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曾因为武夷茶而不同。

阅读 :

世界,曾因为一片树叶而不同。

清初本县茶市在下梅、星村,道、咸间下梅废而赤石兴。红茶、青茶向由山西客至县采办,运赴关外销售。乾、嘉间售于粤东。五口通商后,则由下府、潮州、广州三帮至县采办而转售于福州、汕头、香港。岩茶多销于厦门、晋江、潮阳、汕头及南洋各岛,其用途不仅待客,且以作医疗之良剂。

--《崇安县新志》民国·刘超然吴石仙主修地方志出版社2013年再版

宋时,建州之茶名天下,以建安北苑为第一,而今武夷贵矣。

--《闽书》何乔远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崇安为产茶之区,又为聚茶之所,商贾辐辏,常数万人。自粤逆窜扰两楚,金陵道梗,商贩不行,佣工失业。

--清·王懿德《王靖毅公年谱》咸丰三年出版

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整顿丝茶策》清·商霖著皇朝经济文编1875年印

我一定要去求助武夷的红茶,

真可惜酒却是那么地有害,

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唐璜》(英)拜伦著

清初茶市在下梅,附近各县所产茶叶,均集中于此。竹筏三百辆,转运不绝……清初茶业均为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至百万。货物往还络绎不绝,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交点行东,恣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算别去。

--《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林馥泉著福建农林处农业经济研究室于1943年编印

而乌龙茶,则是清初福建武夷山的发明。

--《福建通史》徐晓望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1755~1850年之间,除1792年由于恰克图贸易闭市造成的茶叶贸易额有所下降之外,中国输俄茶叶量每年都处在增长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1802年俄国输入茶叶45,032普特。1850年即上涨到296,618普特,增加了约56倍,其价值也已达到6,527,000卢布,约占俄国输入商品总值的94%。

--《俄中商贸关系史述》(俄)阿.科尔萨克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像鼎鼎大名的"丝绸之路"一样,"茶叶之路"--这条随茶叶贸易兴起而开通……曾经在东西方贸易中扮演至关重要角色,并且引起了亚欧大陆腹地全面、深刻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茶叶之路"在十八九世纪达至鼎盛,执牛耳者是著名商号"大盛魁";至20世纪初,它才随着晋商的衰落而式微。

--《茶之路》(美)艾梅霞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常氏始祖仲林于明朝弘历年间由山西省太谷县惠安村迁来榆次,依靠为当地刘姓大户放羊为生。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家道渐丰。至乾隆中期,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开拓了通往蒙俄欧洲的万里茶路,绵延一百六十余载,终成富甲海内的晋商巨贾,号称中国外贸第一世家。

--《常家庄园》耿彦波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茶叶之路,它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上兴起的又一条新的国际商路,其准确的地理含义是,从产茶的南方诸省算起,将数量庞大、品种繁多的货物集散在当时地处黄河中游的归化城(现在的呼和浩特),从归化城往北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沙漠,几万到十几万峰骆驼承担着运输货物的重任,将这些运送到俄罗斯边贸小镇恰克图。

--《茶叶之路》邓九刚著新华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1773年12月,冰冷的海湾充满着暴力的味道,一伙印第安人打扮的青年人,正在预谋着事件。前一年4月份,从武夷山采下的鲜嫩叶子被封存在锡纸包裹的茶箱里,长途航行让它们香味弥足。夜晚,那些青年人冲上东印度公司的快船,将价值18000英镑的342箱茶叶倒入大海。那些来自中国的武夷茶,经过了9个月的海洋旅程最终没有被冲入茶杯,而是被冲入了海洋。这次事件最终引发了后来美国的独立。

--《茶叶战争》周重林太俊林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西客们从福建崇安买的茶,大部分是要转运到万里之外,中俄边境的恰克图去和俄国人进行贸易。那还是在雍正五年的时候,中俄在恰克图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开始了中俄边境贸易的新局面。由于茶叶是恰克图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于是山西商人开始到福建大量地采买茶叶。

--《晋商万里茶路探寻》韩小雄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最后,是茶在英国现代文明史上的经济政治意义。东印度公司通过垄断中国的茶叶生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富可敌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英国的代名词,为英国以后推行殖民政策,完成了必要的财富积累。

--《鸦片帝国》周宁著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1672年,东西伯利亚向中国输出了13000张貂皮,但带回去的茶还很少。1692年,俄罗斯一支私人商队从中国带回去300箱茶叶,这比以往增加了不少。18世纪初期,毛皮是俄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约占贸易总值的80%以上。1728年,俄罗斯一支商队带出了210万张毛皮,在北京消耗了100多张松鼠皮,20万张银鼠皮,15万张狐皮,10万张貂皮。

--《中俄茶叶贸易史》郭蕴深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

中国著名的茶马交易,在唐代已经出现,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重视"茶马互市",主要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这就是茶马互市的源起。

