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六堡茶史上的传奇产品与唛号,你知道多少?(上)

阅读 :

每个茶类都有其经典产品或唛号,它们或是某个品类业内的标杆,或记录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是研究和了解一个茶类无论如何都不能回避的。

六堡茶是黑茶里的一个杰出代表,产地广西梧州,著名的侨销茶。此前可能你对它了解得并不多,近些年,因其独特的滋味和保健功效,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此,盘点这个茶类的经典产品和唛号显得很有必要。

梧州中茶,是梧州当地最老牌的六堡茶企业,熟悉六堡茶历史的人知道,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其对六堡茶的产业延续发展,以及工艺的创新有着决定性贡献,梳理六堡茶的经典产品,梧州中茶是绝对绕不开的。

我们会发现,梧州中茶所生产的传奇产品,差不多占据了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六堡茶传奇产品与唛号的绝大数。

由于六堡茶此前以出口为主,而在2005年外贸茶叶出口许可证管理取消以前,梧州中茶是唯一拥有权限的企业,因此,其许多经典产品就与出口有莫大关系,如直接以“外贸三君子”为名为人所知的黄盒、山水盒、黑盒。

“老八中”系列

时间:上世纪60-70年代

规格:250g、100g

原料:特级或一级

主销区域: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

价值:70年代“老八中紫盒”(250g),约5000元/盒

版本信息:老版仅60-70年代生产,存量极少,2016年为最新复刻版

我们曾在《102年来茶叶包装越变越丑了吗?》一文中提到,据统计,1960年全国的茶叶小包装出口仅占出口总量的0.06%。而梧州中茶也在这股时代潮流中走在前列。

其中打头阵的就是这款老八中系列的红盒与紫盒,它们是梧州中茶第一款用于出口海外的小包装产品。

此前,六堡茶基本都是用箩筐、纸箱或编织袋等装散茶,消费者只知道是从中国进口来的六堡茶,但具体是哪个品牌,就不甚清楚了。为了方便使用,首款小包装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销售增加国家创汇,这两款产品特意要求精选嫩度均匀一致的原料来制作,以一芽二三叶为标准进行采摘。外包装也以“一芽二叶”茶叶图片示意,建构了中茶六堡茶外贸出口的最高嫩度标准的形象。

由于是出口,纸盒外包装出现有多处英文介绍,如背面有“LiuPaoTea”英文名,以及一侧的英文简介。但遗憾的是,它们生产周期并不长,是六堡茶小包装海外市场的排头兵。

几年前,一位马来西亚经销商反馈给梧州中茶,店里仅存几盒70年代“老八中紫盒”,由于年代久远,外盒已经退色,但保存基本完好,价格已是高达2800马币(人民币约4520元)。

铁盒工体罐

时间:上世纪60-70年代

规格:250g

原料:特级或一级

主销区域: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价值:70年代工体罐,约8000元/罐

生产延续:老版仅60-70年代生产,存量极少,2016年为最新复刻版

工体罐得名于其包装上体育场图案,关于这个体育场,曾经引起茶友们众说纷纭,有好事者考据说,这是南宁以前的体育馆,建筑雄伟壮观,当时是广西的骄傲云云。

但后来查证,图案上的体育场是北京工人体育馆(简称“北工体”),是最早出现在我国邮票上的体育馆。因为产品主销海外,便把这个人们心目中里程碑式的建筑选作六堡茶包装的图片。

