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夫茶与陆羽《茶经》(上)

2021-01-29 阅读 :

清嘉庆十六年(1801)由兴宁典史、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俞蛟编定的《梦厂(读<庵>)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是记载潮州工夫茶的第一篇文献,这已在茶学研究领域中达成共识,也在各种权威辞书中得到肯定。俞蛟的贡献,学界中人有目共睹,功不可没。但因为是首次记载,难免有不尽完善之处。比如,该篇开宗明义的几句话便说:

潮州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

所谓“烹治之法”,就是指“煮茶”之程式。唐代通行的饮茶方法是把粉末状的茶叶放在锅里的沸水中煎煮,故称“烹治”。瀹饮法兴起以后,国人喜用散条形茶搁进容器中用沸水泡饮。但不少诗文往往称之为“烹”或“煎”,那是文人喜用古称以求“高雅”的一种写作习惯。所以辞书中释“烹茶”为:“煮茶或沏茶。”(而实际上,“煎饮”与“瀹饮”截然不同)那么,“用小壶、小杯瀹饮青茶(指半发酵茶,包括“乌龙茶”)”的潮州工夫茶,其“烹治之法”即当今所称的“茶艺”真的是“本诸陆羽《茶经》”吗?

为了更直观地阐明潮州工夫茶与《茶经》之间的差异,我们不妨从“茶艺”最本质的特征:物、法、品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物(指茶叶的制作方式)

《茶经·三之造》谓:“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把采摘的茶叶,上甑蒸熟,用杵臼捣烂,放到模型中,拍压成饼形,焙干,穿成串,包装好。)这个过程,称为“蒸青法制茶”,成品属绿茶类范畴。

潮州工夫茶是用半发酵的青茶(包括福建武夷“岩茶”,安溪的“溪茶”,广东凤凰单丛茶等,俗称“乌龙茶”),其制作程序为:采青、晒青、晾青、做青(包括碰青、摇青、静置)、炒青、揉捻、烘焙。上述两种茶叶的类型迥异。

二、法(指茶汤的烹制方法)

唐代人煎茶前,要将茶饼在微炭火上先炙,以烘去存放过程中自然吸收的水分并提香。冷却后敲碎,放入碾槽中碾成粉,再用细纱“茶罗”筛出细末。煎茶用“鍑”烧水,据陆羽《茶经·五之煮》所载:初沸,则水合量 调之以盐味(按照鍑中的水量放适当的盐调味)……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夹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第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夹在沸水中转圈搅动,用“则”[《茶经·四之器》曰:“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制成)匕策(勺、匙)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量出茶末,对着旋涡中心倒下,过了一会儿,水大开,波涛翻滚,水沫翻溅,就把刚才舀出的水掺入,使水不再沸腾,以保养水面生成的“茶华”。)也即是说:《茶经》所说的“烹治之法”,是“末茶道”、“煎茶道”,而以“小壶小杯泡青茶”的潮州工夫茶,却是“散茶道”、“瀹茶道”。

三、品(指品饮习尚)

《茶经·五之煮》云:“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喝茶时,舀到碗里,让“沫饽”均匀。“沫饽”就是茶汤的精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六之饮》又云:“(饮用饼茶时)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公式~]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清,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烹治饼茶时,用刀砍开,炒,烤干,捣碎,放到缶瓶中,用开水冲泡,这叫做‘[~公式~]茶’<夹生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开很长时间,把茶汤扬起变清,或煮好后把茶上的“沫”去掉,这样的茶汤有如倒在沟渠里的废水,可是人们都习惯这么做,成为风俗!)