--《茶嗜好、开拓与帝国》(美)莫克赛姆著三联书店2010年2月出版

福州通商,意在武夷山茶……洋人所必需者中国之茶叶,而崇安所产尤该洋人所醉心,既得福州则可以渐达崇安。

--《论教传》清朝·李东沅著

武夷粟粒芽,采摘献天家。

火分一二候,春别次初嘉。

壑源难比拟,北苑敢矜奇。

贡自高兴始,端明千古污。

--《武夷山志》清·董天工著

1721年,苏格兰诗人林萨的《茶歌》写道:信嘉乡之殊珍兮,而百草之尤;称绿茶兮,武夷之名最优。

--《中国乌龙茶》张水存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从澳门运输茶叶,销往欧洲,起初为日本绿茶,不久即改为中国武夷茶,从此武夷岩茶风靡海外。英国、荷兰等国上层人士,把饮用武夷茶作为宴会的一种高尚礼节。

法国--一种寻常品质之拼和红茶所用只是中国茶,其组合成分为15份良好中国正山小种红茶,3份华南红茶及2份武宁红茶。

--《茶叶全书》(美)威廉·乌克斯著东方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下梅邹姓原籍江西之南丰。顺治年间邹元老由南丰迁上饶。其子茂章复由上饶至崇安以经营茶叶获资百余万,造民宅70余栋,所居成市。……武夷岩茶为茶之总称后,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竹筏300艘,转运不绝。

--《崇安县新志》民国·刘超然吴石仙主修地方志出版社2013年再版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澳门购买武夷茶,经爪哇运到荷兰,转至英国,开启了中国茶叶出口欧美的先河,形成海上茶路。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厦门直接贩运武夷茶。此后17―19世纪,武夷茶风靡欧美,如1745年沉没的瑞典"哥德堡"号船上370吨茶叶的实物清单中,大部分为武夷茶。

--《武夷茶经》萧天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关于正山小种红茶起源的确切时间是没有记载的,而且众说不一,但把它定为明末出现却是有依据的。这些依据就是:明末(16世纪中后期)武夷山出现茶叶发酵技术;当地原住民关于正山小种红茶起源的说法;红茶是高度海外贸易化的商品;国内国外关于武夷红茶外销年代的记载,都说明正山小种红茶应是出现在16世纪中后期至17世纪初之间。

--《武夷正山小种红茶》邹新球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本文标题:世界,曾因为武夷茶而不同。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0712.html

相关文章

  • 福建之茶文化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比《茶经》早300余年。...

    茶源茶史
  • 饮茶文化与佛教的历史

    中国茶文化总的思想趋向是热爱人生和和乐感的,而佛教精神强调的是苦寂。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自汉代传入中国。当时被宫廷、贵族用来祈福、祈寿、求多子多孙或保国家安宁。佛人饮茶最早是在晋朝。南北朝事,佛教被统治者用...

    茶源茶史
  • 茶之故乡记载

    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茶”字的形、音、义也是由中国确定的。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祖国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称谓。茶树最早为中国人所发现、最早为中国人所利用、最早为中...

    茶源茶史
  • 古代名画中的茶故事
    古代名画中的茶故事

    萧翼赚兰亭图 [唐] 阎立本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南宋摹本画面有5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画面上,萧翼和辨才和尚神态维妙维肖。画面左下有一老...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茶马司

    以茶易马,是我国历代统治阶段长期推行的一种政策。即在西南(四川、云南)茶叶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制订“茶马法”,专司以茶易马的职能,即边区少数民族用马匹换取他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茶叶。...

    茶源茶史
  • 解析湖茶、茯茶的历史变迁

    明朝统治者用茶来易马,叫官茶易马,因四川产量不够,后扩大到用湖南黑茶来易马。于是,湖南安化地区率先仿制黑茶,所以湖南的茶也叫“湖茶”。不但产量大,价格便宜,而且味道甘爽醇厚,深受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喜爱,使北路边销市场...

    茶源茶史
  • 白牡丹茶的传说历史

    传说这种茶树是牡丹花变成的。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清廉刚正,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骑白马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于是便向路旁一位鹤发童颜、银须垂胸的老者探问香味来...

    茶源茶史
  • 万里茶禅源于茶马古道

    第一片茶叶是怎样到了雪域高原的?这里有一个奇妙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藏王得了怪病,怎么也治不好。一天他独自禅坐,清凉的风中飘逸着淡淡清香,只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小鸟缓缓飞来,嘴里含着一片绿叶,神奇的是小鸟飞过藏王...

    茶源茶史
  • 涌溪火青是什么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涌溪火青产于泾县榔桥镇涌溪村的珠茶,曾属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起源于明朝,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枫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涌溪火青在清代已是贡品。外形独特美观,颗粒细嫩重实,色泽墨绿...

    茶源茶史
  • 工夫红茶的名称由来

    传统工夫红茶,必须经过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一般在每年三四月份开始进行初制,一直要持续到端午前;过了处暑节后开始精制,全部结束需要3~4个月。初制分鲜叶验收和管理、萎凋、揉捻、发酵以及干燥。制成红条茶即毛茶后,开始...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