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种下香茶保水土 荒山变“金山”
春雪刚融化,春耕铆劲儿足。寒衣还未褪尽的山间,在苍翠的茶园里有个忙碌的身影时而俯身察看、时而抬头远望,不时叮嘱工人管护事项。
“气温转好后,要及时‘补充营养’,如施微生物有机肥,让茶树快速生长,促进新芽萌发,弥补冬季受冻损失!” 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镇家园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黎洪涛对正在管护的10位工人说。
黎洪涛和当地许多茶农明显感觉,今年受冷冻天气影响,春茶开采比往年推迟10天左右,于是,合作社聘请了专门的工人管护,确保在清明节前开采。
谈及眼前的茶园,黎洪涛感慨万千,2016年10月,黎洪涛回家创业承包了原有的500亩撂荒茶园;2018年7月,成立沿河黑水家园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杨寨社区60多户村民加入;2018年,成立合作社并修建了茶叶加工房和购置了茶叶加工设备……
经过四年的“折腾”,让荒山变茶山,也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两年前,黎洪涛把老茶园改造完成并投产,仅去年,茶园产值就达到160万元,于是黎洪涛又扩建了300亩新茶园,预计2025年投产,投产后新老茶园产值可达300万余元。
“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的管护、采摘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拓宽了茶园周边村民的就业渠道。”黎洪涛说。家园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固定就业人数为30人,茶园管护和茶叶生产旺季每年需要劳动力人数近1万人次。
武陵山腹地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独有的气候与土壤,使茶叶富含人体需要的大量氨基酸,深受消费者青睐。黎洪涛带领股民们生产出了有福鼎大白、白叶一号、黄金芽、黔茶一号等品种,如今销往浙江、江苏、广州等沿海地。
沿河黑水镇家园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股民利用大山、改造大山,闯出一片新天地,是沿河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沿河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心,力践于行,强化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期末的40.68%增至“十三五”期末的65%左右。
【记者手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钱花”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发展生态茶叶的历程,让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桐油树在沿河随处可见,这种树木的适应能力很强,对生长环境也不挑剔,就算在石缝中,也能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当时社会上对桐油果的需求较大,当地群众在自家田地边坡上纷纷栽种上桐油树,随着时代的变迁,桐油果的经济价值逐渐褪去,当地群众又盲目地把所有桐油树伐掉,导致水土流失,影响农业生产。直到2020年该县一直还被贴上贫困县的标签。实践表明,破坏环境,用环境换取短期效益的思路是行不通的。
穷则变,变则通,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该县谯家镇、土地坳镇,曾是以煤炭为主要产业的乡镇,昔日灰蒙蒙的煤山上,如今种上了茶叶,环境变好了,百姓的收入有了保障,村民们常说,这里的“黑色经济”变成了“绿色银行”。
如今,当地秀丽的山川、珍奇的动植物,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实践证明,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爱护自然,让发展方式与自然相协调,才能使人类永续健康向前发展。
来源:贵州日报
本文标题:沿河:种下香茶保水土 荒山变“金山” - 茶叶新闻_中国茶叶新闻_国际茶叶新闻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zixun/xinwen/1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