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历史变迁的茶马古道

阅读 :

亮炯・朗萨着《恢宏千年茶马古道》,是一部图文并茂的通俗读物,又是一部川康藏史地小百科。这本书既翔实的记述了“茶马古道”的历史渊源和作用,又介绍了康巴地区的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藏族的历史文化。

“茶马古道”起于何时?史书上早有记载:秦汉时,蜀地和雅安地区的商者就与大渡河以西当时称为牦牛羌、牦牛夷等部族进行过骡马、牦牛等物交往;量少稀有还只为药用的茶叶,也是一项流通货物。从蜀地到达康定的新都桥、塔公草原和木雅藏族聚居区域等地方的道路,人们称这条最早的民间通商交往的路叫“牦牛道”或“马道”。从中原地经青海和四川甘孜州部分地区,经金沙江、过西藏那曲等地到达拉萨的藏汉文明古道是唐朝时唐蕃古道,从宋、元、明、清由朝廷多次大规模开通的川藏古道把茶叶更多地输进了藏区;清时,云南的普洱茶也输入藏区。宋朝时,因北方边疆战事不断,辽、金、西夏等游牧政权的侵扰,战事和运输需要大量的马匹,宋王朝便把“茶马互市”的重点从西北转移到西南。从内地通往康藏地区交通要道就是四川的黎州(汉源)、雅州(雅安),两地便成了“茶马互市”的重要市场。到了元朝,由于军马是自给,不需要茶马交易,官方对茶叶的控制,完全在于以税收充实财政。明朝时,北方战乱又起,朝廷迫切需要军马,以茶易马的旧制恢复,施行以茶马司的“茶引制度”,严禁私人贩运到民族地区,也严禁把茶种引过二郎山,违者会处以凌迟。到了清代,边茶是清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乾隆年间,以茶易马的政策完全终止。“引茶制”改为“引岸制”。岸,是指茶叶的固定采购地和销售范围,口岸和路线都是按官方指定的范围。由于清朝逐渐放宽了茶叶的控制政策,从而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藏汉茶土(土特产)交流为中心的贸易。到清朝中叶,因经营边茶而发家致富的不少,雅安、名山、荥经等县的茶商就发展到了七十多家,以边茶为中心的民族资本逐渐发展起来。康熙四十一年(1902年)清于打箭炉(康定)设官,监督茶叶等贸易,这时康定更加形成了藏汉贸易中心。清朝前中期位于藏汉交通要冲的康定,就必然成为汉藏贸易的重要集散地,边茶业的发展走向极盛时期。那时的炉城(康定)在清史书中说是“全市基础建于商业,市民十之八九为商贾”。

从历代王朝对边茶的政策是要“以茶治边”,用茶叶控制少数民族。统治者在实行重征茶税和茶叶官卖的垄断茶叶贸易的一整套政策是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和经济目的。

从唐以来的“茶马互市”以及发展到后来的“茶土交流”都把内地汉族和边疆少数民族联系起来,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始于唐代的边茶业在客观上成为藏汉民族团结交往的重要纽带,对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雅安、名山、荥经、天全、泸定等地到藏汉商贸重镇康定,从康定又分南北两线到青海玉树、昌都,经西藏芒康、察丫、江达等地,直至拉萨,这就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这就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运输茶叶最多,汉藏民族文化、经济往来最为重要的通道;这个大通道的起始,中段和中心段均在康巴大地腹心――甘孜州。而甘孜州又处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特殊的生态、文化格局,使川藏茶马古道纵贯、网布甘孜藏族自治州。

历史在前进,今天的甘孜州早已不是历史上茶马古道那种贫穷落后,靠人背马驮作为运力的景况。汽车已成为主要运输工具,在四通八达的公路上往来飞驰,把藏族需要的茶叶、日用品运往各地;从成都到西藏拉萨有飞机可以直达,结束了千年茶马古道的辛酸历史。


茶的起源 茶的历史 茶马古道 茶马互市 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 日本茶道 茶道知识 茶文化知识

本文标题:千年历史变迁的茶马古道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4822.html

相关文章

  • 陕西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一个像“丝绸之路”一样古老的名字,一种令人心神迷离的情结。当电视报刊的广告充斥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麦氏速溶咖啡等等最入时的各种各样饮料,我们也许无法去想像那些随着茶叶一起走过万水千山的“叮当...

    茶源茶史
  • 古代名画中的茶故事
    古代名画中的茶故事

    萧翼赚兰亭图 [唐] 阎立本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南宋摹本画面有5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画面上,萧翼和辨才和尚神态维妙维肖。画面左下有一老...

    茶源茶史
  • 中国茶的发展简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公元前1122-1116年,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

    茶源茶史
  • 南岳云雾茶有哪些历史渊源?

    在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与鸟兽无异,披树皮、吃野果、住山洞,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最可怕的是每年的寒冬腊月,人们饥寒交迫、无以为生。作为部落首领的炎帝神农氏,看在眼里非常着急。一天,突然飞来一只长着红...

    茶源茶史
  • 松萝茶的产地介绍及历史渊源

    产地环境松萝茶产于松萝山。松萝山位于休宁城北约9公里,与琅源山、五陵山相望,最高峰海拔882米,茶园多分布在海拔600~700米之间,山势险峻,崖悬壁峭,松萝交映,连绵数里,风景秀丽,“松萝雪齐”为休宁海阳八景之一...

    茶源茶史
  • 茶的发现与利用

    唐代陆羽(728~804)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神农时代(约在公元前2737年),已经发现了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神农本草经》中记述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

    茶源茶史
  • 大红袍背后都有什么样的故事?

    大红袍茶产于福建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有茶中之王的美誉。关于大红袍的名称来历,民间流传着众多美妙动人的历史传说,其中流传较广的传说,主要有以下四个传说:大红袍传说一很早很早以前,武...

    茶源茶史
  • 皇帝爱饮什么茶?
    皇帝爱饮什么茶?

    自从茶问世以来,一直是文人雅客钟爱的饮品,物以稀为贵,好茶自然也是珍贵至极,因而古代君王也纷纷加入品茶的行列,甚至历朝历代都有专门设有贡茶制度,专供极品好茶给君主品饮,那么,历史上几位钟爱品茗的皇帝喜欢什么茶呢?皇帝爱...

    茶源茶史
  • 安化黑茶产地在哪?安化黑茶的产地环境怎么样?

    安化黑茶,因产自湖南安化县而得名。陶澍诗云:“斯由地气殊,匪藉人工巧。”安化古称梅山,地处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麓,资水中游。是一个“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旱土和庄园”山区,宋代建县时,茶树已“山崖水畔,不种...

    茶源茶史
  • 茶禅一味的寺院茶道

     寺院茶道的兴起,最初起源于僧人们的坐禅。僧人们坐禅时晚上不吃斋,又需要清醒的头脑、集中精力,所以饮茶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办法。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而茶道的发源地是中国。当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寺院中还未有饮茶之风。...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