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窥中原大地的茶俗

阅读 :

中原大地的饮茶习俗别具一格,独具风采。中原人们把茶分为细茶和粗茶。细茶,即从茶树上采摘的鲜叶,经过加工制成的茶叶。细茶之中,尤以绿茶和红茶最受欢迎。粗茶,则是采集各种树木的叶子、如竹叶、柳叶、枣叶、梨叶等,经过加工后当茶喝,人们称它为粗茶。

中原人朴实厚道,热情诚恳,民间素来有喝茶的习惯,客来敬茶自然是待客之礼,喝茶名目繁多,礼仪也讲究。招待客人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客人执杯沏茶。为客人沏茶时,即使是干净茶杯,也要有清水再冲洗一下。而在中国南方茶壶内的茶渍是不清洗的,茶渍积成茶垢,茶垢越厚,表明茶壶“有年头了”,茶壶也就越珍贵;洗茶渍是不懂事的表现,广东潮州就把那些好心办坏事的人称为“洗茶渍的”。

中原地区恰恰相反,如果客人来家做客,主人用积满茶渍的茶壶和茶杯为客人倒水,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会被客人视为不卫生而引起反感。所以,待客的茶具必须洗涮得干干净净。河南人平时饮用的绿茶,最多是信阳的毛尖茶,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细茶。信阳毛尖常被列入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它色彩碧绿,香气馥郁,味道醇厚。唐代时信阳已把茶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说“淮南茶,信阳第一”,对信阳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信阳毛尖茶主要产于信阳的西南崇山峻岭之中,以车云、集云、云雾、天云、云阳和黑龙潭、白龙潭的茶叶最有名,当地人称这几个地方为“五云两潭”。这里山高地势好,一年四季云雾弥漫,故而茶叶香味浓郁,质量上乘。此茶一年采摘三季,在春、夏、秋三季进行。春茶碧绿,先苦后甜。夏茶味涩,颜色发黑。秋茶风味别具一格,产量又低,特别珍贵,故而有“秋茶好喝舍不得摘”的说法。民谣有“早茶留着送朋友,晚茶留着敬爹娘”,表现了茶乡人对朋友的诚挚和对爹娘的孝敬。春茶和秋茶为茶中上品,以它作为馈送礼物,确实再合适不过了。

在信阳茶乡,如果客人来到,以茶待客是必不可少的礼节。客人用的茶杯应是透明玻璃杯,这样做的用意是让客人在喝茶时,透过茶杯,可以鉴别茶叶的好坏,体会主人待客的诚意。民间用两叶一芽的茶叶做成菊花形状,俗称“菊花茶”。开水冲泡后,膨胀的茶叶似盛开的菊花,形态优美,味道芬芳。但菊花茶用料考究,制作工艺复杂,只有贵客临门,主人才大显身手,故而当地有“不是贵客不制花”的说法。

在农村,农民饮用的大多是自制的树叶粗茶。常用的树叶有柳叶、竹吓、柿叶、枣叶、苹果叶、梨叶等。人们把这些叶子采摘收集,用开水焯熟,置阴凉处琼干,称它为“粗茶叶”,一年四季用它来泡水饮用。人们喜喝粗茶的原因,一是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民无力购买价格昂贵的细茶。二是喝粗茶可以强体健身,如柳叶、竹叶茶可败火去毒,枣叶、苹果叶茶可养肝安神,敛汗化瘀等。槐豆也是人们常喝的一种茶。每到秋季,槐树叶子发黄落去,树枝上只剩下一团团一簇簇的槐豆荚。人们把它采摘下来,上笼蒸熟,然后晒干。用它当茶叶喝,据说可以养血止血。

另外,人们还用菊花泡茶,疏风清热,健脑安神。用艾叶泡茶,温胃散寒,疏理气血。伤风感冒时,以姜茶祛风发汗。咳嗽时,把白萝卜切成块熬水喝,萝卜茶可以止咳化痰。妇女月经不调,小腹阵痛,喝一些红糖茶,便会调理血脉,止痛活血。若得了便秘,把青菜煮成菜茶,喝下后可通泻肠胃,清热散结。小孩出麻疹高烧不退,有经验的老人会煮上一碗芫荽(香菜)菜,孩子喝过不长时间,就会退烧去热,解表发汗。

