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道与茶器的历史渊源:铁壶来源于唐宋煮水器?

阅读 :

日本铁壶来源于唐宋煮水器

日本铁壶最初的历史已经有点模糊,但渊源还是清楚的:在西方的资料中,无一例外地指出日本铁壶来源于中国唐宋煮水器。

《茶经》在晚唐出版后传到日本,日本遂开始饮茶,但当时主要是当“中国草药”来喝。

后来栄西禅師 (11411215)在中国宋朝学习,带回了茶种茶具,又在日本著书立说,使茶文化在日本迅速流传。

十七世纪初,隐元禅师从明朝带回了煎茶法,又促成日本饮茶方式和茶具的一次重大演变。

虽然日本也没良心,但至少没像韩国那样,把陆羽也考证成他们的。

日本传统茶道用釜

日本茶道中,用的最早、最多、最正式的是茶釜(chagama),现在正式的抹茶(matcha)也还是用茶釜。

只有一些比较简单或是户外举行的茶道,因为方便才用铁瓶。因此铁瓶更多是用于日常待客时烧水沏散茶。

茶釜这个东西看着还是陆羽设计的那种唐朝原装货,上口带盖,没有把和嘴,就是一个锅,烧开了水用水勺(hishaku)舀出来,不是一般的麻烦。日本人的保守传统真是骇人听闻。

釜这个词,大约照搬了茶经,而铁瓶这个名字,大约也是从中国宋朝的水瓶、汤瓶等词化来的。宋朝的水瓶据说有点像现在煮中药的罐,有侧把和嘴,成九十度。

日本现在的茶壶(急须)就是结合了宋的水瓶和明朝的宜兴紫砂壶而创制的。那么,做为烧水器,加上把和嘴以利使用,应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只不过这个时候,饮茶还是贵族和僧侣阶层中一件慢慢悠悠的高雅事,而他们抱着釜不放直到今日。铁瓶要想发展,大约还要另一种机缘。

饮茶方式激发茶具创新

(急须,就是歪把子茶壶,我们熬药用,他们泡茶)从道理上讲,一种茶具要兴起,总要适合当时饮茶的方式。

以前记过,日本饮茶的方式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中国唐朝的“煎茶”是把蒸青茶做成饼,喝时再碾成末,撒在铁釜中煮了喝。到宋朝,演变成“点茶”,茶还是末,但放在碗里,用水瓶烧了开水冲茶,日本的抹茶,正经源泉就应该在宋朝的点茶。

但这时中国已经不用釜了,用水瓶,日本人依然用釜,但水瓶的概念不会没有传入日本,只是还不流行,这和贵族慢慢悠悠摆茶道的谱有关。

到了明朝,中国开始喝散茶,茶叶开始炒青,不做饼、不碾末,保留原来的色香味形。隐元禅师于1600年后将散茶冲法带到日本,称为“煎茶”(sencha),这个译法听着容易和中国唐朝的“煎茶”混淆,意思也非常不准确,sencha,什么煎茶呀,我听着就像“散茶”。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方便的喝法,适合平常人家自用或待客,于是散茶在日本迅速流行(只不过茶叶还是蒸青的,日本之保守传统,又骇人听闻一次)。

散茶的流行,在中国促成了明末的宜兴紫砂陶,在日本不但促成了泡茶壶“急须”的出现,也促成了烧水器“铁瓶”的最终定形。

上层社会还在固守抹茶正宗,抱着釜举行神乎其神的茶道仪式;而民间用随意的方式饮散茶待客已经广为流传,这两种方法如此泾渭分明,甚至令喜欢从意识形态角度想事的美国学者认为,抹茶和散茶两种喝法,两种茶具,映射出了贵族文化和平民文化的对立与抗争(这种事也要争?多无聊多可怜,美国人这不是损人么?)

