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表演图解(二)

阅读 :

1、嘘寒问暖(湿壶):俗称“湿壶”,将初沸水注入空壶,以提高壶温,便于冲泡。

2、素瓷生烟(烫杯):品工夫茶讲究热饮,烫杯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在宾客面前湿壶烫杯还寓意对宾客的敬重,营造温馨这氛围。(取茶罐,茶荷等)

3、倾心桃源(置茶于壶内):俗称“纳茶”,即将茶叶投入茶壶,取样要准确,量多则过浓,量少则偏淡。通常下茶量以茶水比1:22为宜。

4、悬壶高冲

(提壶,注沸水于壶)

5、轻推花浮(刮沫)

6、孟臣沐霖(淋壶)

7、关公巡城(筛茶):高冲低斟是工夫茶的技法之一,高冲要连贯而从容,低斟是筛茶时必须来来去去,各杯轮匀,使各杯茶汤浓度均匀,(最后点滴入杯。)

8、敬奉香茗:(副泡手敬)


本文标题:茶艺表演图解(二) - 茶艺_茶道_功夫茶_茶艺师_茶艺培训_茶艺表演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yi/2340.html

相关文章

  • 解析敬茶之礼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义之邦,无论贫富,大凡家有客至,以茶待客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待客用茶应做到:茶叶质量好,沏茶水质好,茶具质地好,泡茶调制好,待客礼貌好。如在华北、东北,老年人来访,宜沏上一杯浓醇芬芳的优质茉莉花茶,并...

    茶艺茶道
  • 喝茶讲禅:禅茶一味

    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喝茶讲禅,茶道又与禅相结合,所谓禅茶一味,就是要通过茶去领悟禅的定义。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

    茶艺茶道
  • 中国茶道中的禅语

    “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禅语的引用,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中得到悟道的无穷乐趣。  一、无 “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

    茶艺茶道
  • 茶艺欣赏

    第一道:恭请上座:请客人到上位,主人或侍茶者彻茶、把壶泡茶、斟茶待客。第二道:孟臣沐霖: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第三道: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第四道:悬壶高冲:把盛开水的长嘴...

    茶艺茶道
  • 浅谈茶与佛的关系

    自古以来茶一直受到僧侣的欢迎和推崇。僧侣公认为茶有“三德”,一是坐禅可通夜不眠;二是满腹时能帮助消化,轻神气;三是为“不发”(抑制性欲和平心静气)的药物。佛教修行之法为戒、定、慧。戒,即不饮酒,非时食(过午不食)、戒荤...

    茶艺茶道
  • 近代茶艺是怎么发展的

    近代茶艺指从清朝康熙中期起,至民国三十八年止(一六八九至一九四九年),长达二百五十九年。这个时期的茶文化特色一是朝廷酷茗,清人入中原后,对汉人文化甚为留意,茗饮也是汉人文化的一环,清代君主多有好者。由于在上位所好,因...

    茶艺茶道
  • 茶道茶具 初入门该如何挑选茶具?

    茶道茶具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陶土茶...

    茶艺茶道
  • 品茶应注意的礼节

    喝茶,是一件轻松休闲的事情,但一些必须知道的礼仪还是应该注意的,否则容易给他人造成不快。当然,凡事都要看场合,亲密的朋友家人喝茶可以不必拘于礼节,但一些稍正式的场合,懂得怎么做总不是坏事,俗话说:“礼多人不怪”。你说...

    茶艺茶道
  • 浅谈茶道与禅道的文化意蕴

    古代《茶诗》云:“虽是草木中人,乐为大众献身。不惜赴汤蹈火,欲振万民精神。”茶禅之道的精神,体现了大乘佛教悲智双运、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真谛。每一个人,都是一片茶叶。只有投入沸水,将小我提升为大我,将大我转化为无...

    茶艺茶道
  • 茶道知识 茶道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

    茶道知识 茶道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一、认识中国茶茶道指的是泡茶规范,为发挥各类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中应遵循“和俭敬美”基本要义。中国六大类茶叶的品种数以百计、千计,都能以相应的茶道礼序来表现。二、认识和...

    茶艺茶道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