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马帮走在茶马古道

阅读 :

建国前夕,在一些县、乡还出现了马帮的行业组织――马帮理事会。大锅头或绅士、财东为理事,威望较高者为理事长。理事会专门料理马帮的社会事宜,如协调与官府的关系,增进与外地马帮的联系、组织货源等。如今沿茶马古道修筑的进藏公路上,汽车早已代替了骡马运输。“山间铃响马帮来”这部千年悠久繁忙的交通驿运史,都与它的悲壮艰辛和浪漫诗意同时载入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辉史册!

马帮的信仰崇拜:传说古时有一位青年猎手罗哥驯服了骡马并将其驮货载人,后人便尊奉他为赶马业的祖师。罗哥的化身是马帮煮饭菜用的铜锣锅,行路时专由头骡驮负,使用时不得随意转动,更不准用脚踩踏。古宗帮还尊奉文成公主为祖师,其公身是头骡前额上的环锁圆镜。另外,马帮还崇拜山神,其替身是草果。马帮在野外露宿,得先用菜饭撒祭山神,然后丢几个草果在火糖中。马帮离不开道路,故崇敬路神,其标志物是草鞋,凡草鞋穿烂不能乱扔,要带到宿营地火化。若遇中途迷路、雪封山,只需为马蹄绑上草鞋,即可路途通。还有卦神崇拜,其化身是架置锣锅的两根铁条〈锅桩〉,若遇到疑难或祈福消灾时,就用铁条打火卦占卜。

为了便于管理,骡马也有编制

1、群――9匹为一群,由群头负责,9匹中挑选一匹为群马,额顶佩戴红布底黄色火焰图案途标,耳后挂2尺红布绣球,脖系6个铜铃,鞍插一面红色白牙镶边锦旗。

2、伙――三群为一伙,由伙首负责.选一匹伙马,额佩黄底红色火焰图案毡绒途标,耳后挂4尺红布绣球,脖系8个铜铃,鞍插一面红底黄牙镶边锦旗。

3、帮一一全部骡马组成一帮,选三匹健走识途好马,组成头骡、二骡、三骡带队。头骡打扮异常华丽:额佩黄红色火焰图案金绒途标,标中央缀圆镜一面,周围6面小镜环绕,套嵌镶珠宝的纯银笼头,系9个铜铃,头顶系6尺红布绣球,耳后佩牦牛尾红缨一对,鞍上插帮旗和祖旗各一面。帮旗为黄红边三角锦旗,中央绣帮主姓氏。祖旗为红底金边方形锦旗,正中缀两根锦鸡羽毛,象征前途锦绣大路通达。头骡是马帮的门面,极受赶马人宠爱,装饰与众不同,正如《赶马调》中所唱:“头骡打扮玻璃镜,千珠穿满马笼头,-朵红缨遮吃口,脑门心上扎绣球”。二骡、三骡佩饰不如头骡华贵,但有别于其他驮马。二骡驮马帮需用的药物,三骡是大锅头或病号的乘骑。

马帮的禁忌

出行禁忌――生肖属马日严禁出行,农历腊月、六月忌出远行;按方向有"春不走东,夏不走南,秋不走西,冬不走北"的讲究。马帮按严格编队而行,么锅为全帮的导引,手擂大锣开路。大锣既能惊吓野兽,又能向对面马帮知会让路事宜和调整马队速度。

语言禁忌――赶马人交谈多使用行话,如:打尖(途中稍歇),开稍(吃晌午),开亮〈野外宿营〉,彩利(工钱)等。有些数字谐音不吉,则借它字代替。如“三”谐“丧”,以“神”字代。“四”、“十”谐“事故”、“蚀本”,以“重双”和“金”字代。有些音意含凶的词语,则采取回避或替代的方式。如“虎”称高鹰,“蛇”称老梭,等等。途中若遇洪水断路就叫“开顺”,若遇送葬就叫“送财神”、“进财”,其中含讨口彩的意思。

骡马禁忌――忌马额有白,马耳前倒、马背生旋、白蹄白尾,鼻孔朝天,忌马日役马,忌骡马夜间卧眠,忌半夜马嘶骡吼,忌当生人面前数马,忌马穿过羊群,忌马脖带草藤而归。衣食禁忌一-服饰忌穿红、黄二色衣服,衣服款式以宽大为宜,忌错扣和敞胸露怀,裹腿不得松散,忌跨越草帽,忌乱抛草鞋。饭前忌敲空碗空筷,忌筷子直插饭食上,忌吃饭串门,吃饭不得坐门槛或马鞍,忌饭后即卧,忌吃途中捡到的食物。马帮在开饭时,不管什么人过路,定要邀请同食,即使是飞禽走兽经过,也要抛丢食物饲喂。

