史
  • 茶叶文化:中国茶道简史

    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茶艺是茶道的基础,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普及,茶艺完善之后。[...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