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老”茶走出新路子

2020-12-01 阅读 :

闻着茶叶和大自然的清香,沿着茶园的小路缓慢行走,尽饱连片茶园的旖旎风光,游客纷至沓来。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这些景象在黔西南州的普安县和晴隆县等地都有呈现,也折射出了这些年黔西南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春夏秋冬,行走在普安、晴隆茶区,专家们一眼就能看出这一带土壤、山势、气候是出好茶的地方。

深入查看相关数据——平均海拔1400米,年均温度约16℃,年无霜期290天,年均降水量1439毫米,年均日照1563个小时,昼夜温差大、雨雾天气多……

这样的地理条件,让黔西南州很早就耕植下了深厚的茶叶种植传统。上世纪80年代,距今一百多万年以上,迄今世界上唯一的四球茶籽化石,在普安县和晴隆县交界云头大山上被发掘出土。这个发现让业界认定为世界茶树的原生地就在黔西南州。

坚守着祖先留下来的这块沃土,黔西南州将茶产业作为“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重点发展,严把质量关,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力推进规模化、集团化、标准化、品牌化,一体化、信息化推进全州茶产业发展,全力将茶产业打造成为百亿级产业,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结合的发展路,让茶产业逐渐成为富民产业。

在晴隆县沙子镇腾龙岭的无性系茶树良种苗圃繁育基地,一到采茶季节,就有数十名茶农在基地采茶,他们除了能获得在茶园采茶的务工费外,还有每年土地流转费的收入。

“现在我们县茶叶产业覆盖农户近3万户,能带动全县10余万农民增收。”晴隆县茶业局局长罗琳杰介绍,目前,晴隆县有茶叶企业200余家,茶产业已具备了产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基础。

当前,该县有茶园13.2万亩,投产茶园6.7万亩,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1100亩,预计2021年达到20万亩规模,形成“10个万亩茶叶乡镇、20个3000亩以上茶叶专业村”的规模化产业格局。

同时,该县已配套建成投用1个3000吨精制茶叶加工厂和16个初制加工厂,夏秋茶和茶叶精加工能力提高到6000吨,全年产值预计达到3.36亿元,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直接带动就业人口120万人次,辐射带动农户3.2万户13.4万人增收。

不仅晴隆县把发展茶产业作为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普安县也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白茶苗苗生了根,脱贫美梦要成真,荒山正把金山变,致富不忘党的恩。”在普安县海拔1800米左右的乌龙山大水塘茶苗种植基,脱贫户罗少伍的歌声飘荡在茶园里。

罗少伍家20多亩荒山,之前还是长满杂草的草坡,而今已变成了生机勃勃的茶山。

大水塘是乌龙山上的一个小地名,是地瓜镇“白叶一号”扶贫苗种植核心区,也是普安2个种植点中面积最大的一个点。在大水塘对面,遥遥相望的就是曾经发现了世界唯一发现四球古茶籽化石的云头大山。

“我们村种茶历史久,现在还有百年古茶树,政府在1958年就发过茶苗种植。”罗少伍说,得天独厚的“夜潮土”让政府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早有种茶致富的想法,但由于种植技术和后续管理上的缺失,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直到2018年10月,“白叶一号”茶苗在乌龙山种下,经过茶专家多次的技术培训加上茶农细心的管护,2000亩“白叶一号”扶贫茶园已覆盖贫困户862户2577人,村民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张梅就是这片茶园受益村民之一。“没想到原来荒山坡变成了层层叠叠的茶园,不仅漂亮而且还增加了收入!”张梅是地瓜镇屯上村人,过去和丈夫在外务工。2018年回来后,看着漫山遍野的茶海,就再也舍不得外出了。

“现在茶山就是金山,地还是那块地,但却能在地里收入三份钱。”张梅说,土地流转了20多亩,每亩每年有100元流转费;自己在茶园做日常茶园管护工作,合作社每月开出2170元工资;采茶季节,管护之余采茶每天最少可收入100元。

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不仅是晴隆县、普安县,兴义市七舍镇、安龙县洒雨镇下龙村等地,也有着传统种茶历史,都在形成品牌发展茶产业。

