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系”列之二:信阳毛尖的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

阅读 :

接上篇:《“信阳毛尖”系列之一:你一定不全知道的“信阳毛尖”的独特历史》

这是“信阳毛尖”系列的第二篇文章,这一期主讲“信阳毛尖”的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对于一个物种来说,它的进化史是不能忽视的。

淮南茶是全国重要茶产区

信阳茶兴于唐

唐代信阳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产茶区。当时全国分为八个茶叶产区。在《茶经》中列举的全国“八道四十三州”的茶产区,河南信阳一带属淮南产区,包括:光州,义阳,寿州,黄州等。当时的光州(包括固始,商城,新县,潢川,光山)和义阳郡(包括今罗山,信阳市)有大面积茶园,它与安徽的中部,湖北北部构成淮南茶区,是唐代第二大产茶区,闻名于全国。其中以光山黄头港的茶叶为最好,信阳与罗山交界处的鈡山往南山谷的茶叶也是好茶叶。

当时信阳所产的茶为饼茶,形状为中间有孔的饼状。唐《食货志》载:“贞元(802年)江淮茶为大模,一斤五十两不等。”

唐代信阳茶已列为朝廷的贡茶,唐《地理志》载:“义阳土贡品有茶”。据传,义阳西部车云山的茶叶品质极优。武则天饮过此茶后,久治不愈的肠胃疾病顿消,精神大振,称赞不已,在车云山头修建了一座千佛塔。历经一千多年后,千佛塔虽已破败,但任然屹立在山头上,成为信阳茶历史的一种独特标志。

陆羽在《茶经》中这样评价信阳茶:淮南茶以光州上,生光山县黄头港者与峡州同,义阳郡,述州次,生义阳县鈡山者与襄州同,舒州生太湖县潜山者与荆州同。

陆羽对信阳的茶为何有如此全面的了解和中肯的评论呢?陆羽所言所言并非道听途说和妄断,而是他对信阳亲自考察的结论。

据考察陆羽确实于天宝十三年初春,清明来临的时节,来到信阳考察。

陆羽赶到了义阳郡一带,他先在义阳考察了南部的钟山等地的茶树和淮源之水,倍加称赞。后又从义阳入光州,潢川,固始,陆羽对光州黄头港的茶叶,也称赞不已。

陆羽《茶经》问世后,固始茶农为了纪念陆羽对淮南茶区的贡献,在紫阳洞内茶仙子安像旁增设了他的神位,每年清明节敬茶祭祀。民俗至今保留有“清明采新茶,试新火”的习俗。

宋代,淮南茶,信阳第一

我国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我国茶叶的种植加工技术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是我国茶史上的鼎盛时期。那么宋代信阳茶的情况也是怎么样的呢?

宋代文学家苏轼品饮了信阳茶,对信阳茶称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种茶者甚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之下。

宋代信阳茶树栽培非常普遍,茶田面积和产量都很大。宋苏颂在《图经本草》上说:今江湖浙蜀(即今信阳,光山,商城,罗山,固始等县),山中皆有通渭之茶。

其中主要产区是信阳,光山和固始,北宋时被列为全国13个卖茶场之中,占全国卖茶总量的五分之一。

宋代信阳栽培的茶树为灌木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说:建茶皆乔木,吴蜀淮南唯从茭而已。

宋代信阳茶为散茶,仍是贡品。制作更为讲究,包装一般都与龙凤相连。

宋代,信阳茶不仅在本地销售,还有相当一部分通过惠民河运往北宋的都城开封,因而推动了京都的市场繁荣。

明清时,信阳茶逐渐衰落

明时,信阳茶遭受自然灾害,茶税过重,官吏盘剥,加上匪徒敲诈掠夺,茶农只能弃茶谋生,茶树逐渐被砍毁。茶叶的产量也越来越低。

信阳茶的这种衰败,直到清末才出现一丝转机。

清光绪二十九年,信阳的秀才。37岁的甘以敬,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乡李家寨。甘以敬受到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思想的影响,信奉实业救国。甘以敬了故乡的名产:茶叶,萌生了回乡开山种茶的念头。

甘以敬与其亲戚,也是秀才出身的商会会长王之漠,地主彭清阁等人商量种茶,招股集资,在震雷山成立“元贞茶社”这是近代史上的第一个茶社。元贞茶社第一次炒制茶叶只有几百斤,却因时局动荡,百业凋敝,找不到销路,只好分送给亲朋好友。

1910年甘以敬又邀陈玉轩,王选青等人在骆驼店商讨办茶社事宜。于是又组建了“宏济茶社”。接着甘以敬又在柳林甘家冲,建立“裕审茶社”种茶三万余窝。各地农民也陆续垦复荒芜茶园,使信阳全县茶园面积迅速扩大。