可见,在陆羽的时代,竟把瀹饮饼茶粉末的作法视为“[~公式~] 茶”(夹生茶);而把煎茶时生成的“沫饽”当作茶之精华,舀到碗里一定要注意均匀;煎茶前的“二沸水”必须加盐调味。对一般人在煎茶时加入葱、姜等香料,又把茶上的“沫”去掉的茶汤,等同于“沟渠间之弃水”!而反观潮州工夫茶,是在承继了“开千古饮茶之宗”(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语)的瀹饮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更细致、更“工夫”的“散茶道”,视“沫”的不洁之韵之物,刮之唯恐不净。而且茶汤中绝对不能有咸、酸等异味,因为,那是直接影响到茶的“真味真香”之大忌!

综上所述,《茶经》只是总结了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事,茶叶是用“蒸青法”制造的绿茶茶饼;烹治时用经盐调味的沸水煎煮茶末;品饮时注重“沫饽”,视沸水中冲泡茶末的瀹饮法为“庵 茶”。潮州工夫茶则用散条形的半发酵青茶搁小壶中直接瀹饮,须刮净茶沫,绝对不能在茶汤中添加咸、酸等异味。故无论从“物、法、品”三个最本质的“烹治之法”上,《茶经》与工夫茶之间,截然不同。说“潮州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既缺乏文献依据,也与事实不符。

至于《茶经四之器》所列举的诸多用具,如风炉、羽扇、铁箸、木炭、水[~公式~]、木瓢等,工夫茶具不但与其相同,而且更为精致。但这些器具,不但“工夫茶区”有,其它类型的茶区亦有;唐代有,宋元明清以至现当代亦有。也就是说,茶具不是界定是否属“工夫茶”的、非本质性的因素。比方说,清末民初的满族人唐晏(满族名叫瓜尔佳氏·震钧)曾撰《天咫偶闻》一书,其中的《茶说》是记载他本人茶事实践及体会的文章,该文首句即言“煎茶之法,失传久矣。”可知他“三复求”的是唐代的煎茶法式。他嘲笑“止于水瀹生茗而饮之”的瀹饮法,“何异带皮食哀家梨者”。(汉·哀仲家之梨,实大而味美,时人称“哀家梨”,喻美好事物)唐晏改釜为铫,改末茶为散条形绿茶,说到底,只是经过他改造的唐人煎茶法而已,尽管他的茶具很精致,甚至还特别推崇粤东(实则潮州)的白泥铫,程序亦十分“工夫”,但与“小壶小杯瀹饮乌龙茶”的潮州工夫茶,依然是南辕北辙,不可相持并论。但有些茶书作者,却将唐晏的“煎茶法”等同于工夫茶。又把《茶经》与潮州工夫茶的茶具列表进行比较,从而得出:(陆羽的)‘煎茶法’。其实就是‘中国工夫茶’的源头。”“潮州工夫茶是中国古代工夫茶之‘活化石’”等结论。将中国制茶史上的不同阶段(不发酵茶——全发酵茶——半发酵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烹治方法(末茶煎煮——末茶瀹饮——散茶瀹饮)混为一谈;又煞有其事地在“烹治法”中本来就不属于本质性特征的茶具方面着力“研究”,大做文章,其结果只能是像郑板桥所说的“隔靴搔痒赞何益”!

“散茶瀹饮法”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年间下旨停止进贡团茶,“惟令采芽茶以进”以后才兴起的饮茶时尚;明代后期,半发酵的乌龙茶才创制且逐渐成型(目前能见的最早记载是清·陆廷灿《续茶经》引清初王草堂的《茶说》);紫砂小茶罐是万历年间以时大彬为代表的艺人们所制作的茶具,故“用小壶小杯瀹饮乌龙茶”的潮州工夫茶的产生年代大约在明末清初。《茶经》所描述的,是“末茶道”、“煎茶道”,而工夫茶所践行的是“散茶道”、“瀹茶道”,二者性质有极大反差,轻易下个“潮州工夫茶,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的论断语,迹近无稽之谈。中国茶史经历了从药用(《神农本草经》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以荼<茶>解之”一语,为其代表)、食用、饮用”三个发展阶段,故《茶经·六之饮》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皆饮焉。”今之论者谓陆羽的“煎茶法”是“中国工夫茶”的源头,若按《茶经》的记载,工夫茶的源头,岂不是要前溯到神农氏?证之于中国茶史,有这种可能吗?

