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祁门红茶的历史与光荣

阅读 :

一、祁门县介绍

祁门县位于安徽南端,东北与黟县截然,东南与休宁县为邻,西北连石台、东至县,西南与江西省毗邻。祁门红茶产区以县城祁山镇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简称四路。西路:包括闪里、历口、古溪、箬坑、渚口、小路口、新安七个乡镇;南路:包括平里、塔坊、祁红、溶口、乔山、芦溪;北路:胥岭、大坦;东路:金字牌、柏溪、横联。凫峰为祁门境内的绿茶产区,安凌过去为祁红产区,其品质与石台区域相似,现也以生产绿茶为主。安茶产区主要集中在芦溪、溶口一带。

二、祁门红茶

祁红名气之大,大概全球有多少人喝红茶,就会有多少人知道祁红。作为中国出口茶当中份额最大的茶类,祁红的出口比重一度高达50%-70%。又曾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可谓光环冠顶。祁红所受到的青睐和重视,超过了早于其诞生的任何一种红茶。

(一)祁门“三祁”与祁门“三茶”

祁门有“三祁”。著名的祁红自然是“三祁”之一。名贵的地道中药材——祁术是“三祁”之二,它是白术中的商品,因其只产于祁门山区,品种又独特,故意产地冠名。祁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得“三祁”之三——祁蛇在这里极宜生长繁殖。祁门的祁蛇数量多,而且毒液品质好,制成的抗毒蛇血清是专治毒蛇咬伤的有效制品。毒液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居黄金之上。祁红早已扬名世界百余年,但很少人知道,祁红之前,这里的绿茶、安茶都曾大放光彩。茶叶有自己的命运,成为祁门名片的是后来者祁红。

自1915年祁门红茶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斩获晋江,祁门茶叶呈现出鑫荣鼎盛之势。然而祁红出现以后,安茶销量逐渐式微。1946年制成的最后一批安茶装上竹筏运往广东后,安茶消失于历史的烟云之中。祁门一直出产优质“屯绿”,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屯绿”就誉满国内,并销往欧洲和美国。目前祁门产量最大的依旧是绿茶。

(二)祁门红茶之“初”

这里说的“处”并非指初制,而是想从土地说起。祁红初制与其他地方的红茶无太大差别,因此,拼的自然也是产地、品种、种植方式等决定鲜叶先天的因素,然后才是将初制茶标准化的独特精制工序。

祁门地貌以山地丘陵居多。高达8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使祁门境内山中,甚至村庄都畅游业主和蛇出没,生态环境之天然程度可见。祁门土壤多为千枚岩和紫页岩风化而成的酸性红壤、黄壤,最适茶树生长。茶树喜雾中生长,祁门亦是一个多雾的地方,年均雾日89天。

祁门茶树的栽培也是有其独特性的。在祁门,成片或成条的标准化规模茶园并不算多,多为一株株独立的茶树,即丛栽。茶农多吧茶树以满天星种植法,或种在山坡,或种在两山之间的低洼之地,抑或是河道两侧的洲地,甚至房前屋后菜园中。以上无论哪一种种法,都有一个共性,即不过分密植,茶树容易得到较充分的养分。

(三)祁门红茶工艺

红茶所谓的“工夫”就在精制,精制中除拼配外,筛分也是关键一步。通过筛分,茶条被分出不同的长短、粗细和身骨的轻重。长期以来,祁门工夫又制往外销,国内少有人喝到。所以很多人都有一种“有眼不识”祁红“工夫”红茶。

以红香螺、红毛峰为代表的新派祁红算是对市场误会祁门红茶的一种回应,人们看到曲卷带毫的红香螺,或者条索完整自然的红毛峰,是熟悉的红茶形态,接受起来变顺理成章了。

去过祁门之前,对祁门红茶的了解便是它了不得的精制工艺——非遗传承认都因各自精制的技艺而成为传承人,整个祁红作为非遗的核心也在精制。初制甚少被提及,山地信息则几乎是祁门之下再无巨细。一本民国的书《祁红的毛茶怎样复制》中也提到为何要精制,主要在于两点:“毛茶中的劣茶类和非茶类,都在复制过程中汰除去……达到需要上应有可能的精纯度”;二是“(茶是)关于欣赏娱乐的需要……祁红消费主顾都是生活享受的优裕者,均需要美化的程度,复制的加工业就尤其不能够等闲的了。”除此之外,拼配可保证茶品的稳定性也是精致之随意必要的关键所在。

