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祜族传统饮茶方法
    烤茶:是拉祜族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陶罐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冲入开水,去掉浮沫再加入开水。待茶煮好后,主人先倒少许茶水自尝,以试其浓度,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相适,然后再倒给...
  • 绍兴“明前仙茶”茶俗
    浙江绍兴一年四时均有产茶,名品辈出。旧时绍兴的茶楼、茶店、茶室分布在各个大街小巷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出绍兴茶俗的盛行的历史之悠久。喝“明前茶”作为茶俗之一,被绍兴人视为一种福气,要有福之人才可以享受,是所有绍兴...
  • 绍兴“元宝茶”茶俗
    浙江绍兴一年四时均有产茶,名品辈出。旧时绍兴的茶楼、茶店、茶室分布在各个大街小巷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出绍兴茶俗的盛行的历史之悠久。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一般人家待客都是“元宝茶”。所谓“元宝茶”就是人们喝茶的茶...
  • 土家族饮茶礼仪
    土家人视茶叶为灵物,认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茶文化。神圣的敬茶土家人禁忌将茶泼在地上,否则即玷污茶神。抓茶叶要“净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动茶叶。“茶不欺客”,倒茶时依顺序,一杯一杯端给客人,哪怕是...
  • 绍兴“端午茶”茶
    浙江绍兴一年四时均有产茶,名品辈出。旧时绍兴的茶楼、茶店、茶室分布在各个大街小巷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出绍兴茶俗的盛行的历史之悠久。端午茶是不可缺少的“时令茶”。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是日,绍俗除吃端午...
  • 绍兴“盂兰盆会茶”
    浙江绍兴一年四时均有产茶,名品辈出。旧时绍兴的茶楼、茶店、茶室分布在各个大街小巷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出绍兴茶俗的盛行的历史之悠久绍兴风俗有盂兰盆会的盛事,专为给鬼过节。家家户户,从七月十三夜间到七月十八午夜,在...
  • 黄茶的历史传说
    相传清咸丰十年(1860年)安溪县罗岩灶坑(今虎邱镇美庄村),有位青年名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一位名叫王淡的女子为妻。新婚后一个月,新娘子回到娘家,当地风俗称为“对月”。“对月”后返回夫家时,娘家要有一件“带青”礼物让新...
  • 解析旗人喝茶与今人喝茶
    在北京旗族的老人一说起喝茶,一律都是香片,其实那也就是茉莉花茶。像老舍先生的《茶馆》里的老北京,有钱人喝的也不过是“小叶茉莉双薰”。所谓“小叶茉莉双薰”,是江逝、安徽、福建的茶商将绿茶从京杭大运河输往北京的...
  • 白茶的传说
    传说,茶圣陆羽在写完《茶经》后,心中一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虽已尝遍世上所有名茶,但总觉得还应该有更好的茶,于是他后来也不着书,带了一个茶童携着茶具,四处游山玩水,寻仙访道,其实为了再寻找茶中极品。一日,他来到湖州府辖...
  • 解析德昂族的砂罐茶
    德昂族的砂罐茶:居住在德宏州三台山密林中的德昂族,喜欢饮用砂罐茶,德昂族语“点压雨”,先用大铜壶烧开山泉水后,用小砂罐,将茶烤至焦香,取铜壶冲入开水进行煮茶。这种茶水味道十分浓烈,能及时解除渴和消除疲劳。
    中国茶...
  • 侗族的吃“煮油茶”风俗
    侗家没有品茗的习惯,却有常年吃油茶的习俗。只要去过侗乡的人,都忘不了那清香爽口、填饥解渴、脆甜味浓、别具风味的“煮油茶”。清明前后,风和日暖,草发清香,茶抽嫩芽,正是采摘春茶的好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柳江畔、苗岭...
  • 详解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散居在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风光秀丽的云南大理,这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大凡在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拜师学艺等喜庆日子里,或是在亲朋宾客来访之际,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制作三道茶...
