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历史上的茶马市场

阅读 :

甘州的茶马市场有悠久的历史,在边境地区的贸易中发挥过重大的历史作用。

我国古代西北边境的茶马交易,在历朝历代都受到重视。隋炀帝时,就派裴矩到张掖管理“交市”,张掖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繁华的贸易中心,这大约是最早的史料记录了。

纵观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马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马不仅可供役使,可供肉食,更重要的是它的军用价值,战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民族军事力量的强弱。我们从秦兵马俑的壮观气势就可想象出古时战马驰骋疆场的威势了。汉武帝为战胜匈奴,更是大力改良战马品种,大量繁殖良马。从汉代起,就开始出现了“市马”。起初,马的交易物是金银或丝帛,后来很快演变为茶。在我国,茶作为饮料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周礼》中已有用茶“供丧事”的记录。西汉时,茶已成了商品,魏晋时期种茶成风,唐代更出现了陆羽论茶的专著。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多食肉类,茶对他们更为需要,“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因而,少数民族最喜欢用马匹交换汉民的茶。茶马市场就在这种双向选择中蓬勃发展起来。

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甘州是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居住区。此地又位于丝绸之路中段南道和北道的连结处,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是东西贸易的货物集散地,为历史形成的贸易中心。所以,甘州的茶马市场自隋以来从无间断,以致到了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明令设置甘州茶马司,开辟茶马市场,茶马互市发展到定期开市。

茶马交易涉及到中原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所以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提到了“边政”、“茶政”、“马政”的高度,作为安边定国的国策来对待。这“三政”是互相制约的三个方面。中原王朝要安定边境,就需要安定边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对于他们生活中所离不了的茶,要有能使他们接受的合适价格,这种对茶所采取的政策就叫茶政。少数民族的马匹,要能换到相应的茶,这是对马应采取的政策,叫马政。茶与马的交易顺畅进行,一方得到生活所需的茶,一方得到军事需用的马,市场因而兴旺,边境少数民族得以安居乐业,边境地区也就安宁了,此为边政。

茶马交易在汉民族和边区少数民族之间架起了友好往来的桥梁,繁荣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对边疆的稳定起到了重大作用。明代用茶马交易作为控制边关的手段。为防止茶马交易中的弊端,明朝曾设立茶马金牌,规定凡征马3500匹,上等马酬茶120斤(明制),中马酬茶70斤,下等马酬茶50斤。朝廷给甘镇(甘州)的数额是1900匹,“以供征操”。金牌的上号保存在朝廷的内府,下号发给各“番族”,每隔三年核查1次。金牌上刻着三面字:第一面为“皇上圣旨”,第二面是“合当差发”,第三面是“不信者斩”。可见对茶马交易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

清代的茶马市场沿袭明代旧制。甘州茶马市场初属陕西管辖,到康熙七年归甘省巡抚兼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在兰州设立茶马司。甘州茶马司归属兰州管辖,简名“甘司”。

各朝茶马交易的数字,多无确切记录。明代记录较为完整,如洪武三十一年,得马13500匹,给茶50余万斤。后来茶禁逐渐放宽,茶的价格也大大降低,到永乐七年,8万斤茶仅得马70匹。

历史上的茶马市场,在民族地区沟通了物资交流的渠道,促进了中原和边境地区的经济联系。甘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甘州茶马市场所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它是中原王朝和西部少数民族王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的枢纽和桥梁。应该说,甘州茶马市场是河西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来源:兰州日报


本文标题:甘州历史上的茶马市场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4418.html

相关文章

  • 松萝茶的历史渊源

    松萝茶的采制技术,早在400多年前的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3年)就创制出闻名遐尔的历史名茶松萝茶。就达到精湛的程度,并扩展到浙、赣、闽、鄂等省。明代闻龙《茶笺》记载:"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

    茶源茶史
  • 南岳茶禅文化历史考究(四)

    南岳茶禅文化对历代以来我国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以慧思大师为代表的南岳茶禅文化,在其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我国茶禅文化乃至整个华夏文明,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一,开创了茶禅学说的伟大构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不仅仅是路

    茶马古道这个名字,是早就听说了的。在我的感觉里,好像如丝绸之路一样古老,一样的令人心神迷离。但当我在2004年深秋,突地来到我国大西南的一处茶马古道起始地―――四川天全,仔细观览了茶马古道遗存,却产生出一种相当复杂...

    茶源茶史
  • 乌龙茶的名字来源

    乌龙茶的名字来源有很多传说。大致有四种来源可能:一为产地说;二为茶树品种而来;三为制茶之人名称而来;四以茶叶形态色泽而来。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茶园主人去看快晒好的茶叶,发现那里有一条乌龙。他吓坏了,过了几天才敢回来...

    茶源茶史
  • 茶禅一味的寺院茶道

     寺院茶道的兴起,最初起源于僧人们的坐禅。僧人们坐禅时晚上不吃斋,又需要清醒的头脑、集中精力,所以饮茶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办法。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而茶道的发源地是中国。当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寺院中还未有饮茶之风。...

    茶源茶史
  • 中国饮茶方法历史上的四次演变

    我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史,人们的饮茶方法随着制茶技术和饮茶实践的发展进步,有过四次较大的演变。第一个阶段:煎饮法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当他们发现茶树的叶子无毒能食的时候,采食茶...

    茶源茶史
  • 牛抵茶属于什么茶?有哪些历史渊源?

    牛抵茶是汉族茶农创制于唐代,属于湖南全省审评确定的名茶之一,属于绿茶。它既保持传统茶的特点,又具有新的风格。它的芽头肥实,外形条索紧洁,银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肉质香气高,滋味醇爽,汤色碧绿,叶底黄绿。“...

    茶源茶史
  • 六安瓜片是什么茶?有何历史渊源

    六安瓜片是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

    茶源茶史
  • 花砖茶的历史演变

    过去交通困难,茶叶运输不便,这圆柱形的花卷茶形如“树干”,倒便于捆在牲口背的两边驮运。但在零售与饮用时,要用钢锯锯成片。这样做,既不方便,茶未又易损失,造成浪费。另外,在筑造过程中,花工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制作不易。如...

    茶源茶史
  • 平水珠茶的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作为绍兴东南的一个著名集镇,平水早在唐代就已经是茶叶加工贸易的集散地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近300年间,诸暨、嵊州、余姚、天台等周边县市所产珠茶,多集中在平水进行精制加工、转运出口。因此,...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