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黑茶之乡,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阅读 :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采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据说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而且随着一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后,饮茶更是从人们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上升上文化的层次,也随之渗透到宫庭及社会的各个阶层。

中国地大物博,虽然大家都喝茶,但是不同的地域所培育的茶叶种类也有所不同,而且其制作工艺也有所差异,于是便有了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花茶、药茶……之分,很难说哪一种更好喝,但每一种茶都有其特有的历史与韵味。

黑茶,是人们常喝的茶叶品种之一,其种植技术与制作工艺在我国西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其中四川的边茶、云南的普洱、广西的六堡茶等都是闻名全国的品牌,但要说中国的黑茶之乡,世人却会首推湖南的安化。

安化是湖南益阳下面的一个大县,古称梅山,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它位于湘中偏北、北纬28度的黄金产茶带上,是中国名符其名的黑茶之乡,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万里茶路起点。这里群峰对峙,资水横亘,云雾缭绕,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茶树生长在六亿年前形成的冰碛岩风化土壤中,微量元素丰富,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安化黑茶独一无二的质量,也是安化能成为黑茶之乡的最大优势和基础。

在安化,种植与制作黑茶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便有“渠江薄片其色如铁”的记载,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元明时期“云雾茶”、“芙蓉茶”驰名中外,成为朝廷贡品;(上图为安化黑茶的制作工艺流程,渝帆摄于安化的中国黑茶博物馆)

黑茶因其独特的清脂去油功效,古往今来,受到众多名家喜爱,清代两江总督陶澍(土生土长的安化当地人)曾写诗道:“茶品喜轻新,安茶独严冷。古光郁深黑,入口殊生梗。宁吃安化草,不吃新化好。宋时有此语,至今犹能道。”(上图为黑茶制作的大型屏风,渝帆摄于中国黑茶博物馆)

尽管只是寥寥数句,却道尽了安化茶之独到特点,“宁吃安化草”,充分说明安化茶的质量比外地茶犹胜许多,“茶品喜轻新,安茶独严冷”,说明安化茶的口感和气韵更为深沉和刺激,把饮茶提升到品茶的境界。纪晓岚在《乌鲁木齐杂记》中记有“附(茯)茶者,商为官制易马之茶”,“唯附茶性暖能缓解之”,道出了黑茶解腥食的独有功效。

黑茶在历史上也是著名的宫廷用茶,而且极为悠久,安化的渠江薄片茶与蒙顶山茶一样,唐朝就进入朝廷成为贡茶。西汉的张良、三国的关羽、隋文帝杨坚、明太祖朱元璋都留下了许多与黑茶有关的曲故。

近代,毛主席也曾对黑茶赞赏有佳,据说1917年7月,当时尚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毛主席,为了解社会,“改造中国与世界”,在暑期邀了师兄肖子升外出“游学”。两人分文没带,历时一个多月,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当他与肖子升到了安化县城,见街道上店铺、茶馆林立,他俩便进入一家名为“来去茶馆”的茶馆饮茶,茶上桌上,香气扑鼻,品上一口,味美香醇,连称“好!”“妙!”“黑茶之乡,名不虚传!”茶馆老板听罢,高兴不已,得知他们是来自省府学堂的学生非常钦佩,便向他们索得对联一副: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现在,安化人已将黑茶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整个安化的茶园面积超过30万亩,从事黑茶及相关产业的人员更是多达34万人,建起了茶叶加工企业150余家,而且还建有中国最大的黑茶博物馆,黑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超过150亿,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域前四强、黑茶产量第一县。种茶、制茶、品茶更是成为安化人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


本文标题:走进中国黑茶之乡,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8353.html

相关文章

  • 西湖龙井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

    茶源茶史
  • 普洱茶马商道

    清雍正十三年(1735)思茅设驿,专开从到易武的茶马道,此道从思茅向南行,经黄草霸―卡房―高酒房―勐班―补连―补岗―椅邦―曼拱―曼乃―镇越易武,行程七天,全长535华里,是思茅通往勐腊、易武、倚邦、曼拱、革登等普洱六大茶...

    茶源茶史
  • 我国茶馆的取名逸事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种类之多,冠盖全球;茶馆名堂之多,绝无仅有;茶馆内涵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今就民国时期的茶馆取名与南京的茶馆概况,稍作叙述。五花八门的茶馆及取名茶馆作为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

    茶源茶史
  • 蒙顶甘露有哪些历史渊源?有哪些茶诗文化?

    蒙顶甘露属历史名茶。相传蒙山种茶始于西汉末年,时名山人吴理真亲手种七株茶于上清峰,“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当时被人们称为仙茶,吴理真也在宋代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大师。这...

    茶源茶史
  • 福建之茶文化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比《茶经》早300余年。...

    茶源茶史
  • 七子饼的来历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其实七子的规制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

    茶源茶史
  • 太平猴魁的历史革沿

    清咸丰(1859),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开出一块茶园,此处山高土肥,云蒸雾蔚。郑本魁和当地茶农经过精心制作,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现在,猴魁茶界...

    茶源茶史
  • 茶道发展史纲

    茶道是以修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

    茶源茶史
  • 贡眉的历史文化

    被誉为“茶叶活化石”的福鼎白茶,有着独特、显著的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药用和保健功效,正备受世界各地消费者喜欢。在二十一日上午于福建福鼎开幕的中国首届白茶文化节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负责人称,随着人...

    茶源茶史
  • 中日茶道与茶器的历史渊源:铁壶来源于唐宋煮水器?

    日本铁壶来源于唐宋煮水器日本铁壶最初的历史已经有点模糊,但渊源还是清楚的:在西方的资料中,无一例外地指出日本铁壶来源于中国唐宋煮水器。《茶经》在晚唐出版后传到日本,日本遂开始饮茶,但当时主要是当“中...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