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阅读 :

兴于汉唐

安化产茶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唐朝,也有专家推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产茶历史则是2300多年前的汉代。856年,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的“渠江薄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长安,这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历史古籍。

延于五代及宋

安化和新化早在汉朝即属长沙府辖制,时称梅山,有上梅山和下梅山之分。翟守素开梅山之后,宋熙宁五年(1072年)再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仍然隶属潭州。北宋启疆之初,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唯茶甲诸州县”。五代毛文锡《茶谱》还是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渠江薄片茶”即是早期的安化黑茶。南宋时期,淳熙二年(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贩运安化黑茶,每队三四千人。

“四保”贡于明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起,明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芽茶”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长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

明嘉靖三年(1524年),史料记载:“商茶低伪,悉征黑茶……”“乡民大半以茶为业,邑土产推此第一”。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是“安化黑茶”之名的由来。同时也说明在1524年以前,安化已开始大量生产黑茶。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妨碍茶法马政为由,上奏禁运,御史徐娇同时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南之行,无碍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最终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西北引茶,以川为主,湖南为辅”。从此“安化黑茶”正式定为“官茶”,逐渐取代川茶主销西北。

鼎盛于晚清

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是一条纵贯中国、连接欧亚,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贸大道。明末清初,安化县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发展于当代

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安化黑茶以其边需之盛而不止,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运往边疆。1939年,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在安化试制黑砖茶获得成功,安化诞生了中国第一片黑砖茶,随后安化1953年研制了湖南省第一片茯砖茶,195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片花砖茶,安化由此成为中国黑茶紧压茶的摇篮。

2008年,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安化黑茶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2011年,安化黑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本文标题:安化黑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8345.html

相关文章

  • 中国茶文化形成简史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

    茶源茶史
  • 走茶马古道 品历史黑茶

    2009年2月20日至22日,清风拂面、春光烂漫。中国黑茶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织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安化黑茶爱好者举行了“安化黑茶”新春寻根之旅活动。他们在安化走茶马古道、品历史名茶、看茶文化表演、听古老传...

    茶源茶史
  • 荼是唐前茶的主要称谓

    陆羽在《茶经》“七之事”章,辑录了中唐以前几乎全部的茶资料,经统计,荼(含苦荼)25则,荼茗3则,荼4则,茗11则,2则,诧3则,设1则。荼、苦荼、荼茗、荼共32则,约占总茶事的70%。、设都是偶见,茗、也较茶为少见。况茗是荼芽,是荼老叶...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 沉淀的茶文化

    “茶马古道”是怎样形成的?这必须从茶的兴起及传播说起。尽管当今世界的广告充斥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麦氏速溶咖啡等等最入时的各种各样饮料,但具有独特性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中国茶,作为普通的饮料仍然雄踞...

    茶源茶史
  • 闲话茶马古道和马帮文化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

    茶源茶史
  • 茶文化:茶在中国的分区

    茶树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阔,范围在北纬18-38度,东经94-122度;地跨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在垂直分布上,海拔高可达2600m的高山,低至仅距海平面几米的矮丘。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

    茶源茶史
  • 黄茶的历史传说

    相传清咸丰十年(1860年)安溪县罗岩灶坑(今虎邱镇美庄村),有位青年名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一位名叫王淡的女子为妻。新婚后一个月,新娘子回到娘家,当地风俗称为“对月”。“对月”后返回夫家时,娘家要有一件“带青”礼物让新...

    茶源茶史
  • 关于贡眉历史

    被誉为“茶叶活化石”的福鼎白茶,有着独特、显著的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药用和保健功效,正备受世界各地消费者喜欢。在二十一日上午于福建福鼎开幕的中国首届白茶文化节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负责人称,随着人...

    茶源茶史
  • 茶圣遗迹 邮苑寻踪

    陆羽(公元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见证民族团结进步

    在滇西接近川、藏“大三角”地带的高山峡谷和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之道――“茶马古道”。据导游介绍,“茶马古道”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是指在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