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女状元江雪霞辞职回乡创业当茶农带村民增收 自创粽子茶一年卖出40万颗

阅读 :
昔日的高考状元,今日的致富能手

在安徽祁门县的一片茶山上,人们每天起早穿梭在绿油油的茶林中采茶。筐里一片片茶叶,是茶农们一根根摘下来的。以前茶农种的茶,收成好不好要看天,茶叶能不能买个好价钱,也要看天。如果茶叶卖不出去,就是一堆草。但现在他们不愁茶叶多,也不怕卖不出去。村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江雪霞又回来了,带着全村一起致富。这个大学生曾经是全县文科高考状元,毕业后江雪霞顺利找到高薪工作。但是最终她放弃了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利用她的知识创业当茶农帮助乡亲改善生活。

出身农家的江雪霞,打破村里人“读书好就要跳出农门”的想法,顶着巨大的压力,辞去高薪回乡当茶农,凭着“学霸”的拼劲自创粽子茶,利用网上营销的方式,开了一家网店销售茶叶,经过不断努力发展,现在一年卖出40万颗。创业6年里,她的公司直接带动就业人口100多人,帮村里贫困户、留守妇女每户增收5000元。江雪霞也成了祁门县当地有名的青年创业楷模和农村致富带头人。

江雪霞的茶农创业致富 带领村民增收之路

江雪霞出生在安徽祁门的一户农家,高考时是全县第一。据了解,江雪霞的祖辈世代都是茶农,都是靠天吃饭,辛苦的劳作,不一定都会获得回报。

江雪霞在200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做品牌策划,然后她发现家乡的祁门红茶在茶行业内口碑很好,但却没有知名品牌,其实祁门红茶曾经也曾辉煌,还出口到欧美国家,但在九十年代开始衰弱,很多人原来做红茶的人改做了绿茶。

从事三年广告营销工作后的江雪霞萌生了想法:我能为别的企业做品牌策划,为什么不能为家乡的祁门红茶做出品牌带出家乡、让更多人知道?

不过江雪霞虽然从小沐浴在茶的氛围,家族也是茶农世家,但是她自己却没有任何茶行业相关的经验。既然决心要做这样一份事业,那么最重要的当然是了解。于是,她孤身一人从在上海的一家茶城打工开始,了解各地茶行业文化,积累资源。2013年,她说动同样在外打工的姐姐江雪琴跟她一起回家创业。虽然回乡工作可以近距离照顾家人,但女性创业实在是太苦了,以至于姐姐到现在还会开玩笑说是被她忽悠回来的,因为她们还要兼顾带娃。

就这样带着一腔热血,2013年江雪霞正式辞职开始了返乡当茶农的创业之路,她想带领村里的茶农,做出一个响当当的茶叶品牌。返乡伊始,姐妹俩就开始筹划建厂房,因为没有兄弟,事事必须亲历亲为,各种奔波和测算,各种超预算,很愁,但三个月后一座700多平米的现代标准清洁化茶叶加工厂顺利完工,姐妹俩也俨然成了建材方面的半个专家。

之后她和村里的茶农签订了统一的茶园管理和种植合同,按照一定的标准管理茶园。每年的三到六月份是茶季,一到下午收草茶的时间,茶农们就不约而同的来到江雪霞的茶厂卖鲜叶,只要茶叶好,符合江雪霞标准,收购的价格会高于市场价格,整个茶季,平均一天收茶草超过十万元,每三天就给村民结算一次。每年8月中旬,合作社免费向村民发放有机肥、黄板等农业物资。

