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市大力发展茶产业致力奔小康

2021-09-14 阅读 :

初秋时节,晴空万里,站在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仙湖村仙湖茶叶基地的观景台向四周眺望,蔚蓝的天空映照着万亩茶园,山上一圈圈的茶树翠绿欲滴。

从观景台驱车下山几百米,就是茶农陈雪象的家,一栋占地约200平方米的平顶房正在加盖第二层。“返乡种茶后,家庭收入更稳定,自己也能存更多闲钱来改善生活,接下来,我们准备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走品牌发展之路。”陈雪象信心满满地说。

位于仙湖村的仙湖茶叶基地平均海拔约1000米,这里山峦叠翠,云雾缭绕,日照短,昼夜温差大,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是产高品质茶的胜地,“东源县东源仙湖茶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仙湖茶核心产区就在这里。在仙湖村及周边的苏杨、两礤等村,种茶是每家每户的奔康事业,茶树是村民的“摇钱树”,种茶为村民打开了致富奔康之路。

村支书开垦10多亩茶园

带领村民种茶

“现在每户村民家里都有小车,跟以前相比生活焕然一新,他们这一代人不会像我们那么艰苦,我感到很自豪。”曾宏如是仙湖村的老茶农,如今八十多岁的他,回忆仙湖村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他精神矍铄,娓娓道来,不断感叹国家政策给仙湖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他是仙湖村第一任村支部书记、仙湖村茶产业大开发的种茶带头人。

上莞镇有50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所产仙湖茶色正味厚,清香甘醇,是“东江三大名茶”之一,仙湖茶的核心产区就在仙湖村,如今仙湖村村民家家以种茶为家庭支柱产业。

1999年上莞镇农业大开发以前,仙湖村可不是这样。“那时村里非常穷,海拔高,道路、电、通信都不通,离镇上10公里,只能走山路,村里收割一年的稻谷不够半年吃,大家吃不饱,男性村民的婚姻也很难解决。”曾宏如说,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只剩老人和小孩留守村中。

从1999年开始,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上莞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东源县茶果公司合作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建立仙湖茶叶基地,初期规划种茶2万亩,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连片发展仙湖茶叶种植,东源县茶果公司一边带领村民如何开发、种植、管理茶叶,一边引导村民做好茶叶宣传、销售等工作,从而带动村民发展。

“当时我们村穷得太厉害了,听说县里要来开发,村民都非常欢迎。”曾宏如说,但也有村民担心,那么大的茶园能不能管理好?采春茶期间1个人只能采1亩地,2万亩茶园哪里来那么多工人?产出的几十万斤茶叶卖给谁?

“当时村民的思想还没解放过来,大家压力比较大。”村民的担忧引起了各级部门的重视,于是镇里一面给村民做思想工作,一面号召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种茶,作为村支部书记,曾宏如第一个带头种茶,一种就种了10亩。在曾宏如等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种茶的积极性逐渐提升起来。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仙湖村茶叶的种植面积已达1.88万亩,每年出产茶叶375吨,产值1.25亿元;而曾宏如的茶园经过两代人的耕耘,也从最初的10多亩变成200多亩,每年出产茶叶6000多斤,成为村里的产茶大户,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曾氏仙湖茶”。“后来的发展证明,没有茶产业大开发就没有现在的仙湖村。”曾宏如说。

外出务工村民返乡

接续经营茶产业

与曾宏如家相距几百米,陈雪象夫妇正在家里规划着自家茶园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正着手成立一个家庭农场,提升茶叶品质,注册茶叶商标,进一步壮大茶产业。”陈雪象说。

陈雪象祖祖辈辈都在山上种茶,推开屋门就能看见自家的茶山。但在仙湖村茶产业大开发以前,限于山上交通不便,制茶过程艰苦,茶叶售价低,茶山交到陈雪象手中就没有继续打理了。“当时茶叶30元一斤,全用手工炒,辛苦不说,还赚不到钱。”像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陈雪象也被迫离开家乡,去东莞做餐饮生意。

