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茶有哪些文化渊源?

阅读 :

相传在东汉有一位云游仙女麻姑居此山修炼,春时采山上鲜嫩的茶树芽叶,汲清澈甘美的神功泉石之乳液,烹茗款客,其茶味鲜香异常,取名麻姑茶。

据《南城县志》记载:“麻姑茶的制作盛于唐代”,据《名山志》曾有:“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于九州四海,独有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的记载。麻姑山群山重叠、瀑布飞溅、云多雾重、清泉遍布、景致迷人,宜人宜茶的环境在口口相传中更增添了神秘的韵味。

据《食品科技》1982年第七期一篇文章介绍:1856年4月27日,咸丰帝的懿嫔(即慈禧)生下了第八代皇帝载淳(即同治)。咸丰帝闻知此事,喜不自胜,便当即谕旨:“懿嫔著封为懿妃”。按照宫中规定,慈禧从此便可享受更高一级的生活待遇。于是,在她的饮食规定中就有:每月供给“麻姑茶”十四两。

有诗叹道:“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似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另有一首《竹枝词》描绘了当年贡茶的情景:“春雷昨夜报纤芽,雀舌银针尽内衙。柳外龙旗喧鼓吹,香风一路贡新茶。”


本文标题:麻姑茶有哪些文化渊源?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0826.html

相关文章

  • 花砖茶的名称由来

    花砖茶的加工方法是用湖南安化高家溪和马安溪的优质黑毛茶作原料。“花砖”的名称由来,一是由卷形改砖形,二是砖面四边有花纹,以示与其它砖茶的区别,故名“花砖”。“花砖”历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净重合老秤1000两,故...

    茶源茶史
  • 中国茶叶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去其青气。但仍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即...

    茶源茶史
  • 台湾高山茶的三个产茶区

    台湾高山分布极广,生产高山茶的地点,更是众多,不过仍以嘉义县与南投县境内海拔1000~1400公尺的新兴茶区为主。(1)嘉义县一提起嘉义县,我们自然会有许多等号的名词出现在脑海中,例如蜿蜒於崇山峻岭的阿里山森...

    茶源茶史
  • 口唇茶的由来

    据传,它开端种在鸡公山上,叫“口唇茶”。这种茶沏上开水后,从升起的雾气中会现出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飘飘飞去;品味起来,满口幽香,浑身酣畅,可以治疗疾病。这口唇茶原是九天仙女种的,她们咋会来到人世种茶呢?这事还得从鸡公山...

    茶源茶史
  • 茶史:阿萨姆红茶

    谈及“阿萨姆”,想必大家都会脱口而出“阿萨姆奶茶”。没错,那款香醇可口的奶茶就是由阿萨姆红茶调制而成的。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书卷,去探寻阿萨姆红茶的前世今生。时间追溯到1823年,英国探险家罗伯...

    茶源茶史
  • 探秘维西神秘的茶马古道文化

    维西是一条茶马古道和历史文化的走廊,历史上曾被称为“为西”“为习”“临西”,意思是“内地联结西藏的重要纽带”,人马驿道以县城为站点,密如蛛网的古道沿着高山峡谷和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向西藏腹地延伸。走进这片隐匿...

    茶源茶史
  • 茶人与禅宗

    南坊宗启是安土桃山时代(1573~1598)的茶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宗易居士(1522~1591)的入室弟子。南坊宗启编撰的“利休流”茶道秘传书《南坊录》(《南坊录》为千利休弟子南方宗启所着“利休茶汤传书”。分为“觉书”、...

    茶源茶史
  • 白毫银针名茶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

    茶源茶史
  • 昌都:茶马古道上的枢纽

    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的枢纽,是川藏道与滇藏道的交汇地。通过敦煌藏文写卷和考古资料对昌都的古代文化及茶马古道的早期历史面貌进行了探讨,认为,早在唐宋汉藏茶马贸易兴起前,这条以昌都为枢纽分别通往今川、滇地区的道路就...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 历史深处

    千百年来,在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和金沙江的幽深峡谷之间,在川、滇、藏三省交汇的“大三角”的原野丛林之中,盘曲延伸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条古道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飞仙关,过始阳,走天全,出禁门关,翻二郎山,过泸定,至康定,到西...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