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凭什么俯视世界茶史?

阅读 :

武夷茶不是一个茶树品种,也不是一款茶产品,而是一个群体,也就是俗称闽北地区的茶业总体。这个总体,足以俯视中国乃至于世界茶史。正是武夷茶,支撑起了中国茶坐标的高度。这一点,多年来诸多的茶文化研究者都对其大量的遣词用字。

举例

据乌克斯《茶叶全书》记载,最早运到欧洲的中国茶是武夷茶。

波士顿倾茶事件的“主角”是武夷茶。

最早测出的茶叶成分被命名为“武夷酸”。

印度等地的茶种子、拼茶来源于武夷茶。

武夷茶曾是中外文人们争颂的对象……

这实际上源于武夷茶所创造的巅峰状态以及对中国茶史与世界茶史的巨大贡献。

当然,以上所讲的巅峰,并不是达到顶峰就停滞了,甚至下滑了,而正如站在峰顶上,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创造着巅峰。我觉得用“巅峰”两个字来定位武夷茶再恰当不过。有人可能说,武夷茶历史长河中也不乏颠簸,如明初团茶改散茶后、清末民初社会动荡,武夷茶一度出现低迷。

这不假,但正如巅峰中的波谷,波谷实则是在蕴育着一种力量,喷薄而出时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个更崔巍的巅峰。武夷茶就是这样,不断蝶变,进入了中国茶业史,成为中国乃至于世界茶文化史的栖息地与支撑点。而许多历史名茶依然只是名茶,甚至蜕变得彻底消失了。

天下之茶建为最

让我们把思维切换到千年前。

北宋时期,气候渐渐变冷,太湖区域的贡茶园不能在清明前预期发芽了。但皇家的胃口不能不满足,于是贡茶基地南移,最终锁定了建安。从此,这个起源于五代闽国龙启元年(933年)的北苑御茶园开始了中国茶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历经四朝,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罢造,凡458年,留下了一个文化奇迹——中国团饼茶最高制作工艺的发祥地。

“龙团凤饼,冠绝天下,其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胜造其极。”其稀世之珍,即使在位高权重如王安石的眼中,皇帝赏赐的龙团凤饼亦如九天下坠的珍宝,可让饮者两腋清风,欲上蓬莱。没有口福的低品级官员只能从密云龙、瑞云翔龙、龙团胜雪等一个个曼妙的名字中去想象了。不独如此,就在此时此地,中国的贡茶生产进入专门化与制度化。至宋徽宗时期,烹茶品饮之风,一如宋之工笔,细腻,讲究,乃至登峰造极。

北苑贡茶在创造辉煌,茶学与茶文化亦不甘落后,臻至一个新的高度。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赵汝砺的《北苑别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黄儒的《品茶要录》、熊藩的《宣和北苑贡茶录》等20多本茶著,论述的主题虽是区域性的,但此种文化景观,在中国古代茶文献史上是前无古人,也是后无来者的,足以笑傲茶学思想史。这些茶论,或品评茶色之美,或崇尚茶器之精,或赞美建茶之品,空前启后,至今研究茶学仍绕不过。

更为人熟知的是中国茶文化史在这一时期绚烂夺目,茶文化与诗文化、禅文化充分渗透,诗歌的国度迸发出一朵茶诗奇葩。或情趣盎然,超然出尘,或娴适洒脱,清悠远极。茶叶茶人、茶品茶事、茶德茶情、茶理茶趣、茶礼茶道统统诗化了。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宋时的茶诗数量之众空前绝后,尤以武夷茶诗最具亮色,参与文人之多,上自皇家下迄文坛风流人士林逋、杨亿、范仲淹、晏殊、梅尧臣、欧阳修、曾巩、苏颂、王安石、苏东坡兄弟、黄庭坚、秦观、李清照、陆游、周必大、杨万里、朱熹几乎无一落下,并延至元之耶律楚材、萨都剌。

即使明初团茶废,散茶兴,但后世凭吊的余韵却久久未去。骚客雅士不约而同地以穷尽汉语最靓丽的字词来比拟武夷茶,臻至无以复加之境。文人是茶美的发现者,更是茶美的标准的构建者。文人的偏好,将武夷茶从饮料推向文化审美,从“器”走向“道”,体现了一种茶文化之美。名茶与名山、名茶与名人珠璧交映,照灼千年。


本文标题:武夷茶凭什么俯视世界茶史?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0652.html

相关文章

  • 六堡茶产地环境怎么样?有什么历史渊源?

    产地环境梧州市东邻广东,南接玉林,西连贵港,北通贺州、桂林。浔江、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人称鸳鸯江。梧州集广西水流85%以上,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梧州市位于东经111°51&prim...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的中心

    藏族用马换取茶叶的交易在古代叫做“茶马互市”,这条穿越横断山脉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道路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到了明朝,随着茶马交易的发达,“茶马互市”的市场从雅安、碉门(今天全)、芦山西移“打箭炉”,这便是后来...

    茶源茶史
  • 唐代茶文化主要表现(三)

    唐代出现了包括茶学专着在内的一大批茶文献、茶文学。《茶经》面世标志着茶学和茶道的形成,它在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嗣后裴汶的《茶述》、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苏虞的《十六汤品》、温庭筠的《采...

    茶源茶史
  • 中国茶文化形成简史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上的普洱茶庄

    1909年―1910年,历史上勐海与缅甸景栋之间就有长期的贸易往来。在勐海,大丫口,思茅之间经营散茶、黄烟等商品的商业资本很早已经存在,而以揉制茶叶,做紧茶――普洱茶的则在1909年间才开始在勐海出现。最早的一家普洱茶庄...

    茶源茶史
  • 峨眉雪芽的历史渊源

    峨眉雪芽神农试百草,知茶味虽苦,而后弥甘,每饮辄齿颊留香,舌底生津,乃教众人种之采之,斯为茶之始也。茶之兴盛,随世而进,南北朝佛教兴起,茶更大行其道。因深山寺庙,多盛产茶叶,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食客,广结...

    茶源茶史
  • 三国时的茶文化

    我国史籍中常有“茶能醒酒”的记载,这里的“酲”,或许是醒之误。如果说汉代茶的传播主要还只显于荆楚或长江中游的话,那么,三国和两晋时,江南和浙江沿海的我国东部地区,茶叶的饮用和生产也逐渐传播开来了。先说三国的史实...

    茶源茶史
  • 天目青顶有什么历史渊源?

    天目山区产茶历史悠久,是我国的古老茶区之一。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杭州,临安、于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至明代,有茶人著书将天目青顶与龙井茶等六个茶品同列为佳品。据明万历年间的《临安县志》...

    茶源茶史
  • 君山银针的传说

    君山银针,因产于洞庭君山岛而得名。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二妃娥皇、女英见夫久出未返,四处寻找,来到洞庭山,听说舜帝崩于苍梧之野,悲痛欲绝,望着茫茫的湖水,抚竹痛哭,泪撒成斑,后来,二妃将随身所带的茶籽播于洞庭山,并因忧郁...

    茶源茶史
  • 中国饮茶史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