因此,祁门红茶精制之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为达以上粗放之下求精微的目的,祁门工夫红茶的前辈们发明出一系列人工手艺、机械设备及工序,都精细极致至不愧“工夫”二字。

(四)祁门香

长期以来祁门香被形容成“似花似果似蜜”和“兰香”,它神秘得如同一个密码,试图去探寻的人们前仆后继,却大多不得其究竟。

早前听闻祁门香是玫瑰香,但起初未切身感受到。后来切身体验到淡淡的玫瑰香气时,跟祁红非遗传承人闵宣文询问、沟通这一体验,闵老说日本确实有祁门香是玫瑰香方面的研究。祁门红茶的香叶醇含量普遍高于其他红茶,而香叶醇的香气特征就是玫瑰似的甜香。

当然,以上所说也并非否认祁门红茶有似花似果似蜜的特征,但祁门香应该由一种一方面仅祁门独有,另一方面,在所有祁门产的红茶中又最具普遍性的香气来代表。

新派祁红与传统工夫,只要原料好。工艺好,都能做出符合祁门香特征的好茶。新派祁红在祁门应该得到与传统工夫一致的地位,传统工夫手艺也要传承下去,找到合适的受众和相应的宣传方式。

三、祁红非遗手艺传承软肋,茶筛

祁红工夫精制的“工夫”,要义在于筛和拼。筛,以各式精细繁杂的筛子,别其老嫩,去其杂质,分出身骨之轻重,筛出不同编号的茶,再将不同品质的茶一次归堆。拼,则是将不同筛号的茶整合,以便达到形色味都符合一定标准。拼配因涉及感官因素至今无法被机械替代,手工筛分则几乎要成“博物馆级”手艺了。

作为筛分的工具,茶筛的状况令人担忧。一方面,制茶被机械替代,茶筛在实际生产中被渐渐淘汰;另一头,竹器制作日益被工业化替代,竹器手作人放下手艺另谋生路的情况再乡村非常普遍,能制作对手艺要求更高的茶筛之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与竹器制作相比,种茶所带来的收入更高。如今种庄稼的人少了,作为农业生产工具使用的很多竹器越来越少被使用。茶厂订制一个茶筛一般十个,三个抖筛,七个手筛。手筛面积较抖筛小,是全靠手里控制的筛子。抖筛要借助一根吊绳挂住茶筛的一头,另一端用双手抓住,脚力抖动控制。

对工夫红茶的非遗保护全在手工精制,而茶筛作为手工精制的重要工具在祁门是那么不易找到,实在让人吃惊。若无茶筛,祁门工夫红茶之手艺就没有了必备工具,可能就成了非遗手艺传承的隐患。

四、祁红工夫有“工夫”

工夫红茶,是我国的传统红茶,祁红工夫是经典的代表之一。人们赞她为“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光绪元年创制的祁红工夫,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三次变革。

(一)手工时代

创制之初,茶农把初制好的湿毛茶,卖给茶号,茶号进行烘干。烘干使用的是焙笼,分为打毛火、足火和补火等。负责烘干的技工称为“掌烘”,都是高价聘请的,因为茶叶的香气形成和烘干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祁红工夫红茶的制作,从初制到精制已经完全可以脱离手工了。现代化的生产线,陆续走进祁红的品牌茶企。传统手工制茶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在继承原有制法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初制和精致的工序。

传统手工制作的祁红工夫红茶,初制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经过初制的茶是干得毛茶,有些地方仍沿用焙笼烘干。先前卖湿毛茶的景况不复存在。精制分初抖、打袋、初分、毛抖、毛撩、净抖、净撩、风选、拣剔、拼配、补火、均堆和和装箱,共十三道工序。

(二)传统精制

传统手工精制,要花费很多工夫。筛分的工序要不断反复。为了筛分出长短、粗细不同规格的茶,初分、毛抖、毛撩、净抖、净撩等工序至少要分别做9次。也就是说,精制一批茶,至少要抖、筛达40多次。

所需用的筛子有近20种大小不同的数目,然而,并不是所有筛子都能用到,“看茶作茶”依旧是不变的规律。制茶人视毛茶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筛子。筛分过程中,投茶量的多少和筛分时动作的快慢都是最考验功力的地方

每个师傅手工晒出来的茶或多或少会存在不同,但成品茶的品质稳定性不会受影响。经过筛分,各等级规格的茶要进行拼配,以保证等级和品质划一。目前,传统手工制作的祁门工夫红茶多是特级以上的茶。其他等级的祁门工夫红茶多此阿勇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仍旧是十七道工序。祁红工夫的“工夫”也就在此明显了。

