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缘带你轻松读懂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第八篇:罗碾

2020-08-04 16:08:30 阅读 :
【原文】

罗 碾
碾以银为上,熟铁次之。生铁者,非淘炼槌磨所成,间有黑屑藏于隙穴,害茶之色尤甚。凡碾为制,槽欲深而峻,轮欲锐而薄。槽深而峻,则底有准而茶常聚;轮锐而薄,则运边中而槽不戛。罗欲细而面紧,则绢不泥而常透。碾必力而速,不欲久,恐铁之害色。罗必轻而平,不厌数,庶已细者不耗。惟再罗,则入汤轻泛,粥面光凝,尽茶色。

 
【注释】

罗碾:罗和碾是两个工具。罗,就是茶筛,用来筛茶末的工具。碾,是用来碾压研磨茶饼的工具,包括碾槽和碾轮两部分。

熟铁:又叫锻铁、纯铁。是用生铁精炼而成纯度较高的铁,含碳量小于0.02%,熟铁的硬度强度低,韧性和延展性较好,容易锻造和焊接。

生铁:即铸铁,是含碳量在2.11%以上的铁碳合金,由铁矿石在炼铁炉中冶炼而成。生铁坚硬耐磨、铸造性好,但生铁较脆,不能锻压。

淘炼槌磨:生铁的加工工序。淘炼:淘洗冶炼;槌磨:捶打磨治。

隙穴:(生铁的)壁缝和小洞。

制:样式。

槽欲深而峻:碾槽要深,斜面倾斜度要陡峭。

轮:碾轮。

准:准头,把握

运边中而槽不戛:无论是在碾槽的边缘还是中间运转,都不会刮擦槽身发出叩击、刮磨的响声。戛[jiá]:象声词,戛戛的刮磨声。

绢不泥而常透:茶罗的绢面不会被茶粉糊住,才能让茶末顺利通过茶筛。泥:糊住。

恐铁之害色:指铁长久与茶接触摩擦,会影响茶的颜色。

不厌数:不要怕多筛几次。数[shuò]:多次。

庶:希望,但求。

已细者:已经碾碎的茶末。

不耗:没有损耗。

惟再罗:只有反复的筛。

入汤轻泛:注水点茶的时候,茶末在水中轻轻上浮。

粥面光凝:茶汤表面如同粥的表面一样浓稠有光彩。“粥面”在宋代点茶艺中是一个专有名词,用来衡量茶汤的表面效果。

尽茶色:充分展现茶的色泽。
 
宋徽宗《欲借风霜二诗帖》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译文】

茶碾的首选材质是用银制造,熟铁制造的稍差一些。生铁制造的,因为没有经过淘洗、冶炼、捶打、磨治这些加工处理环节,偶尔会有黑铁屑隐藏在生铁的壁缝和小洞里面,特别影响茶的色泽。茶碾的样式,碾槽要深并且斜面陡峭,碾轮要薄并且锋利。碾槽深而且斜面陡峭,碾茶时,槽底就会比较有准头能使茶一直在槽底聚拢集中;碾轮薄而且锋利,那么无论是在碾槽的边缘还是中间运转,都不会刮擦槽身发出戛戛的刮磨声。茶罗的筛孔要细并且筛面绷紧,这样茶罗的绢面才不会被茶粉糊住,便于茶末顺利通过茶筛。碾茶时一定要用力并且快速,时间不能太长,时间太长的话铁会影响茶的颜色。筛茶时一定要轻快平整,不要怕多筛几次,但求已经碾碎的茶末没有损耗。只有经过多次的罗筛,点汤时茶末才会漂浮在上面,茶汤表面如同粥的表面一样浓稠有光彩,充分展现茶的色泽。

 
【解读】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的 “罗碾” 篇主要论述了碾茶和罗茶用具的选择要求以及操作时的方法标准。