与此同时,那段时间也是六堡茶外贸出口的一个恢复强盛期,在1962年,六堡茶出口达117吨,创汇69544美元。算是那个年代,茶类创外汇时代的标志性产物。

2016里约奥运会期间,复刻版“工体罐”面市,还原老“工体罐”的神韵,遵循配方,精选七年陈一级六堡茶为原料,受到市场追捧。

木纹黄盒

时间:上世纪70年代

规格:250g

原料:特级或一级

主销区域: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价值:90年代黄盒,约4500元/盒

版本信息:连续生产11个版本,2015年为最新

在梧州中茶的外贸产品中,外贸三君子最为知名,再版次数也最多。木纹黄盒是它们中最早的一款产品,原料等级为特级或一级。

可以说它是一面旗帜,记录了小包装六堡茶的出口历程,至今已出到2015年的第11版,马来西亚茶友对黄盒印象十分深刻。

据梧州中茶介绍,几年前,一位马来西亚七十多岁的老华侨向他们聊天,说起黄盒来滔滔不绝,对每个版本的黄盒更是如数家珍。哪一个是70年代的,哪一个是80年代的,各个版本之间有什么区别,都能一一道来。

近几年,由于六堡茶逐渐受到国人关注,为了收集一整套的黄盒六堡茶,有人甚至踏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寻找的各个版本的黄盒六堡茶,价格更是不菲。


本文标题:这些六堡茶史上的传奇产品与唛号,你知道多少?(上)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7173.html

相关文章

  • 滇红发展史——南糯山

    民国时期,云南地方政府有意于茶叶的开发。同期,在南糯山也开始了红茶的试制及生产。1938年,当财政厅采纳个旧名人白孟愚的建议,经省务会议决定,筹建“云南省思普区茶业试验场”(即今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的...

    茶源茶史
  • 中国民间茶谚漫谈

    茶谚,是我国茶叶文化发展过程中派生的又一文化现象,所谓“谚语”,用许慎,《说文解字》的话说,“谚:传言也”,也即是指群众中交口相传的一种易讲、易记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话。茶叶谚语...

    茶源茶史
  • 米砖茶文化历吏及发展

    米砖产于中国青米砖茶之乡 - 湖北赤壁羊楼洞。米砖的生产历史较长,仅次于青砖。湖北砖茶,原是山西帮经营,先在鄂南设庄收购毛加工砖茶,19世纪中叶,咸宁县羊楼洞产80余万斤。进入19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清道光年间宜...

    茶源茶史
  • 台湾乌龙茶的产区及特色

    1、松柏茶区海拔高度约500公尺,位于南投县名间,是台湾早期主要乌龙茶产地之一。此区的乌龙茶以机械采收为主,量大,讲究制作的过程及设备,茶叶本质较清香淡甘。2、冻顶茶区海拔高度约900公尺,位于南投县鹿谷...

    茶源茶史
  • 龙岩斜背茶名字由来

    龙岩斜背茶名字由来 龙岩斜背茶产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乡的老寨、新寨、背洋、山头、梅溪村等地,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原产地斜背村的农民,祖居泉州,先是迁居漳平永福,而后又从永福迁到龙岩斜背村(亦称老寨)...

    茶源茶史
  • 安化天生出好茶是有历史依据的

    明·嘉靖《安化县志》卷五:杂记第69页安化天生出好茶的记述。“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风物。”安化这方水土孕育了安化黑茶,有鲜明的地域特性。安化黑茶对原料的要求、加工技术、花色品种、品质特征、文化内...

    茶源茶史
  •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的《神农本草经》就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学专着,这部书主要是以传说的形式搜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其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悉:这里的...

    茶源茶史
  •  中国制茶史
    中国制茶史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

    茶源茶史
  • 中国古代的茶与祭祀

    祭祀是我国古代社会中较婚姻更为经常的一种礼制和生活内容。那么,茶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来作祭的呢?一般认为,茶是在被用作饮料以后,才派生出一系列的次生文化的。这也即是说,只有在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诸或...

    茶源茶史
  • 江山绿牡丹有什么历史渊源?

    江山自古即为名茶产地。江山绿牡丹茶原名“仙霞化龙”。始制于唐代,在宋代元祐年间(1086—1094)已成为“色、香、味”俱佳的“三绝”珍茗。被大文豪苏东坡称为“奇茗极精”。明代正德年间,相传明武宗朱厚...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