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之探源

阅读 :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中的滇、藏路线是: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德钦-察隅-邦达-林芝-拉萨。到达拉萨的茶叶,还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印度加尔各达,大量行销欧亚,使得它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这条国际大通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茶的起源 茶的历史 茶马古道 茶马互市 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 日本茶道 茶道知识 茶文化知识

本文标题:茶马古道之探源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4838.html

相关文章

  • 黄檗茶历史记载

    黄檗山原名鹫峰,自古为佛门圣地,地方史乘上称其为“释家祖庭”。曾有西域僧人住此峰,见山形如天竺鹫岭,故名鹫峰,并建鹫峰寺。唐开成年间(836-840),希运禅师得百丈正传后卓锡鹫峰。希运幼时出家于福建福清县之黄檗山,为纪...

    茶源茶史
  • 茶文化之湖北省名茶

    绿茶有思施的玉露,宜昌的邓村绿茶、峡州碧峰、金岗银针,随州的车云山毛尖、棋盘山毛尖、云雾毛尖,当阳的仙人掌茶,大梧的双桥毛尖,红安的天台翠峰,竹溪的毛峰,宜都的熊洞云雾。鹤蜂的容美茶,武昌的龙泉茶、剑毫,咸宁的剑春茶...

    茶源茶史
  • 南岳茶禅文化历史考究(一)

    南岳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茶禅一味”,南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自然环境,为茶禅文化的衍生提供了先决条件。南岳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地处幕阜山一衡阳一都庞岭复式背斜中的浏阳一南岳衡山隆起带,盘亘绵延八...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古今多少故事传说

    “山间铃响马帮来”。茶马古道,顾名思义,就是靠马帮贩运茶叶之古道。几百上千年,据说如今中国境内就剩两条茶马古道,一条在云南,一条在湖南。当然也有说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也算一条,那就是广义上说了,因为这又可以扯上...

    茶源茶史
  • 中国的饮茶文化

    中国人创造了多样的品茗方式其实聚饮亦很有趣,主要有茶宴、茶会、茶话会等方式。在宋代有点送茶和斗茶、分茶游戏。公众茶事设施主要有茶摊、茶室、茶馆。独饮・对饮・品饮・聚饮独饮、对饮、品饮、聚饮是饮茶的4种...

    茶源茶史
  • 径山禅茶文化

    至今有1265年历史的径山,文化底蕴丰厚,自然风光优美,禅茶文化博大精深,是唐代茶圣陆羽着《茶经》之地,日本临济宗和日本茶道之源。径山镇是浙江省茶叶之乡,径山茶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北苕溪担负着千余年来径山禅茶文化...

    茶源茶史
  • 茶文化与宗教发展的内在关系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基础。可以说,没有这一基础,茶无以形成文化。宗教最基本的是儒禅道三教。尽管儒是否成为"教"仍属争论之列,但儒所具有的宗教精神和宗教性的道德功能则是无可争辨的;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

    茶源茶史
  • 武夷山的茶起源于哪儿?

    茶树所属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植物学家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树栽培和茶叶生产已有四、五年...

    茶源茶史
  • 麻姑茶有哪些文化渊源?

    相传在东汉有一位云游仙女麻姑居此山修炼,春时采山上鲜嫩的茶树芽叶,汲清澈甘美的神功泉石之乳液,烹茗款客,其茶味鲜香异常,取名麻姑茶。据《南城县志》记载:“麻姑茶的制作盛于唐代”,据《名山志》曾有:“中...

    茶源茶史
  • 千两茶、茯砖茶被正式列入国家“非遗”

    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黑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安化县千两茶制作技艺、湖南益阳市茯砖茶制作技艺及云南边茶制作技艺。千两...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