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阅读 :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三国时,魏朝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知识 茶道文化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标题:茶叶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4016.html

相关文章

  • 中国茶道与道教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

    茶源茶史
  • 龟山岩绿有什么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唐太宗品尝龟峰山茶就留有“龟涎煮龟茶,天下第一家”的美誉。“龟山岩绿”史称龟山云雾茶,唐代以来就被列为宫庭贡品,茶圣陆羽《茶经》中亦有记载:黄州山谷茶生麻城县。宋史,龟山茶亦有...

    茶源茶史
  • 侨胞无法割舍的六堡茶

    作为产茶大国的中国,产茶量为世界之最,产出的好茶叶比比皆是。现在名气大的好茶并不少,但是在侨胞的心目中,六堡茶始终是首选的,不仅仅因为它为广大侨胞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还因为与侨胞们一路走来,是侨胞艰...

    茶源茶史
  • 鸠坑毛尖属于什么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鸠坑毛尖鸠坑毛尖是产于浙江省淳安县鸠坑源的绿茶。自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中就有记载。其外形紧结,硕壮挺直,色泽嫩绿,白毫显露。鸠坑毛尖分三级,清明前采制的称毛尖,品质最好,取的一般都是嫩芽不带梗。...

    茶源茶史
  • 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其一曰 苦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

    茶源茶史
  • 东方美人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台湾早有野生茶,根据诸罗县志(1717年)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

    茶源茶史
  • 冻顶乌龙茶产自哪里?有什么历史传说?

    产地原产地在台湾南投县的鹿谷乡,主要是以青心乌龙为原料制成的半发酵茶。传统上,其发酵程度在35-50%左右。制茶过程独特之处在于:烘干後,需再重复以布包成球状揉捻茶叶,使茶成半发酵半球状,称为布揉制茶或...

    茶源茶史
  • 福鼎白茶历史之一

    福鼎白茶就是用产自福鼎“华茶1号”或“华茶2号”茶树的芽叶,不炒不揉,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其外形芽毫完整,汤色杏黄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的品质特点。根据采摘芽叶的不同,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

    茶源茶史
  • 大红袍的茶叶历史

    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被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 马帮行头

    马帮行头:跟当时那些地方军阀的乌合之众相比,马帮更像一支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军队。马锅头、赶马人和骡马们各司其职,按步就班,兢兢业业,每次出门上路,每天从早到晚,他们都井然有序地行动。骡马行进的队伍有自己的领导,那就...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