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西双版纳茶文化

阅读 :

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具有一千七百多年发展历史的古老茶区,也是古今闻名、举世公认的原产地。在这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西双版纳的各族人民在对栽培、加工、饮用、运销的过程中,创造了独具西双版纳特色的文化。在笔者看来,西双版纳茶文化可从饮茶、吃茶、话茶三方面谈起。

饮茶

茶,是中国人待客必不可少的“饮料”。西方人爱喝浓郁的咖啡,中国人则更喜欢清新淡雅的茶,因此,茶也被国人称为“国饮”。西双版纳饮茶历史与种植历史一样悠久,勤劳勇敢的布朗族是学界公认最早种植茶树的民族,之后又将种茶技术传授给了哈尼族、基诺族等山地民族,这些山地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独特的饮茶风俗。例如哈尼族的土锅茶、拉祜族的烤茶、布朗族的青竹茶等等。少数民族先民们结合自己的生产方式创造出了独特的饮茶方式,丰富了西双版纳茶文化的内容。

说到西双版纳的饮茶历史,不得不谈西双版纳民间的“斗茶”大赛。古时,为选出最优质的茶叶上贡朝廷,当时的普洱府会组织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参与“斗茶”,选出“茶王”。易武作为古六大茶山之一,以其优质的茶叶品质成为“中国贡茶第一镇”,至今易武镇依然会举行“斗茶”大赛。关于贡茶,易武还有一段“瑞贡天朝”的故事。这是一块悬挂在易武街头茶庄的牌匾,诉说着道光帝与“车顺号”创始人车顺来的一段往事。据说,当年车顺来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贡生学位,为了报答朝廷的知遇之恩,将“车顺号”手工制作生产的茶叶制品,通过进京殿试时认识的监考官送到宫中,后深得道光帝的喜欢,于是赐给“车顺号”一块“瑞贡天朝”的牌匾,命车顺来每年向朝廷进贡,允许车氏家族世世代代将牌匾悬挂于门楣。从清代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易武一直是人头攒动、茶叶贸易频繁的繁荣景象。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政局动荡、社会秩序紊乱,的销售之路也逐渐中断。所幸,在经历了战乱、动荡之后,“车顺号”连同其余几家茶庄存活了下来,在的历史上,车顺号的经历被当作云南的一种高级荣誉,牌匾不仅见证了车家的家族历史,更见证了易武茶的兴衰之路。如今,到易武的游客总要停下观赏寻味一番。一杯,一块牌匾,一座茶山,往事与近事,都在其中。

吃茶

茶,融合性、变通性极强。跟着道家文化,有了道茶;跟着禅宗文化,有了禅茶;跟着文人,就有了文人茶。然而最大的一部分则是深入民间,成为百姓生活中的调剂品,甚至是必备品。在西双版纳,茶除了发挥饮用功能,还是各少数民族餐桌上的美食。

布朗族就有吃酸茶的习俗。制作酸茶,一般采摘夏秋茶一芽三四叶,通风干燥处理,使之自然发酵,再装入粗长的竹筒内,压实、封口后埋入房前屋后的地下干燥,以土盖实,一个多月后即可取出食用。同样,将茶做菜的还有傣族,直到今天,民间还流传着傣族人听佛言、吃茶饭的传说。其他民族如基诺族、哈尼族也吃茶,基诺族菜肴中的凉拌茶、茶叶煎蛋尤其美味。茶菜成为西双版纳茶文化中的一大特征。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以茶为菜的做法,在今天看来十分智慧。现代医学临床验证,除了具有保健功效外,在降血脂、降血压、减肥等方面还有明显的作用,人们对的保健作用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所以,现代餐桌上也看到了品目繁多的茶菜、茶点等,茶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

话茶

西双版纳作为最早种植茶叶的区域,与茶有关的历史故事、文化事件实在太多太多,与茶对话,本身就是对话西双版纳历史最生动的载体之一。比如勐腊县,傣语的意思就是“茶叶之乡”。民间传说,释迦牟尼在勐腊传教讲经,讲得口干舌燥时,信徒煮茶让其解渴,佛祖以为当地干旱缺水,便将杯中茶水泼于地上,施法使茶水变成如今的南腊河。于是,人们把南腊河流过的这块平坝叫作勐腊,意为茶水流过的坝子。民间传说也许不足为据,但勐腊确实是西双版纳历史上名声最响的茶山。