中原人吃热馍时,配上一碗蒸馍用的开水,一顿简单的饭就算吃过了。这种水叫蒸糖菜。家里来了客人,碗里撒把白糖让客人喝,叫作糖茶。夏天,农民下地干活,气候炎热,烧开水时撒把绿豆,这叫绿豆茶,喝了它可以防暑降温,祛热败火。民间的粗茶形式多体现了劳动群众勤俭持家的精神。粗茶的来源多是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和植物,人们利用它的自然属性,饮茶的同时也达到了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叶的知识 茶叶分类 饮茶文化 茶的起源 茶的历史 茶叶百科 饮茶吧

本文标题:一窥中原大地的茶俗 - 茶风茶俗_茶俗文化_各地茶俗_民族茶俗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u/13735.html

相关文章

  • 韩国茶礼文化

    韩国栽茶、制茶、饮茶技术是从中国传入的,在中国的影响下开始认识到茶具药效和保健功能。饮茶习俗与中国有相似之处。开始是饮绿茶,后来饮用煎茶。非业务往来的客人多在家中接待,均用传统饮料茶和传统膳食招待。韩国的...

    茶风茶俗
  • 阿佤茶俗

    佤族自称“阿佤”,其先民是古“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剌”、“哈瓦”、“卡瓦”等不同之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佤族,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竹筒茶是一种古老的茶俗,用竹筒煮茶饮茶,别有情趣。阿佤人的日常生活少...

    茶风茶俗
  • 西藏饮俗文化

    西藏有“世界屋脊”之称,茶叶是当地人民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因此成了西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食品。目前,西藏的年人均茶叶消费量达15公斤左右,为全国各省、区之首。藏族饮茶,有喝清茶的,有喝奶茶的,也有喝酥油茶的,名目较多...

    茶风茶俗
  • 哈尼族的别样茶俗文化与风情

    哈尼人是一个和茶有着不解情缘的民族。和许多生活在云南大地上的少数民族一样,茶在哈尼人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饮料,承载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从古到今,源远流长,茶和一个民族的生活息息...

    茶风茶俗
  • 土锅茶——哈尼族“诺博”传递出的义理大道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终年雨雾萦绕的南糯山仿佛就是上苍为僾尼人亲手安置的天然茶园,这里生长着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而僾尼人就是这神圣植物的守护者。勐海僾尼人是哈尼族的重要支系,与茶...

    茶风茶俗
  • 浪漫的英式下午茶

    茶是1662年凯瑟琳公主的私人嫁妆;1702年,安妮女王在宫廷宴会上放弃价值不菲的葡萄酒,只喝自己杯中的红茶,这高傲的“以茶代酒”,让贵族们迅速折服在茶的魅力之中;1840年,维多利亚时期,下午茶开始兴起,每到下午四点,贵妇们放弃...

    茶风茶俗
  • 斗茶习俗

    斗茶,又称“茗战”,顾名思义,是将品评茶叶质量作为一场战斗来对待。“自在雅集”茶舍的主人、对茶文化颇有研究的余闻荣先生介绍说,斗茶始于唐,发展至宋代,已然风行南北。从高居庙堂的达官显贵,到行吟山水的文人骚客,从策肥...

    茶风茶俗
  • 传承千年的政和县饮茶习俗

    常言道: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茶。在政和县镇前、澄源、杨源等高山区乡镇,冬春两季,云雾缭绕,寒气袭人,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所产的云雾绿茶香高味浓,多次冲泡,香味犹存。由于这里的气候寒冷,人们都习惯围...

    茶风茶俗
  • 茶乡祁门的丰富茶俗

    祁门人自古以来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在漫长的植茶、制茶、喝茶历史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俗。祁门农村,茶户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都在九成之上,因此,可以说家家户户都以茶为重点,日常生产、生活常围绕茶事来安...

    茶风茶俗
  • 日本饮茶习俗

    日本饮茶的历史较久,一般国民喜爱玉露茶和煎茶,农村多饮粗老的番茶,很少加糖和牛奶,近20年来兴起一股饮乌龙茶和黑茶热,认定是减肥、美容、健身的最佳饮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罐装茶饮料的消费在全国基本普及,而绿茶罐...

    茶风茶俗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