但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因为想要跟家人生活在一起,更因为家里的生态环境好、茶园环绕,姐妹俩决定把厂房建在乡下,后来事实证明这一步绝对正确,但也给物流造成了很大不便。厂房建好后,接下来就是买设备,找厂家,问同行。由于业内保守走了很多弯路,花了很多冤枉钱,特别是找师傅封萎凋槽这件事就把她们弄得焦头烂额,封了又拆拆了又封反复折腾4 次,最后终于成功解决问题,可以开始生产了。又面临下一个致命难题——如何做出好茶。虽然姐妹俩是土生土长的茶农,在茶园长大,从小采茶看茶耳濡目染,但缺乏制茶经验,而祁门红茶对于制作工艺要求极高。因此创业过程中另一大难关来了,姐妹俩必须学会制茶工艺,于是买书自学,报名培训班,听说哪家师傅制茶好就马上去学习,尽管如此,姐妹俩真正的摸索出制茶的标准和流程还是走了很长的一条路。

那时候,她们每天把收回来的各地域茶草分开制作,按不同时长、温度、火候分别试验,整个月吃住都是在厂里守着,认真研究每一个环节。出来的一批批干茶要么有烟味,要么有失味,要么没有做出内含物质,一次次失败,为此耗费了非常大的成本。做第一批茶时,不论外形还是口感,都没有达到江雪霞的标准,因此没有被推向市场。当好不容易做出觉得还可以的茶叶拿给很多行家品鉴之后,第二个阶段开始了,听取各种意见,不断改进,不断试验……在这个阶段,姐妹俩几乎都要失去信心了。但上天总是会在不经意中给人希望,直到有一次,一个茶界资深人士去厂里喝茶,被一款茶惊艳,大赞这款茶花果香并蓄,口感醇滑,回味悠长。从这次开始,他们认真总结每批做茶成功的经验,不断完善,直到批量生产的干茶受到客户肯定。

茶叶品质稳定后,姐妹俩请了几个小工,自己当制茶师傅,于是茶厂就正式开门营业了。一开始主要是靠着几个之前积累的一些客户撑着,慢慢随着大家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来深山茶源找茶的人越来越多,找上门的客户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忙着盯生产都没有时间好好接待。可能是出于对茶厂山水环境的喜爱,或者是被茶叶品质征服,又或是被江雪霞认真做茶的态度感染,客户越来越多,到这时姐妹俩的创业才算是踏上了一个稳定的台阶。她们研发出了粽茶、玫瑰红茶等创意产品,在端午前后一个月光是粽茶就销售了100多万。

虽然产品研发的过程很辛苦,但祁门红茶的种植文化已经传承千年,如何能够统一茶农思想,种植出安全符合制茶标准的茶叶又成了姐妹俩的一大难题。奔走于山野间,一家一户拜访沟通,姐妹俩通过可行的销路,真诚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性格赢得了茶农们的认可和信任,因此创业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品牌塑造阶段得以顺利启动。

经过六年的发展,江雪霞和姐姐、妹妹带领60户茶农成立合作社,建立起自己的茶厂和茶叶品牌“际源春”(以家乡村子“际源”命名,取给际源带来春天之意),并通过淘宝店“际源春祁门红茶”销售茶叶,2017年销量600多万。随着茶叶电商平台的做大,姐姐江雪琴和妹妹江淑霞很多精力被打包发货占据,最多的时候三姐妹一天要打包上千个订单。而未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大茶叶电商,拓宽茶叶的销路,让茶农的钱包鼓起来,也为祁门红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雪霞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也不忘回馈家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2013年成立了际源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基地的鲜叶,并聘请当地村民到茶厂工作。不仅解决了当地妇女及老年人卖茶难的问题,还在农闲时期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并帮助农村妇女销售辣椒酱、干豆角等农副产品。”江雪霞介绍道。合作社现在有社员56人,其中贫困户有20多户。每年合作社都会免费给社员培训3-4次,免费发放物资20万元。此外,合作社精准帮扶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贫困户每年可以增加8000元的收益,并向村贫困户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

通过产业兴农的方式,江雪霞创业当茶农助力乡村振兴,她的公司直接带动100多人就业,辐射影响3000多人,每户增收5000多元。“我希望自己可以带领家乡更多的茶农致富,探寻幸福。”做茶这条路,江雪霞愿意一直走下去。


本文标题:高考女状元江雪霞辞职回乡创业当茶农带村民增收 自创粽子茶一年卖出40万颗 - 茶人茶事_茶人茶话_中华茶人_世界茶人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ren/15573.html

相关文章

  • 银龄扶贫|让茶树成为农民的“摇钱树”
    银龄扶贫|让茶树成为农民的“摇钱树”

    王永镜在制茶车间。近日,在第二届医疗康养与中医药发展(温州)高峰论坛暨展览会上,温州苍南县明宝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瓯南山”牌系列茶叶,赢得了不少参观者的驻足点赞。“瓯南...