(三)祁红三杰

祁门红茶家族成员,已经不止“传统祁红工夫”以为了,还增添了两位“新成员”——祁红香螺和祁红毛峰。

祁红香螺,1997年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科所研制。“按照萎凋、揉捻、发酵、控温做形、干燥、整形、归类加工而成的卷曲形祁门红茶。”这是《祁门红茶安徽省地方标准》中的定义。对祁红毛峰的描述是“按照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干燥、整形、归类加工而成的弯曲形祁门红茶。”

祁红香螺、祁红毛峰,与传统祁红工夫的制作工序区别较大。传统祁红工夫分初制和精制两个环节。而两位“新成员”增加了做形的工序,少了复杂的精制过程,使得条形更加完整。

制作工序的创新也使“新成员”和传统祁红工夫的品质有所不同。紫薇尚,祁红香螺和祁红毛峰更显清甜;传统祁红工夫更显醇厚。就香气而言,传统祁红工夫浓郁丰富,祁红香螺和祁红毛峰的甜花香明显。“祁红毛峰的香气以清鲜高长,伴以细嫩、鲜爽的嫩甜香为主题,而祁门工夫红茶则以高爽、馥郁的甜香为主题,代表了祁红不同产品种类的品质风格。”

五、英国人品出的祁红滋味

茶素来被视为东方的传统饮品,在西方也有这么一个国家有着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在以咖啡为日常主要饮品的西方文化中显得与众不同,这就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英国喝下午茶,精致的茶具、香浓的红茶、可口的点心,似乎这就是我们对于英国茶最初的印象。

想要了解祁红在英国的现状,从探访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售卖祁红的茶叶店: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店WittardofChelsea和开业仅十年的PostcardTeas开始。

Wittard在英国本土是一家知名度很高的连锁店,所拜访的是位于伦敦科芬园的一家时间较长的门店。这里的茶叶师说祁红在这里不能算是最热门的茶,销售量处于中等水平,人们热衷购买调配茶。就红茶而言,阿萨姆、大吉岭的价格较为朋友,也更被人熟知。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来Wittard指定要购买祁红,可见祁红是Wittard十分重要的一个红茶品类。

另一家店是位于伦敦市中心邦德街的PostcardTeas,这家茶叶店在伦敦众多茶叶店中显得独树一帜,因为PostcardTeas只卖特调茶,即每一种茶叶都会标明产地和生产者。PostcardTeas从三年前开始卖祁红,从销量上来哎说,与Wittard相似的是,来自印度的红茶仍然是店内最为畅销的红茶,但是对于红茶有特殊要求的顾客,祁红往往是他们的首选。

不单单是中国人懂得喝祁红,有许许多多的外国人也爱祁红。随着历史的浮沉,祁红已然成为很多英国人和其他外国人心目中红茶品质的代表,“祁红香”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而是随着岁月的沉淀越来越浓,越来越广。

六、祁门工夫红茶拼配体验

拼配,对此充满好奇的人来说,简直是个可以脑补千百个疑问和场景的事情。拼配师是否对上手所有茶的外形、香气、滋味都了然于心,是否有清洗的标准确立等问题,若不在茶厂工作,想必难以得到答案的,因为几乎没有一个茶厂会欢迎任何人全程观摩拼配过程。我们有幸在祥源茶叶祁红公司见识过一场拼配的下半场,决定结合我们自己的理解尝试体验一下拼配。

(一)试验材料

祥源2015年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祁红工夫红茶各50克。

(二)审评

为了解以上四款茶的特性,我们分别以各3克茶5分钟闷泡的方式进行审评。结果如下:

三级:条索紧细均整,稍有嫩梗,色泽乌黑,热闻香气甜醇,汤色橙红,滋味略苦,后味甜醇,叶底红亮尚匀。

四级:条索尚紧,稍有梗,色泽乌黑带灰,热闻气息尚甜醇,汤色橙红偏黄,入口略酸,后有甜醇感,叶底尚红亮。

五级:条索稍醋尚紧,汤色橙黄,滋味淡薄,略带有甜醇感,叶底尚红亮。

六级:条索松散,红梗稍多,色泽乌中泛红绿,汤色橙黄,滋味涩,叶底欠匀色泽偏暗。

(三)构思及拼配

计划以三、四、五、六级四款茶拼得50克小样。由于材料种类有限、数量有限,且条索、叶底等外形因素皆不具优势的三级以下级别茶,故拼配目标只考虑香气、滋味等内质上的扬长避短。审评结果总结出四款茶内质的突出特征分别为三级香气、滋味皆甜醇,四级入口略酸,五级滋味淡薄,六级滋味偏涩。

