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绿牡丹茶的产地介绍

阅读 :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东毗遂昌,南邻福建浦城,西接江西玉山、广丰,北连衢州市常山、衢江、柯城,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史有“操七闽之关键,巩两浙之樊篱”之称,境内林木繁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

江山市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其中平坂和溪间谷地占11.2%,山地丘陵占88.8%,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为河谷地带,整体为不对称的“凹状”。市域东南部为仙霞岭山脉,从福建浦城与江山市交界处枫林关入境,往东延伸,以中山为主,山势陡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05座,最高峰1500.3米。

绿牡丹产于仙霞岭北麓、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尤溪两侧山地,以裴家地、龙井等村所产品质最佳。这里山高雾重,漫射光多,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茶树生长。


本文标题:江山绿牡丹茶的产地介绍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6151.html

相关文章

  • 七子饼茶的来历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茶经茶马古道而名扬天下。普洱府早在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而得名,在官方文书中第一次使用“普洱”这个地名。普洱成为了当时生产、加工、集散茶叶的...

    茶源茶史
  • 茶与禅宗

    唐人饮茶之风,最早始于僧家,“茶禅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着名的偈语――“吃茶去”。赵州和尚即着名的唐代名僧从谂(公元778-897),因常住赵州(今属河北省赵县)观音院(今柏林寺),又称“赵州古佛”,由于其传扬佛教不遗余力...

    茶源茶史
  • 古今明清泡茶道

    泡茶法大约始中唐,南宋末至明朝初年,泡茶多用于末茶。明初以后,泡茶用叶茶,流风至今。十六世纪末的明朝后期,张源着《茶录》,其书有藏茶、火候、汤辨、泡法、投茶、饮茶、品泉、贮水、茶具、茶道等篇;许次纾着《茶疏》,其书...

    茶源茶史
  • 绿春玛玉茶叶文化历史

    相传,蜀汉时期,诸葛亮奉刘备之命,率兵到南方地区进行视察。因为南方地区的产几乎很少,因此在视察过程中,诸葛亮带了些茶叶种子在身边,想看看有没有哪里适合种植茶树,让这带的老百姓也能饮用上茶。视察一段时间之后没有发现...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茶马司

    以茶易马,是我国历代统治阶段长期推行的一种政策。即在西南(四川、云南)茶叶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制订“茶马法”,专司以茶易马的职能,即边区少数民族用马匹换取他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茶叶。...

    茶源茶史
  • 关于六安瓜片的历史传说有哪些?

    名史名人“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明朝茶学家许次纡继陆羽《茶经》之后,中国又一部茶叶名著《茶疏》开卷的第一段话。古代诸多诗词中,有许多是赞美六安茶的。其中两...

    茶源茶史
  • 永春佛手茶的历史传说

    凤山公(名一瑶,字以熔,生于明朝嘉靖辛酉年,卒于崇祯丙子年),居住在望仙山麓,永春县玉斗镇凤溪村中。他一生精研百草,治病救人。有一次,他到望仙山中采集青草药,在小溪边发现一棵树型婆娑,叶大如掌,似茶非茶的植物...

    茶源茶史
  • 关于花果山云雾茶的历史传说(二)

    传说之二有关云雾茶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位善良,秉性聪颖的姑娘,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跳崖殉情。后悬崖下长出了两棵云雾茶,据说:它们的根连在一起,年复一年,就多起来了。传说之三“云雾茶”之名,最早见于...

    茶源茶史
  • 黄茶的历史传说

    相传清咸丰十年(1860年)安溪县罗岩灶坑(今虎邱镇美庄村),有位青年名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一位名叫王淡的女子为妻。新婚后一个月,新娘子回到娘家,当地风俗称为“对月”。“对月”后返回夫家时,娘家要有一件“带青”礼物让新...

    茶源茶史
  • 京西茶马古道

    门头沟区的京西古道以商旅、军事、香道为主题,沿京西古道分布着大量的人文古迹、遗址、文物,这些资源与古道共生共存,极尽融合之妙,具有较为鲜明独特的文化遗产、文化创意特质,是门头沟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而近日成立的...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