上世纪末,仙湖村茶产业大开发,开启了仙湖茶快速发展之路:村里的水泥路打通了,高压电做好了,通信也实现了,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彻底改善,为村民发展茶叶产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引起了陈雪象的注意。

“在东莞做了十多年餐饮生意,一年下来赚的钱也不多,前些年看到家乡的茶产业发展很好,茶叶销量和价格都很不错,就放弃了外边的生意,返乡创业。”陈雪象说。

2008年,陈雪象回到家乡,接过父亲的小茶山开始扩种,从最初的30多亩,逐步扩大到50多亩,陈雪象把茶园越做越大。“50多亩茶园每年能产出1500—1600斤茶,其中春茶约1000斤,每斤茶卖400元左右,今年卖茶的收入减去所有成本、家庭日常开支、子女读书费用,还有闲钱加盖第二层楼房,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陈雪象说。

与陈雪象一样返乡创业的还有同村“90后”女青年曾小芹。谈及返乡创业初衷,曾小芹有着自己的发展思路。“仙湖村家家户户都种茶,传统工艺对茶叶的汤色、茶色、条形都没那么注重,老一辈觉得只要把茶叶卖出去就行了,但我认为不仅要把茶叶卖出去,还要把仙湖茶的茶叶品牌推销出去,走现代化加工道路。”曾小芹说。

为此,曾小芹一方面与家人加大现代化茶叶加工厂房等设备的投入,建设了全村首个现代化茶叶加工厂房,创立醉德春茶叶品牌。同时,积极加入上莞镇茶叶协会,借助协会的力量积极推动仙湖茶“触网”,让仙湖茶入驻微信小程序、拼多多、微店等电商平台,推动仙湖茶走“线上+线下”的销售之路。

“加工厂能够加工标准化绿茶、红茶,除了我们自己使用,也能为其他茶农做茶叶加工,从而带动村民发展。”曾小芹介绍,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加工厂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随着上莞镇被评为广东省2020年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茶旅融合是我们下一步发展方向,我们计划先建一栋民宿,目前已经动工了。”曾小芹说。

如今,在仙湖村,越来越多像陈雪象、曾小芹这样外出打工的人纷纷返乡,将种茶变成一份长久经营的事业。

机械作业减轻茶农劳苦

助力可持续发展

走进仙湖村山脚下村民邹伟明家的茶园,只见一位茶农背着小电池,一手拿着畚箕模样的采茶机,一手拿着篮子,动作娴熟地把茶叶剪摘扫进篮里,三两下就把一棵茶树的新叶采摘完了。

“这片茶园不到1亩,如果用人工采的话,两个人一天都采不完,但用机械一个人一小时就采完了,效率很高。”这个机械就是邹伟明第一个引进仙湖村的采茶机。

邹伟明是1999年返乡创业的村民,返乡之初他以种果树、搞养殖为主,兼种茶。一次偶然机会,邹伟明在电视上看到有茶农使用机械化采茶的新技术,邹伟明突发奇想:自己能否引进这样的采茶机来更好地发展茶叶产业?

“仙湖村山下的茶叶售价比山上低,然而采茶的人工成本却是一样,相比起来山下种茶没有优势,如果用机械采茶,降低工人成本,提升采茶效率,那就能持续发展了。”邹伟明说。

说干就干,2002年,邹伟明在村里首先引进采茶机开始实行机械化采茶,“以前采茶高峰期,家里要请约30个人,除去工人工资还要管工人吃住,摘1000多斤春茶,所有收入除去成本,一年到头自己赚不到几个钱。”邹伟明介绍,人工采茶成本要150元/斤,而使用机械化则降到50元/斤。“采同样的茶园请1—2个人就够了,每年能省5万元,卖出去的茶叶差不多都是自己的钱。”邹伟明说。

如今,尝到甜头的邹伟明已把事业的重心转向种茶,在原来的基础上把茶园扩种到40多亩,茶园产值每年达20万元,收益显著。在邹伟明的带动下,仙湖村及周边的百坝、苏杨等村大部分茶农都纷纷效仿,用上了机械作业。