由于五级滋味偏淡,无较突出的酸、涩、苦等不良滋味,故用五级茶大地,将其用量比例定位50%,即25克。由于三级甜醇度较高,四级偏酸,六级偏涩,故用考虑三者的用量上三级大于六级大于四级,目的在于合理突出甜度,而抑住四级入口的酸和六级的涩。三者用量分别定位10克、8克、7克。

(四)配成小样的审评结果

条索稍粗尚紧带梗,欠匀整,色泽乌;热闻甜和;汤色橙红;滋味甜醇;叶底稍暗红,叶片大小不匀。

(五)结论

拼成小样的甜醇度介于三四级之间,四级的酸、六级的涩被中和得较为理想。总体而言,甜度作为优点被稳住,酸、涩作为缺点被调和。若不考虑外形因素的话,此次拼配算是起到了“稳长避短”的作用。当然,我们只是以自己的理解。以有限的材料进行“拼配”。实际生产则复杂得多,为了拼一款茶常需要多达几十个筛号的原料进行拼配,同时内质、外形两方面都要兼顾。


本文标题:叙述祁门红茶的历史与光荣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9029.html

相关文章

  • 唐代茶文化主要表现(四)

    饮茶仪规和茶道的出现,饮茶上升到精神层面。饮茶发展,有所规则,是从唐代开始的,这主要体现在《茶经・六之饮》中。“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

    茶源茶史
  • 唐代人是如何饮茶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据《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煮时,水...

    茶源茶史
  • 历史篇:六堡茶的兴盛得益于广东解析(二)

    六堡茶行销粤港地区自古以来,广东人善于经商而闻名,勇于开拓、善于变通、踏实肯干、务实高效。尤其注重“敢”和“先”。在看到南粤市场上有消费广西六堡茶的苗头时,大量的广东商人逆水而上,翻山涉水,去到...

    茶源茶史
  • 17世纪湖北青砖茶成就中俄“万里茶道”

    传统的湖北青砖茶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早在唐贞元年间,湖北羊楼洞等地就开始生产青砖茶;明清时期,羊楼洞青砖茶顺长江而下,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汉口曾一度主宰中国对外出口茶叶达60年之久,被西方人称为伟大...

    茶源茶史
  • 蒙顶茶的历史渊源简介

    蒙顶茶,据古籍、古碑和清代《四川通志》载,自西汉名山茶农吴理真手植七株茶树于蒙山之颠,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吴氏在蒙顶植茶成功之后,蒙山茶农历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将蒙茶繁育...

    茶源茶史
  • 茶树王是什么?

    在离凤庆七十多公里的香竹菁,有一株年纪起码有3200年的祖宗级茶树王。由于其生长于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所以当地人形象的为其取名——锦秀茶王(又叫锦秀茶祖)。茶树王树高达5.48米,树宽10.9×9.86米,主干圆周1.38米,享有“...

    茶源茶史
  • 几千年的茶马文化

    在我国神秘的西南地区,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盘旋着一条被原始森林和现代化柏油马路覆盖的千年古道,它无声地讲述了千百年来茶叶入藏的故事,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路程最远的文化传播要道――茶马古道。 茶马互市遗...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茶马司

    以茶易马,是我国历代统治阶段长期推行的一种政策。即在西南(四川、云南)茶叶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制订“茶马法”,专司以茶易马的职能,即边区少数民族用马匹换取他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茶叶。...

    茶源茶史
  • 安化黑茶历代大事件,你知道多少?

    安化黑茶以其特殊的陈香韵味,一直以来受到不少茶友的追捧。对于爱品茶的人而言,安化黑茶是一种带有记忆沉淀的茶品,醇和甜滑,回甘持久,意犹未尽。因所经历的历史环境、树种、加工工艺各有不同,黑茶种类也多...

    茶源茶史
  • 略述茶话会的由来

    椐史书云:三国时吴末代皇帝孙皓,每宴群臣,必尽兴大醉。大臣韦曜酒量甚小,孙皓便秘赐“以茶代酒”的方法。后来,逐渐产生集体饮茶的茶宴,且普遍起来,很像今天的茶话会。多以名茶诗客,宾主在茶宴上一边细啜慢品,一边赋诗作对,谈...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