  • 本山茶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古时有一位诚心敬奉观世音菩萨的人,他每天清晨必在观音菩萨前敬奉一盏清茶。有一次他在敬茶时,观音菩萨显灵,指点他某处山岩有一株神茶,可以采撷。于是他跋涉攀登到山岩上,果然找到了这株神茶,只见茶树的叶片闪...
  • 乌龙茶的名字来源
    乌龙茶的名字来源有很多传说。大致有四种来源可能:一为产地说;二为茶树品种而来;三为制茶之人名称而来;四以茶叶形态色泽而来。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茶园主人去看快晒好的茶叶,发现那里有一条乌龙。他吓坏了,过了几天才敢回来...
  • 乌龙茶的故事传说
    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岩村里有一个退隐将军,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
  • 普洱茶极简史
    普洱茶极简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及饮用茶叶的国家,茶叶的历史源远流长,普洱茶作为众多国茶的一种,同样拥有着辉煌的历史。他经历千载沉浮,承载着多元的民族文化及浓厚的历史底蕴,留存至今,关于普洱茶的浩瀚史籍都在叙说着这片土地上发...
  • 花砖茶的名称由来
    花砖茶的加工方法是用湖南安化高家溪和马安溪的优质黑毛茶作原料。“花砖”的名称由来,一是由卷形改砖形,二是砖面四边有花纹,以示与其它砖茶的区别,故名“花砖”。“花砖”历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净重合老秤1000两,故...
  • 花砖茶的历史演变
    过去交通困难,茶叶运输不便,这圆柱形的花卷茶形如“树干”,倒便于捆在牲口背的两边驮运。但在零售与饮用时,要用钢锯锯成片。这样做,既不方便,茶未又易损失,造成浪费。另外,在筑造过程中,花工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制作不易。如...
  • 青砖茶知识介绍
    青砖茶主要产于湖北的咸宁地区,现已发展到湖南等地,湖南青砖茶生产,集中于益阳、临湘等地。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以老青茶为原料,经压制而成。青砖茶的压制分三四面、二面和里茶三个部分。其中三四面,即面层部分质...
  • 千两茶、茯砖茶被正式列入国家“非遗”
    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黑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安化县千两茶制作技艺、湖南益阳市茯砖茶制作技艺及云南边茶制作技艺。千两...
  • 湖南千两茶 茶文化的经典
    湖南白沙溪千两茶重:36.25千克或3.625千克.千两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
  • 花卷茶即百两茶知识介绍
    花卷茶又名“百两茶”,后来相继产生“千两茶”“十两茶”“五百两茶”“三百两茶”等规格,主要是为了方便运输,最近湖南益阳又制作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花卷茶5千两茶以庆北京奥运。以前花卷茶是不能发“金花”的,“金花”...
  • 解析湖茶、茯茶的历史变迁
    明朝统治者用茶来易马,叫官茶易马,因四川产量不够,后扩大到用湖南黑茶来易马。于是,湖南安化地区率先仿制黑茶,所以湖南的茶也叫“湖茶”。不但产量大,价格便宜,而且味道甘爽醇厚,深受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喜爱,使北路边销市场...
  • 解析“百两茶”与“千两茶”的名字由来
    以前陕西商人来湖南采购黑茶,为了运输方便,把茶叶踩捆成包,踩成小圆柱,每柱约100两,故称“百两茶”。后来晋商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较佳材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而成花卷,圆柱长5尺(166.5公分),周圆1.7尺(56公分)。每支净重10...
  • 历史上的茶叶种类
    唐时蒸青饼茶,陆羽就以烹茶方法不同而分为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这四种茶烹饮方法都不同,即所谓乃斫(zhuó.刀斧砍),乃熬,乃炀(yáng)乃舂(chōng.捣碎)。斫:粗大的饼茶先切细。熬:饼松散容易吸收水汽,要先锅炒。炀:饼茶碾末过久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