另有一件茶事,也令笔者记忆深刻。笔者去年开春在南糯山观看了祭茶王树的民间仪式。祭祀由寨里的长老主持,祭祀时,长老口中念着祭词,大意是呼唤茶王从冬日醒来,开枝散叶,为哈尼人带来最鲜嫩的茶叶。以茶为生的哈尼人对茶王树的敬拜、对自然的敬畏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正是因为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大自然也将这世间的美味播撒在此,使在此生活的哈尼人生生世世与茶相连。

同时,作为茶马古道的起点区域,茶马古道文化亦是西双版纳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这用青石块、青石板铺起来的山道上,数不清的马帮商队驮着千担万担的运往其他地区。茶马古道不仅是运销之路、传播之路,也是各民族经济、历史、文化的交流之路。如今傣族寺庙壁画中印度文化、汉文化的色彩和线条,就是茶马古道文化交流的印证。

在西双版纳饮茶、吃茶、话茶,饮的是茶香,吃的是茶味,话的是历史,一片片茶叶,蕴含着一道道芬芳,只有静心感受,才解其中真味。

作者:龙玥璇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叶的知识 茶叶分类 饮茶文化 茶的起源 茶的历史 茶叶百科 饮茶吧

本文标题:漫谈西双版纳茶文化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3717.html

相关文章

  • 茶的各种称呼、字形及其传播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如:诧、瓜芦木、、皋芦、、荼、茗、茶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

    茶源茶史
  • 神农尝百草与茶(二)

    天神所赐,神农发现。当时神农氏给人治病,不但需要亲自爬山越岭采集草药,而且还要对这些草药进行熬煎试服,以亲身体会、鉴别草药的性能。有一天,神农氏采来了一大包草药,把它们按已知的性能分成几堆,就在大树底下架起铁锅,放...

    茶源茶史
  • 白毫银针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

    茶源茶史
  • 南岳茶禅文化历史考究(一)

    南岳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茶禅一味”,南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自然环境,为茶禅文化的衍生提供了先决条件。南岳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地处幕阜山一衡阳一都庞岭复式背斜中的浏阳一南岳衡山隆起带,盘亘绵延八...

    茶源茶史
  • 中国的茶馆与饮茶

    根据中国古典典籍,最早的茶馆出现在唐朝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叫茗铺。明朝出现私家园林,有的设有私家茶寮;“茶馆”一词也开始出现。张岱所着《陶庵梦忆・露兄》写道:“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

    茶源茶史
  • 关于龙井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宋代时,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村里住着一个靠买茶为生的老太太。有一年,茶叶质量不好,卖不出去,老太太几乎断炊。一天,一个老叟走进来,他在院子转了转,说要用五两银买下放地墙旮旯的破石臼。老太太正愁没钱,便爽快地...

    茶源茶史
  • 茶叶和碗在吐蕃出现的传说

    都松莽布支在位之时,蕃著出现了以前未曾有过的茶叶和碗。某一个时候,国王都松莽布支得了一场重病,当时吐蕃没有精通医学的医生,国王只能注意饮食行动加以调理。 当国王安心静养之时,王宫屋顶的栏杆角上,飞来一只以前没有...

    茶源茶史
  • 安化千两茶的前世今生

    我的前世1821年(清·道光元年),陕西茶商汇款或以羊毛、皮袄至安化换购黑茶,该茶经精制后蒸揉踩制成包,叫“澧河茶”;随后更改包装形式,换成小圆柱形,称为“筒子茶”或“花卷茶”;起初每支重一百两,称“安化百两...

    茶源茶史
  • 黄檗茶历史记载

    黄檗山原名鹫峰,自古为佛门圣地,地方史乘上称其为“释家祖庭”。曾有西域僧人住此峰,见山形如天竺鹫岭,故名鹫峰,并建鹫峰寺。唐开成年间(836-840),希运禅师得百丈正传后卓锡鹫峰。希运幼时出家于福建福清县之黄檗山,为纪...

    茶源茶史
  • 福鼎白茶历史之一

    福鼎白茶就是用产自福鼎“华茶1号”或“华茶2号”茶树的芽叶,不炒不揉,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其外形芽毫完整,汤色杏黄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的品质特点。根据采摘芽叶的不同,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