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雪芽的历史渊源

阅读 :

峨眉雪芽神农试百草,知茶味虽苦,而后弥甘,每饮辄齿颊留香,舌底生津,乃教众人种之采之,斯为茶之始也。

茶之兴盛,随世而进,南北朝佛教兴起,茶更大行其道。因深山寺庙,多盛产茶叶,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食客,广结善缘,此谓茶禅一味也。据《峨嵋读志》载:“峨嵋山多药草,茶尤好,异於天下;今水寺后的绝顶处产一种茶,味初苦终甘,不减江南春采。”

此茶采自清明节前,白雪未尽,春芽初萌时,故名“峨眉雪芽”,唐时名“峨眉白芽”“峨眉雪茗”。宋明以来,又有“雪香”“清明香”等雅称。自古以来誉称峨眉名茶中的精品。早于公元7世纪中,即以中国十大名茶的显赫地位,著录于茶圣陆羽的《茶经》和李肇的《唐国史补》等古籍之中。

峨眉雪芽“峨眉雪芽”盛产于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处,常年云雾空蒙的赤城峰、白岩峰、玉女峰、天池峰、竞月峰下和万年寺一带。冬寒未解,新芽却披着朝霞晚翠破雪而出。宛如慧眼微合,虽小芽一叶,细细观之确有得禅静之妙。春雨初霁,僧人口念弥陀,净心采摘。

必用拇指和食指之尖,轻掐其芽,否则嫩芽蔫而不鳝,其茶色味顿然而逊。以山在年轻女尼所采之茶尤称妙品,她们既有一颗妙善的慈悲心,又有飞针走线、巧绣陀花雨的佛性;玉手纤纤,禅心净净,虔诚诵偈,采供佛前,这是任何茶乡、茗山无法相比的。

唐代著名诗僧贾岛畅饮了“峨眉雪芽”之后,在《送朱休归剑南》诗中咏出了“新芽抽雪茗”的美誉。白居易是个饮茶大行家,他写了一首《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谢人送赠的四川新茶,说的是:“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未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收到红纸包封的新蜀茶,白居易立即添水煮茶尝新,并写诗致谢友人,也不忘自夸是识茶之人,他尝到的,想是那时的峨嵋雪芽了。至明朝万历年间,峨眉山高僧无穷禅师不辞万里艰辛赴京面圣,携清明雪芽为供品,神宗偕慈圣太后品茗甚悦,御赐峨嵋茶园,僧众广种此茶。

峨眉雪芽生态园公元1072年,苏东坡先生在杭州兼任首席试官,与众公大人阅卷于钱塘江口的望海楼,喜获润之夫人送去的“峨眉雪芽”,于是大家动起手来,从凤凰山上采来了桑柴,吸来了惠泉的甘露,亲煮而饮。沸水一沏,一层池状泡沫浮于水面,如雪初溶,一时茶香满楼。大家边饮边唱,直到夜静,方才依依而散。东坡先生在《试院煎茶》一诗中写道:深感遗憾的是我没有出自名窑的青花玉盏捧在手中,盛满香喷喷的“峨眉雪芽”,畅饮乡人的深情厚意。不过请放心,饮了“乡茶”我会写出好诗来的。

公元1174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与峨眉山的别峰大师结成忘年之交。1181年的阳春三月,大师听说陆游调任崇州,深感“相见时难别也难”,虽方外之交也不免离情依依,便差寺里小僧送去刚从中峰寺后白岩峰下采摘焙制而成的“峨眉雪芽”,以为道别之仪。陆游高兴之余请来了两位茶道名士,取了丁东井的清泉,品茗于万景楼下的林樾中,吟出了他的百首茶诗中的佳作:“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记三人。”。

供佛法会陆游是茶圣陆羽的后代,世居江南名茶之乡,是诗人中品茶的高手。“峨眉雪芽”一勺入口,竟惊叹叫绝:好极了,好极了!“不减红囊顾渚春”呀!顾渚春是江南一代名饮,产于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中。唐诗人陆龟蒙好饮此茶,便在山中劈了茶圃,所产之茶,自名“探春”。

到了8世纪中叶,竟成专供朝迁饮用的南品。每到清明季节,以红锦为囊包装飞送进京,故名“红囊顾渚春”。陆游好饮此茶成为癖好。在其茶诗中评价尤高:“焚香细读斜川集,候火亲烹顾渚春。”品饮了“峨眉雪芽”之后,却以“身是江南老桑”的茶道高级专家的身份,诗评其为“不减红囊顾渚春”,可见“峨眉雪芽”茶质之优,确是名冠茶族。

至清康熙年间,圣主品此佳茗,命僧众年年逢清明必贡此茶,至此京华内外享誉此“第一山中第一禅茶”。

而今峨嵋山上,清明时节,白雪未尽,春芽初萌时,重现山中僧尼沐浴静心,口诵佛经轻捻新芽,延续1000多年的茶禅一味。承日月之精华,汲山木之灵气,蕴佛禅之慧心,得此佳茗。试想古寺老藤,煮茶对弈,夕阳苍松,栖霞晚风,何等清逸。“和以行之,敬以志;轻以居之,寂以养志,雪芽得之,佛近心已”。一壶茗茶品禅味;半榻茶烟养性灵。


本文标题:峨眉雪芽的历史渊源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1139.html

相关文章

  • 茶马古道遗址

    茶马古道是唐代以后,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澜沧、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马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思茅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山间铃响马帮来,是50年代...

    茶源茶史
  • 清明时节的那些茶俗

    清明节是华人纪念祖先的一个传统节日。其习俗丰富多彩,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会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据说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防寒食冷餐伤身,因此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茶源茶史
  •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与茶的发现

    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

    茶源茶史
  • 云南的滇红,世界的滇红

    提及红茶,总是联想起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那优雅雍容的贵族气质,以及弥漫在伦敦雾里的丝丝暖意,那是来自红茶的气息。曾被英国女王置于透明器皿内作为观赏之物,其品质可与世界上最好的印度、斯里兰...

    茶源茶史
  • 潮州工夫茶的历史起源
    潮州工夫茶的历史起源

    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又常被人称为潮州功夫茶,是中国古老的汉族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

    茶源茶史
  • 武夷岩茶的发展历程

    野生茶武夷山有茶的文字记载,也许要数到汉代时成书的《神农本草茶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是古茶字。神农氏是5000多年前南方华夏诸族的大首领。据有关史籍记载,以及数年前出土...

    茶源茶史
  • 中国十大名茶背后的故事
    中国十大名茶背后的故事

    【西湖龙井】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学着采起了茶叶,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告太后生病了。乾隆皇帝随手将一把茶叶向口袋里一放,急忙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

    茶源茶史
  • 中国古代重要茶事进程录

       ◆原始社会  神农时代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药用之始。  ◆西周  据《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

    茶源茶史
  • 关于贡眉历史

    被誉为“茶叶活化石”的福鼎白茶,有着独特、显著的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药用和保健功效,正备受世界各地消费者喜欢。在二十一日上午于福建福鼎开幕的中国首届白茶文化节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负责人称,随着人...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上的驿站马店

    在江北古六大茶山境内有7条: 易武至江城道、易武至宁洱道、易武至思茅道,此道是主要道,易武至倚邦、莽枝、革登也走此道,易武至车里再到勐海道,易武至老挝磨丁道,易武至老挝勐悻道。於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从昆明经思茅...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