住宿禁忌――忌盛饭菜旋转锣锅,特忌住宿后移动锣锅位置。“开亮”〈露宿〉忌宿沙河畔、大篝口和悬崖下,住店忌与生人同房,忌火种熄灭,忌放置东西无序,等等。物象禁忌一一忌见果木冬日开花,忌见鹰禽兔子,忌见耗子搬家,,忌见蛇交配、蜕皮,忌见苍蝇群聚不散,忌见马蜂乍窝,忌见雅雀噪林。

气象禁忌一一黑气蔽天、白气铺地忌出行,风卷尘沙、风阻行人、风吼如嚎慎出行,雨后现虹、素虹缠月、多虹同现忌出行,清明见雾不出门,有雷、霆、电、霹忌出行。赶马人的工资称“彩利”,其分配方案是:平均工资加职务补贴。帐务民主公开,职务补贴所占比例不大,体现了马帮内部“做不平吃要平”的原则。奖惩:因工作出色、避免重大事故者,发给一定数额奖金,称“利尾”。

若冲犯禁忌、违反帮规或故意肇事,最轻者买一只公鸡请众人“打牙祭”表示谢罪,此外还有烧香、驮马鞍、自策、棍刑和除名等五种处罚。赶马人在长期实践中练就了一套特殊技能,他们能用口哨、吆喝向骡马发布命令。如口哨就有解闷、喂水、吃草、压惊四种,又如吹奏无字乐曲,既协调了人畜间的合作,又让骡马得以轻松和亲近的感受。


茶的起源 茶的历史 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 日本茶道 茶道知识 茶文化知识

本文标题:云南马帮走在茶马古道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4773.html

相关文章

  • 武夷山的茶树来源于哪儿?

    茶树所属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植物学家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树栽培和茶叶生产已有四、五年...

    茶源茶史
  • 关于普陀佛茶的记载有哪些?

    据《普陀洛迦志》记载:“在清光绪间列为贡品”。曾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二等奖”。后经当地山僧和居民精心培植,佛茶以其独特的风味而更享盛名,新中国成立后,茶园扩展较大,并建立了茶场。70...

    茶源茶史
  • 白牡丹的历史传说

    白牡丹是白茶的一个品种,也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相传白牡丹树是由牡丹花变成的,起源于西汉。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白牡丹的历史传说。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

    茶源茶史
  • 台湾高山茶的三个产茶区

    台湾高山分布极广,生产高山茶的地点,更是众多,不过仍以嘉义县与南投县境内海拔1000~1400公尺的新兴茶区为主。(1)嘉义县一提起嘉义县,我们自然会有许多等号的名词出现在脑海中,例如蜿蜒於崇山峻岭的阿里山森...

    茶源茶史
  • 茶道发展史记

    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

    茶源茶史
  •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文化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大力宣扬“仁”即爱人的忠恕之道的同时,强调“仁”的实行要以“礼”为规范,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并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治国理念。这些思想,造成儒家以中庸为...

    茶源茶史
  • 官庄毛尖茶文化历史记载

    官庄毛尖茶历史记载 据《沅陵县志》记载:"官庄介亭毛尖,唐代盛行,清乾隆时期作为贡品"。"官庄毛尖"早时为晒青,直到近代才由晒青改为烘青。相传1927年"湘西王"的参谋龚石如,在官庄开了一个"西南茶叶店",为了争夺市场,使...

    茶源茶史
  • 太白顶芽有哪些历史渊源?

    历史溯源在茶界说起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太白顶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为何自1999年起遍获国际茶博会金奖的白茶在茶圣陆羽的《茶经》里毫无记载,为何在公元1979年林业工作者在黄浦江源所地之海拔...

    茶源茶史
  • 祁门红茶的历史渊源与冲泡方法

    众所周知祁门红茶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伐红茶齐名,被誉作“世界三大高香名茶”。它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有『群芳最、红茶皇后』之美誉,香名远播。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

    茶源茶史
  • 探武夷山茶文化

    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素有碧水丹山美誉的武夷山,奇峰耸立,碧水潺潺,翠竹丛生,云海磅礴。除了绝妙的景色,这里还蕴藏着悠远的人文历史文化,特别是茶文化。幽幽山谷中飘香的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