有了市场就有需求,由于中国进口的茶具太贵,日本国产茶具就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这时正好是日本战国时代的结束,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这时起,就是坊间所谓的大约四百年前,今日意义上的日本铸铁壶开始蓬勃发展。

当然,在这之前日本也是有水壶的,比如有的铁壶世家已经号称有900年历史,但那是铸造史,不是正经意义上的铁壶历史,之前没准是做锅的


中国茶文化 茶叶分类 茶的起源 茶叶百科 茶具品牌 金属茶具 饮茶吧 www.yinchaba.com

本文标题:中日茶道与茶器的历史渊源:铁壶来源于唐宋煮水器?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3999.html

相关文章

  • 茶叶和碗在吐蕃出现的传说

    都松莽布支在位之时,蕃著出现了以前未曾有过的茶叶和碗。某一个时候,国王都松莽布支得了一场重病,当时吐蕃没有精通医学的医生,国王只能注意饮食行动加以调理。 当国王安心静养之时,王宫屋顶的栏杆角上,飞来一只以前没有...

    茶源茶史
  • 饮茶文化与佛教的历史

    中国茶文化总的思想趋向是热爱人生和和乐感的,而佛教精神强调的是苦寂。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自汉代传入中国。当时被宫廷、贵族用来祈福、祈寿、求多子多孙或保国家安宁。佛人饮茶最早是在晋朝。南北朝事,佛教被统治者用...

    茶源茶史
  • 走茶马古道 品历史黑茶

    2009年2月20日至22日,清风拂面、春光烂漫。中国黑茶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织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安化黑茶爱好者举行了“安化黑茶”新春寻根之旅活动。他们在安化走茶马古道、品历史名茶、看茶文化表演、听古老传...

    茶源茶史
  • 祁门红茶的传说

    祁门红茶的传说峰峦起伏,山势陡峭,高山密林,清朝光绪年间以前,祁门只产绿茶,不产红茶。1875年,安徽黟县有个名叫余干臣的人,在福建罢官回原籍经商,因见了红茶畅销多利,便在至德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 “闽红茶”制法,开始试制...

    茶源茶史
  • 敬亭绿雪茶的得名

    一说古时,敬亭山麓,有位心灵手巧、心地善良的姑娘,名字叫“绿雪”。她年年都要采摘敬亭山茶,为的是换些钱来为瘫痪在床上多年的妈妈治病。而这山茶,只有山顶绝壁处才有。一次,采茶的她看见悬崖绝壁一株茶树上枝叶繁茂,新叶...

    茶源茶史
  • 荷香茯砖茶发明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随着安化黑茶的保健功能和历史文化底蕴逐步挖掘和被人们所认识,安化黑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追捧,市场迅猛发展。在安化县,茶产业提供的税收,五年涨了三十多倍,这在益阳产业发展史上,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在市场上,除了...

    茶源茶史
  • 云南白茶之月光下的故事!

    对于喝习惯了生茶的我来说,生茶之外的茶都只能归入到“其他”,一般都是浅尝辄止,很少能一本正经地喝完一泡茶。但凡事总有例外。5月份时,在郑州琦宝轩喝了一泡陈兵亲自做、亲手泡的白茶,如果说刚开始两泡...

    茶源茶史
  • 径山禅茶文化传承、弘扬光大

    至今有1265年历史的径山,文化底蕴丰厚,自然风光优美,禅茶文化博大精深,是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之地,日本临济宗和日本之源。径山镇是浙江省茶叶之乡,径山茶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北苕溪担负着千余年来径山禅茶文化传承...

    茶源茶史
  • 乾隆皇帝当了回茶博士

    乾隆微服下江南,有一次,到松江“醉白池”游玩,与随从在附近一家茶馆坐下歇脚。茶馆伙计先端上茶碗,随着退后,离桌几步远,拿起大铜壶朝碗里冲茶,只见茶水犹如一条白练自空而降,不偏不倚,不溅不洒地冲进碗里。乾隆好奇,忍不住走...

    茶源茶史
  • 茶文化之湖北省名茶

    绿茶有思施的玉露,宜昌的邓村绿茶、峡州碧峰、金岗银针,随州的车云山毛尖、棋盘山毛尖、云雾毛尖,当阳的仙人掌茶,大梧的双桥毛尖,红安的天台翠峰,竹溪的毛峰,宜都的熊洞云雾。鹤蜂的容美茶,武昌的龙泉茶、剑毫,咸宁的剑春茶...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