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茶: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

阅读 :

 

雅安地处中国和世界最宜绿茶生长的神奇的北纬30度地带,优越的降雨、日照、多雾等气候和酸性肥沃土壤、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环境优越等自然条件,造就了千年传颂的“蒙顶山茶”。蒙顶山茶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人工种植的茶。据文字记载和史迹佐证,蒙顶山是世界上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是世界茶饮文化的发源地。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前50年),邑人(严道县,今雅安人)吴理真在蒙顶山五峰之间(今皇茶园)驯化了七株野生茶树,开创了世界上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的历史先河。吴理真成为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茶第一人,被尊称为“植茶始祖”。

蒙顶山茶是中国入贡皇室历史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知名度最大的茶。千年贡茶,意重蒙顶。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茶正式列为贡茶,并且在全国40种贡茶中名列第一。李肇《唐国史补》评价“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从唐至清,蒙顶山贡茶历史长达1169年,这在中国茶叶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殊荣。

蒙顶山茶是白居易、黎阳王等历代文人唐诗宋词元曲里最为称道的茶。古人论茶,必首蒙顶。唐代白居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由衷感慨;王维“春动名山花药香,蒙顶新茗渴未尝”的耿耿于怀;文彦博“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叶胜醍醐”的真情流露;刘禹锡“饮囊酒翁纷纷是,谁尝蒙山紫笋香”的不平心理;宋代文同“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深切体会;明代黎阳王越“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高度评价;清代乾隆皇帝“石铛聊复煮蒙山,清兴未与当年别”的雅好逸兴。从这些诗词歌赋中,可以看到蒙顶山茶至高至尊的地位、高贵显赫的身价、倾国倾城的品质。而家喻户晓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茶联更是千古流传。

蒙顶甘露,极致好茶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拥有中国最适宜的茶生态环境。境内蒙顶山因常年“雨雾蒙沫”而得名,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平均气温15。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5%,实属中国“高山好茶”的典型产地。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说明蒙顶山茶是温性茶,具有其它茶叶所不可比拟的保健功效,彰显于天下名茶。

蒙顶山茶品质卓越,水浸出物总量高达42%-46%、游离氨基酸总量高达5。5%-6。5%、茶多酚总量为28%-32%,具有“形美、色润、香郁、味甘”的感官特征和“茶性温”、“味独珍”的独特“茶性”。蒙顶山茶代表茶品有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石花等。其中,蒙顶黄芽是中国黄茶的先驱,具有独特的“闷黄”工艺,富含被誉为茶叶中“软黄金”的茶黄素,香气甜香馥郁,滋味鲜爽甘醇,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独特功能。

蒙顶甘露是中国卷曲型名优绿茶的代表,始创于明朝嘉靖20年(公元1541年),被誉为“人间甘露”。名称来源:一是甘露在梵语是“念祖”之意,为纪念吴理真在西汉甘露年间进行人工种茶;二是茶汤清冽回甘,犹似甘露;三是佛教以甘露喻佛法之法味,融物质与精神于不二。淳熙十三年(1186年)宋孝宗追封吴理真为“灵应甘露普惠妙济菩萨”。蒙顶甘露最大的特点是香气嫩香馥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久久,长期饮用,具有防辐射、抗衰老等功效。

至今:世界茶源,中国茶都

1915年,蒙顶山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1958年,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期间品尝到蒙顶山茶后情不自禁地说:“蒙山茶,要大力发展,要与广大群众见面,要和国际友人见面”。

1959年,“蒙顶甘露”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4年,被誉为“国际茶界奥林匹克”的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雅安举办,来自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的茶业组织共同发表了世界茶文化、茶产业、茶经济《蒙顶山宣言》,正式确立了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历史地位。

2012年,蒙顶山茶获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四川省首个茶叶类地理标志类驰名商标。

2015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雅安“中国茶都”称号,蒙顶山茶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2017年,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蒙顶山茶因规模与效益、标准化水平、知名度与美誉度、组织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全国领先,荣获“2017中国十大茶叶品牌”并位列前四强。

蒙顶山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古今茶人写书论茶不能不着墨的历史名茶,是谈及中国茶不能不涉及绕也绕不开的传统名茶。经过千年传承和跨越发展,蒙顶山茶已随着“一带一路”远销俄罗斯、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

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千秋蒙顶,茶香天下!


本文标题:蒙顶山茶: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1142.html

相关文章

  • 福鼎白牡丹由来传说介绍

    白牡丹茶具有祛暑、通血管、明目、抗辐射、解毒之功效。其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毫香浓显,清鲜纯正,滋味醇厚清甜,汤色杏黄明净。那么福鼎白牡丹有着怎样的由来传说呢?下面就做一详细介绍。福建省福...

    茶源茶史
  • 佛教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的贡献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院经济也有了突出的发展,其中茶叶是重要的内容。...

    茶源茶史
  • 安化黑茶的故事

    1.马王堆汉墓首现安化黑茶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吴氏长沙国丞相軑侯利苍的家族墓地,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M1、M3中发现竹笥,内有“荼一笥”文字缱册,经考证:“荼”即“茶”,意为“茶一...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昌都地区蕴藏着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神山圣水、地热温泉,野花遍地的牧场、炊烟袅袅的帐篷,以及古老的本教仪轨、藏传佛教寺庙塔林、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画,还有色彩斑斓的风土民情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

    茶源茶史
  • 庐山云雾茶的历史渊源

    庐山种茶,历史悠久。远在汉朝,这里已有茶树种植。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当时庐山梵宫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侣云集。他们攀危崖,冒飞泉,竞采野茶;在白云深处,劈崖填峪,栽种茶树,采制茶叶。东晋时庐...

    茶源茶史
  • 茶禅一味的寺院茶道

     寺院茶道的兴起,最初起源于僧人们的坐禅。僧人们坐禅时晚上不吃斋,又需要清醒的头脑、集中精力,所以饮茶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办法。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而茶道的发源地是中国。当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寺院中还未有饮茶之风。...

    茶源茶史
  • 茶文化之浙江省名茶

    绿茶有杭州的西湖龙井、莲芯、雀舌、莫干黄芽,天台的华顶云雾,嵊县的前岗白、平水珠茶,兰溪的毛峰,建德的苞茶,长兴的顾渚紫笋,景宁的金奖惠明茶,乐清的雁荡毛峰,天目山的天目青顶。普沱的佛茶,淳安的大方、千岛玉叶、鸠坑毛...

    茶源茶史
  •  “茶禅一味”的佛家茶理
    “茶禅一味”的佛家茶理

    佛教在中国兴起以后,由于坐禅需要,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并为茶文化在中国和全世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其核心是“茶禅一味”的理念。禅,梵语作“禅那”,意为坐禅、静虑。南天竺僧达摩,自称为南天竺禅第二十八祖,梁武帝时来中国。当...

    茶源茶史
  • 茶马官道:失落的荣光

    在中国大西南的险山恶水和原野丛林之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串起了山谷、平坝和村寨,也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古道石板上的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

    茶源茶史
  • 古丈毛尖何以成为大唐贡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号称“贡茶”的好茶真的很多,毕竟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朝代更迭留下多少茶的品牌故事让人谈笑回味。古丈人虽常称古丈毛尖为“贡茶”,接触古丈的人多了,反觉得他们在宣扬自己的茶为“贡茶”上有点藏着掖...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