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分粗细:品饮待客中的讲究你知道多少

阅读 :

我们常说,简单就是幸福。粗衣布裤,粗茶淡饭,内心满足了,人也就快乐了。


或许,我们不会去深究,到底哪些茶是粗茶呢?茶叶是否有粗茶和细茶之分?



一茶一饭,便是中国人的生活日常。国人对饮食的讲究就不必多言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家中待客时特别的饮茶民俗:为客人沏上两杯茶,粗茶一杯,细茶一杯。充分体现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与尊重。


这泡茶还有粗细之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细茶和粗茶之分



01、何谓细茶?



嫩茶叶,一般指春天采摘芽头或一芽一叶的茶鲜叶为原料而制成的茶叶。


“物以稀为贵”,绿茶的价格素以新茶为贵。新茶多为嫩芽,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类物质,少含茶多酚、茶丹宁之类苦味物质。所以新茶喝起来,口感清香爽口。



02、何谓粗茶?

粗老一些的茶叶,一般指到夏秋季采摘制成的茶叶,以一芽三四叶以上或含梗的茶鲜叶为原料而制成的茶叶。


粗茶与新茶相比,口感上要苦涩一些,因为夏秋季的茶树在强阳光照射下迅速生长,树叶中大量积累多酚类物质与丹宁,对人体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


中老年人更适合饮用“粗茶”。俗语有云:“粗茶淡饭延年益寿。”



茶有粗细之分,喝茶也有粗细之分。俗语说:“细茶粗喝,粗茶细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细茶粗吃,粗茶细吃”的学问


细茶因为是嫩新茶,在冲泡时,应多放茶叶,也就是「细茶粗吃」,否则就味道就会淡。


粗茶采摘的都不是嫩茶叶,这些茶叶吸收养分都比较充分,虽说不太好看,但冲泡的汁汤比较浓郁。冲泡时需少放一些茶叶,这就是「粗茶细吃」。


这句俗语分别概括了粗细茶叶的投茶量。



喝茶品茶,已成为了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人热情好客,每有客来,必执壶沏茶相待,因此形成了一个特色的茶俗茶礼:待客讲礼仪,沏茶分粗细。



待客之道,茶分粗细


从历史文化上讲,细茶是上等茶、好茶的代称,是与「粗茶淡饭」相对的品质升华。


曾国藩对家乡的细茶是情有独钟,他曾题写:“银亳地绿茶膏嫩,玉斗丝红墨渖宽”来赞誉细茶。


朱熹《茶灶》有云:“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来赞美细茶的细腻茶香。


还有俗语道:“贵人到,细茶泡。”



《女儿经》中有载:“亲戚来,把茶烹。尊长至,要亲敬。粗细茶,要鲜明”,说的是煮茶敬客上用粗茶还是细茶必须要分明,对尊长、上客必以细茶相敬。


细茶清新爽口,如龙井、碧螺春等,茶具使用透明没有盖的玻璃杯,冲泡出的茶极具观赏性。


而就现代养生而言,不要以为用“粗茶”待客就有失尊重,其实“粗茶”沏出的茶味道更浓、韵味更鲜。


用两叶一芽的茶叶制成的菊花茶,或沏上一杯浓醇芬芳的茉莉花茶,不仅形态优美,而且味道芬芳。民间有“不是贵客不制花”的说法。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粗茶和细茶是各有千秋,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等级尊贵之分,只是味道不同罢了。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论是自我品饮,还是待人待客,用茶都应做到五好:


茶叶品质好,泡茶水质好,茶具质地好,泡茶调制好,待客礼貌好。





中国茶文化 茶叶分类 茶的起源 茶叶百科 茶具品牌 金属茶具 饮茶吧 www.yinchaba.com

本文标题:茶分粗细:品饮待客中的讲究你知道多少 - 茶艺_茶道_功夫茶_茶艺师_茶艺培训_茶艺表演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yi/14022.html

相关文章

  • 茶道四义―美、健、性、伦的解释

    茶道四义―美、健、性、伦的解释1、美律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洁身的要求及于衣履,正心的要求见诸仪容气度。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建茶功立茶德。从洁身、正心,至于环境、器具,务必须知...

    茶艺茶道
  • 中国茶道 什么是茶道精神?

    中国茶道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

    茶艺茶道
  • 中国茶道简史

       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

    茶艺茶道
  • 茶道步骤

    工具:茶壶、随手泡、茶盘、茶托、茶池(茶海)、茶洗、茶杯(品茗杯、功道杯、闻香杯)、茶针、茶勺、茶夹、茶壶(紫砂壶),是泡茶的咯;随手泡,是煮水的;茶盘,是沏茶时用来放茶杯的。茶托,是客人面前用来放茶杯的;茶池,是放在茶盘下面用...

    茶艺茶道
  • 茶道精神 中国茶道的精神理念

    茶道精神什么是茶道的精神内涵呢?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

    茶艺茶道
  • 茶艺类型与特色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中国人品茶有其独到之处,不仅利用了茶的自然属性,而且认识了茶的精神属性,饮茶文化源远流长,传统茶艺类型多样,以其主导阶层和艺术性质来分有文人茶、禅师茶、富贵茶、仕女茶、工夫茶、孺子茶等...

    茶艺茶道
  • 日本茶道的美与技巧

    在茶道技艺中,体现的是“和清”的自然美。从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开创佗茶开始,茶人就致力于在寂静与质朴之中,探求淡泊生活中的趣味。珠光之前人们以唐物为贵,茶会以有唐宋茶具而显得上档次,茶具尚华美精致,一味追求奢侈华...

    茶艺茶道
  • 如何高雅品茶?
    如何高雅品茶?

    品茶是一种精神和艺术的享受,它让我们忘却人间的烦扰,感受一丝轻松愉悦,浅啜细品,苦涩与清香映射出人生沉浮,那种清浅浓淡的茶香,使我们悠然自乐,就像一句话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选择与茶叶相符的的茶壶,俗话说好马配...

    茶艺茶道
  • 韩国茶室礼仪

    韩国也有喝茶的习惯,相比中国茶道文化,韩国茶道更接近于日本茶道的风格,入茶室时客人应当遵守的礼仪:1、入茶室时应脱掉外衣,挂在室外的衣挂上。如果没有衣挂,则在进入所指示的场所之后,折叠好放在自己身体后面(应将两边的...

    茶艺茶道
  • 湖北茶艺

    陆羽,出生于湖北天门,生活在唐朝时期,他撰写的《茶经》,对有关茶树的产地、形态、生长环境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成书后,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陆羽...

    茶艺茶道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