据统计,2018年,黔西南州茶园种植总面积44.6万亩,投产面积28.1万亩,覆盖14.33万茶农;2019年种植面积50.01万亩,投产面积29.9万亩,茶叶产量1.7万吨,产值16.31亿元;截至2020年8月底,茶叶种植面积共计51.6万亩,投产面积达到29.6万亩。

“老”茶走出新路子,黔西南州围绕普纳山、云头大山、龙头大山、八步山等适宜发展茶产业的重点区域,实施规模化布局。下一步,还将借助区域现有品牌优势,以“普安红”“万峰绿”“八步紫茶”等为品牌引领,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和加工,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做出特色,做大规模,做响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黔西南日报


本文标题:黔西南:“老”茶走出新路子 - 茶叶新闻_中国茶叶新闻_国际茶叶新闻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zixun/xinwen/14176.html

相关文章

  • 云南保山昌宁茶厂:传承时代记忆 走向新的未来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云南省有包括昌宁茶厂在内的12个国营老茶厂,这些国营老茶厂,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昌宁茶厂也曾在时代的浪潮中走向辉煌,并随时代的落幕步入过沉寂,而后带着沉沉的历史记忆开启现今的新篇章。1957年冬,在...

    茶叶新闻
  • 疫情之后,茶企转战线上能否打开新销路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深重,茶行业也是其中之一,北京马连道作为大大小小5000多家茶企的聚集地,虽然如今恢复些许人气,但依然面临着销售困境。一家湖北茶企...

    茶叶新闻
  • 古丈茶叶开发验收忙

    连日来,古丈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茶叶开发基地验收等工作,为新的一年开好头、起好步。为了尽快完成该县7镇新开的茶叶面积验收,抓紧下一步茶叶苗木验收和发放的进度,保证茶叶定...

    茶叶新闻
  • 一个茶书展为何能引起广泛关注

    原标题:一个茶书展为何能引起广泛关注展出的中外古茶书 本报记者 任维东摄/光明图片茶友参观茶书展。 本报记者 任维东摄/光明图片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温泉村村民在采春茶。新华社记者 杨宗友摄8月8日,在...

    茶叶新闻
  • 茶市兴衰下梅村

    福建武夷山的下梅村,因梅溪而得名,因茶市而声名远播。明清时期,下梅村就是当地重要的商贸中转站,梅溪一度成为闽赣两地最大商道之一。清雍正年间,江西的邹氏四兄弟来到下梅村开办景隆号茶庄,以诚信起家,和晋商把生意越做越远...

    茶叶新闻
  • 关于邀请参加“华茗杯”2021绿茶、红茶产品质量推选活动的通知
    关于邀请参加“华茗杯”2021绿茶、红茶产品质量推选活动的通知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关于邀请参加“华茗杯”2021绿茶、红茶产品质量推选活动的通知...

    茶叶新闻
  • 台湾南投茶外销大陆锐减3.2亿元,县长林明溱盼开拓内销
    台湾南投茶外销大陆锐减3.2亿元,县长林明溱盼开拓内销

    南投县主办的世界茶叶博览会将在10月9日登场,中国国民党县长林明溱今天主持记者会表示,受疫情影响,加上两岸紧张,今年南投茶叶外销情况不理想。本届茶博会县府加强力道推广,期待...

    茶叶新闻
  • 安徽省建立茶果园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以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结合实际,深入实施“绿游游”产业扶贫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茶果园45100亩,并形成完善的带贫减贫机制。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含山县认真...

    茶叶新闻
  • 全国重点网媒广东行暨广东高质量发展深调研

    4月21日,“勇于担当·开放合作——全国重点网媒广东行暨广东高质量发展深调研”采访团前往位于英德红茶核心保护区,深入了解质优茶叶的种植、管理、采摘、制茶以及出品,探寻英德好茶的现代化生产历程。自然生态得天独厚...

    茶叶新闻
  • 大益正念茶修与心理健康高峰论坛在云南勐海召开

    11月8日到9日,“大益正念茶修与心理健康高峰论坛”在云南勐海举行,来自全国的茶学、心理学、医学、正念领域专家、普洱茶爱好者齐聚大益庄园,探讨通过新方法新理念去获得身心健康。大益茶道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大益集团...

    茶叶新闻
你可能感兴趣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