    茶人茶事
  • 云南乌龙茶:台湾父子的守望

    山路崎岖,蜿蜒不绝,山峰连绵,层峦叠嶂。从景东县城通往哀牢山腹地的这条道路,我们驱车近两个小时,跋涉近70公里的盘山公路,穿过一个又一个散落在山间的村庄。直至来到了海拔2500米的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

    茶人茶事
  • 一年1000场茶会,谢晶谈茶馆如何运营成互联网公司
    一年1000场茶会,谢晶谈茶馆如何运营成互联网公司

    谢晶,惠量文化联合创始人,中国社群联盟社群书院联合发起人,社群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组成员。编著出版书籍《社群经济》、《社群众筹》。...

    茶人茶事
  • 李乐骏:一位茶界80后的自白

    阳光、帅气、睿智、儒雅,这是2013年初次见面时李乐骏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五年后第二次见面时,他在茶界有了一系列响当当的名头:弘益大学堂校长、云南弘瑞君益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茶青年会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

    茶人茶事
  • 一位茶匠的初心四十年

    “工匠也好,大师也罢,我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茶匠,做茶的茶匠。”从外贸公司茶叶审评员到普洱班章制茶大师,从无人问津到一饼难求,他是怎么做到的?班章“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班章既是地名也是茶名。茶叶圈子提到云南,大多...

    茶人茶事
  • “要做科技的茶”——女博士的茶园记
    “要做科技的茶”——女博士的茶园记

    10月的邵阳洞口县古楼乡,一片片成型的茶树苗整齐划一,因为天气转凉时节晚,茶农们采完最后一批茶叶,茶园正待修整中。而与此同时,湖南古楼云雾茶有限公司的茶厂里,制茶师米加升带着...

    茶人茶事
  • 这位来自台湾的姑娘在杭州致力于中日茶道文化交流
    这位来自台湾的姑娘在杭州致力于中日茶道文化交流

    余纪萱(左一)分享了中日茶道文化特色“古川刚联合京都府中国首次个人特展”近日登陆BFC外滩金融中心京都之家,展出了这位日本知名天目匠人的三十多件代表作品。在以本次特展为契机举办的中日茶文化交流会上,茶文化专家...

    茶人茶事
  • 茶旅融合研讨 | 以茶文旅融合为支点,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新模式_陈诗洁
    茶旅融合研讨 | 以茶文旅融合为支点,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新模式_陈诗洁

    “我大学毕业,选择回归故土,选择农业产业,选择茶文化发展。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管理的野生茶园。在父亲的帮助下,我承包了这85亩老茶园,开起了茶厂,请来师傅做茶。这就是我的农...

    茶人茶事
  • “茶奶奶”张淑珍的故事

    陕西省商南县如今是我国西部最北端的新兴优质产茶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商南县位于北纬33度,传统意义上,茶叶的适宜生长区在北纬30度以南。为将茶叶产地向北推移这300多公里,她扎根秦岭六十年,把致富的希望带给深山里的乡亲。她就是被商南百姓称为“茶奶奶”的张淑珍。...

    茶人茶事
  • “茶二代”有个“小目标” 种好安吉白茶 帮千里外的乡亲致富
    “茶二代”有个“小目标” 种好安吉白茶 帮千里外的乡亲致富

    12年前,14岁的钟雪良开始跟着爸妈上茶田忙活,他觉得,采茶叶是这个世界上最枯燥的事情。钟雪良家住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田里种的白茶,经过年复一年的生长,加上枝干,比自己还要高。于...

    茶人茶事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