在学习本篇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是“罗碾”并非一个工具,而是两个工具。罗,就是茶罗子,也即茶筛,是茶饼经茶碾碾成碎末后筛茶用的工具。碾,就是茶碾子,是一种碾压研磨茶饼的器具,包括碾槽和碾轮两部分。

碾茶和筛茶是唐宋时期茶叶饮用之前的必要程序,茶饼需要先经过碾磨、筛分,然后再煎煮或者烹点。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唐宋时期使用的是紧压的团茶。明代朱元璋下令废团改散之后,团茶这种模式逐步被条形散茶所取代。冲泡法开始登上茶叶饮用方法的历史舞台,随着而来就是碾茶和筛茶的工序及其用具,也就是本篇宋徽宗所讲的“罗碾”自然而然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同样是做为碾茶工具的茶碾,在唐代和宋代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唐代饮茶法采用的是煎茶法,相比宋代要粗放一些,茶饼经茶碾碾碎后,经过茶罗筛分之后投水煎煮,对于茶末的大小要求不高。唐代的茶碾外形多为长方形,由碾槽和碾轮组成,碾槽呈凹型船槽体,承受碾轮;碾轮置于碾槽中,来回运动,碾碎茶叶。用于制作茶碾的主要材质跟宋代也不大一样。

唐代陆羽《茶经》载:“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不过,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当时的人选择的茶碾材质也不大一样。平民百姓以木制为主,而上层阶层则会使用金银之类较为贵重的材料。1987年,法门寺出土的唐僖宗御用宫廷茶具里面的 “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 就采用了金银材质。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 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


宋代采用的是点茶法,茶碾碎后放在盏中用沸水冲着喝,因此对茶末的精细程度要求更高,对茶碾的要求自然也随即提高。宋代时金属制的船型茶碾便更受欢迎,因为这种材质和造型的茶碾碾压后的茶末更加的精细,茶末和水能够更加充分的融合。

宋徽宗赵佶在本篇中的描述:“碾以银为上,熟铁次之,生铁者,非淘拣槌磨所成,间有黑屑藏干隙穴,害茶之色尤甚。凡碾为制,槽欲深而峻,轮欲锐而薄。槽深而峻,则底有准而茶常聚;轮锐而薄,则运边中而槽不戛。” 清晰地阐明了宋代茶碾选材及结构的关键。

宋代的茶碾,除了宋徽宗所说的银制和铁制,还有石碾、铜碾等其他材质。

北宋诗人林逋在《烹北苑茶有怀》:“石碾清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中所说的就是石质的茶碾。金国诗人赵秉文在其诗《夏至》:“玉堂睡起苦思茶,别院铜轮碾露芽。红日转阶帘影薄,一双蝴蝶上葵花。” 中则提到了铜制的茶碾。

 

在罗筛的精细程度方面,唐宋也有区别。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里说:“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唐代的茶末,碾磨得比较好的形状好像细米,因此唐代的罗筛不需要太精细。

而到了宋代,茶的饮用方式已经从唐代注重实用的煮饮法改成了注重美学的点茶法,点茶法其中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注水之后茶末能在茶汤中浮起,也就是赵佶在本篇中所描述的 “入汤轻泛,粥面光凝,尽茶色”。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此时对茶末的大小粗细要求就已经跟面粉差不多了,因此宋代对茶罗的要求也就更高。

北宋蔡襄在《茶录》中说 “茶罗以绝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的 “罗碾” 篇中也说“罗欲细而面紧”。

通过《大观茶论》本篇中对于“罗碾”选择标准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对茶具的选择最基本也是唯一的原则就是:所有茶具的选用,都是为了最后茶汤的美。一切为了颜值!
 
微信扫一扫关注茶缘公众号
因 茶 结 缘,以 茶 会 友


本文标题:茶缘带你轻松读懂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第八篇:罗碾 - 茶缘微信公众号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zimeiti/chayuan/2781.html

相关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
茶缘
茶缘致力于传播茶文化,分享茶知识。
让我们因茶结缘,
一起品茶、学茶、交流茶,
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茶友!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