1915年2月,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由车云山采制的信阳毛尖以其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独树一帜,获得普遍赞赏。据《信阳工商历史特产资料》记载:“1915年信阳毛尖经该会评判结果:颁给世界茶叶金质奖章”。

巴拿马获奖使得信阳茶业透出一丝生机,然不久后,在日寇侵华的铁蹄和国民党内战的炮火下,短暂的复苏很快灰飞烟灭,茶园大部分荒芜。

改革开放:信阳茶攀登新高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发展茶业生产,信阳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奖励和改革开放的举措,使信阳茶出现了唐宋以来新的鼎盛,成为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

1949年4月1日信阳解放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茶叶的生产和发展,采取奖励,减税和经济扶持等政策,鼓励垦复荒芜茶园和开辟新茶园。

1955年在西南部深山区的车云山,五颗树,山角山,黑龙潭,五峰岭建立五个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

1958年末,信阳县茶园面积恢复发展到1400亩,产茶12。3万斤。

1983年,茶叶的生产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茶园承包到户,茶叶产量,销售,税收任务都分摊到茶户,实行自负盈亏。信阳县政府于1984年6月27日发出文件,对茶园管理措施和责任都作了具体规定:

规定超产收益归已,承包期20年以后,可以连续承包,并有继承权,这样,茶农们像吃了定心丸,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增强了种茶致富的信心。从此,信阳茶业走向高速发展的轨道。

从1992年开始,信阳开始举办信阳茶业节,“一茶为媒,广交朋友,扩大开放全面促进,发展经济,振兴信阳”自1992年至2007年,信阳成功举办了15届茶业节,有力地促进了茶叶和其它产品的贸易,推动了信阳经济的发展,信阳茶叶开始走向世界。


本文标题:“信阳毛尖系”列之二:信阳毛尖的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0200.html

相关文章

  • 武夷茶凭什么俯视世界茶史?

    武夷茶不是一个茶树品种,也不是一款茶产品,而是一个群体,也就是俗称闽北地区的茶业总体。这个总体,足以俯视中国乃至于世界茶史。正是武夷茶,支撑起了中国茶坐标的高度。这一点,多年来诸多的茶文化研究者都...

    茶源茶史
  • 涌溪火青茶传说

    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汉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一时间刘秀才找不到炒制工具,就放入饭锅里用猛火炒揉,制成一种茶叶,形如珍珠,状如雪球,色泽墨绿,白毫显露,坠盘有...

    茶源茶史
  • 茶文化之云南省名茶

    红茶有凤庆、勐海的滇红工夫红茶、云南红碎茶。黑茶有西双版纳、思茅的普洱茶。紧压茶有下关的云南沱茶。绿茶有勐海的南糯白毫、云海白毫、竹筒香茶,宜良的宝洪茶,大理的苍山雪绿,墨江的云针,绿春的玛玉茶,牟定的化佛茶...

    茶源茶史
  • 江山绿牡丹茶的产地介绍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东毗遂昌,南邻福建浦城,西接江西玉山、广丰,北连衢州市常山、衢江、柯城,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史有“操七闽之关键,巩两浙之樊篱”之...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上的涟漪桥

    从文史资料上可知,“茶马古道”的许多路段都是用石板镶嵌铺成的石板路,从墨江县城至赖蚌近10公里的古道亦如此。在离县城2.5千米的联珠河上至今还残存着一座桥房合二为一的古桥涟漪桥,仍隐约可见这座被誉为千里思普“茶...

    茶源茶史
  • 17世纪湖北青砖茶成就中俄“万里茶道”

    传统的湖北青砖茶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早在唐贞元年间,湖北羊楼洞等地就开始生产青砖茶;明清时期,羊楼洞青砖茶顺长江而下,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汉口曾一度主宰中国对外出口茶叶达60年之久,被西方人称为伟大...

    茶源茶史
  • 茶与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远古人类的一种文化心态。茶叶,乃是德昂族的图腾崇拜。德昂族种茶、制茶、嗜茶,相传茶叶仙子是德昂人的始祖母。中国人对茶的崇拜,对茶树的神化,对种茶人的神化,虽然只是一些历史悠远的神话传说而已,而唐人陆羽...

    茶源茶史
  • 中国的茶馆与饮茶

    根据中国古典典籍,最早的茶馆出现在唐朝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叫茗铺。明朝出现私家园林,有的设有私家茶寮;“茶馆”一词也开始出现。张岱所着《陶庵梦忆・露兄》写道:“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

    茶源茶史
  • 茶树王是什么?

    在离凤庆七十多公里的香竹菁,有一株年纪起码有3200年的祖宗级茶树王。由于其生长于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所以当地人形象的为其取名——锦秀茶王(又叫锦秀茶祖)。茶树王树高达5.48米,树宽10.9×9.86米,主干圆周1.38米,享有“...

    茶源茶史
  • 白毫银针的来历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