“一开始大家都说我很傻,那么高、那么好的茶全部剪掉了,后来证明效果挺好。”邹伟明介绍,由于引进了采茶机,山下的茶农彻底解决采茶人工成本高的问题,茶农的收入一下子就提升起来。“现在人工越来越贵,老一辈茶农年纪越来越大,年轻人又不愿意采茶,机械化是发展的趋势。”邹伟明说。(黄敏立 蓝天明 邱京锋 陈燕玉)

来源:南方网


本文标题:广东河源市大力发展茶产业致力奔小康 - 茶叶新闻_中国茶叶新闻_国际茶叶新闻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zixun/xinwen/16592.html

相关文章

  • 贵州省以茶带富 路越走越好

    岑开文,男,布依族,1979年4月生,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函授),现任贵州省普安县人大代表、普安县商会副会长、细寨布依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贵州省南中源茶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西坡返乡创业党支部书记。2017年10...

    茶叶新闻
  • 三江早春茶品牌战略发布会在京召开 中国新锐茶有望迅速崛起
    三江早春茶品牌战略发布会在京召开 中国新锐茶有望迅速崛起

    2020年11月16日,“三江早春茶品牌战略发布会”在京东总部(北京亦庄)隆重举办。广西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处处长韦斌华、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兰美清、中国农业国际合...

    茶叶新闻
  • 福建名茶香飘重庆 共品中国女排“娘家茶”

    11月30日“远山近水皆是客,一盏清茗敬知音。请全国客商及江城群众共品中国女排‘娘家茶’,共叙铿锵玫瑰夺冠佳话。”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副县长王振惠日前在重庆发出“福建名茶之约”。30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茶叶新闻
  • 公交化动车为脱贫攻坚开启冲刺“加速度” 成都出发 把雅安茶叶带回家

    目前,成雅快铁邛崃站每天开行动车18对四天四条线,坐着高铁游成都平原城市群。昨日,本报记者开启了第三天的旅程——成雅铁路。成雅铁路的开通,让成都西部(市)县以及雅安进入了动车...

    茶叶新闻
  • 山东东港以茶聚才,推动“小茶叶”迈向“大茶业”

    近年来,山东省东港区立足“碧海茶乡”资源禀赋,以茶业汇聚各方英才,做大做强茶产业,推动“小茶叶”迈向“大茶业”,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真心实意“引”,汇聚专业人才。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东港英才”工程助力东港区...

    茶叶新闻
  • 崂山区2020年评茶师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崂山区2020年评茶师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青岛新闻网讯 2020年10月28日,由崂山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主办,青岛市茶文化研究会承办的崂山区2020年评茶师职业技能大赛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晓望社区圆满落幕。此次大赛旨在...

    茶叶新闻
  • 秋茶大量上市了 好天气带来好品质 今年秋茶质优价稳

    金秋十月,正是品尝秋茶的好时节。记者走访了解到,眼下以铁观音为代表的秋茶已经大规模上市。业内人士介绍,因为天气良好,今年的秋茶品质比去年略好,价格则和去年基本持平。●今年秋茶性价比非常高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淮安市茶...

    茶叶新闻
  • 富硒速溶茶产品研发项目通过评审

    10月31日,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召开富硒速溶茶产品研发项目评审会。由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州农科院园艺药材研究所、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和生命科学院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该所研发的富硒...

    茶叶新闻
  • 福州举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考核 35名高手角逐“大师”桂冠

    17日晚,2020年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传承人、传承大师赛第三窨现场考核在福州茶厂举行。来自福州茉莉花茶企业的35名制茶师现场比拼,角逐“制茶大师”桂冠。在福州茶厂综合车间,高手云聚,花香四溢。晚7时50分,随着“养...

    茶叶新闻
  • 湖南省永州市采摘白茶

    3月6日,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大坪塘镇龙溪村,村民在茶园采摘白茶。近年,该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种植安吉白茶300多亩,建立标准化茶叶加工车间,打造新田富硒白茶品牌,带动300余户茶农增收致富。(钟伟锋)...

    茶叶新闻
你可能感兴趣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