乾隆间,《四库全书》的总纂纪晓岚在《续茶经·提要》中早就说过这样的话:

自唐以来阅数百载,凡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即烹茶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法多不可行于今。

这才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明智认识。哪怕是对有“茶圣”之称的陆羽,亦毫不客气地说:“其书虽古而法多不可行于今。”不知持“源头论”者听了这句话以后,将作何感想?

当然,《茶经》与工夫茶亦不是毫无关系,但那是对茶的性质作总体性论述,属于“茶道”的范畴。限于篇幅,只能就此打住。欲知详情如何,敬请诸君且待下回分解了。

来源:潮州日报


本文标题:潮州工夫茶与陆羽《茶经》(上) - 茶叶新闻_中国茶叶新闻_国际茶叶新闻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zixun/xinwen/15320.html

相关文章

  • “送茶机”“包销售” 浙江安吉护送2200万株茶苗“精准扶贫”

    11月30日,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召开“白叶一号”茶苗管理电视电话会议。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浙江安吉已累计捐献扶贫茶苗2200万株,直接覆盖受益贫困人口2064户6661人。...

    茶叶新闻
  • “让更多茶农通过电商平台奔向小康”

    讲述人:陕西平利富硒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平利县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 王秀梅两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来到了我们老县镇社区直播展厅,当时我正在做网上卖货的准备工作。总书记的到来让我既惊喜,又感动。回想...

    茶叶新闻
  • 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到瓮安调研茶产业质量安全

    1月19日至20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蔡滔、赖飞、庞宏宇一行到瓮安调研茶产业和“蓝色”香葱排查整治工作。调研组先后到贵州苗岭雾海生态有机茶园有限公司和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对茶叶企业品牌创建、发展思路...

    茶叶新闻
  • 吴晓波:“新国货东风”或给中国茶产业带来“春天”

    2020年12月28日,岁末年初,团圆大欢喜之际。华祥苑与吴晓波再一次走在了一起。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爱茶人士。由他创办的“吴晓波频道”曾发起国内首套大数据“茶匠”评价体系,整合国内茶界优质资源,让更多茶匠人、茶品牌通...

    茶叶新闻
  • 雅安天全县:脱贫奔康的“新茶马古道”

    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雅安天全县始阳镇九十村位于老川藏线的茶马古道上,是天全县纪委监委的对口联系帮扶村。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如何让九十村的18户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是一张摆在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面前的重要考卷。...

    茶叶新闻
  • 普洱:大山深处走出庄园旅游经济致富路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老达保村就会上演拉祜族风情实景演出,文化扶贫先锋、“脱贫攻坚女汉子,一朵盛开在拉祜山的曼栗花”李娜倮是这台演出的主角,她创作的《快乐拉祜》民歌,让老达保这个偏远山寨成为...

    茶叶新闻
  • 四川雅安茶产业助农增收再上新台阶

    “要积极做好防寒抗冻措施,为倒春寒做准备。”1月21日,雅安市忠伟农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蒋达伟细心地在茶园里查看茶叶的长势。名山区人均茶叶种植面积达1.5亩,90%以上农民从事与茶产业相关的工作,茶产业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茶叶新闻
  • 四川蒙顶山春茶即将大规模上市:雅安交易市场“热”起来

    2月22日,正值四川雅安春茶收获的时节,茶农们还忙碌在薄雾烟雨的茶园中,蒙顶山世界茶都茶叶交易市场已经人头攒动。还未进入市场,一股淡淡的茶香便扑鼻而来。“春节过后,就陆续有来全国各地的客商上门购茶。”茶叶市场管理...

    茶叶新闻
  • 湖南泸溪县野生绿茶树带领村民走致富路

    地处吉首市、泸溪县、古丈县、沅陵县交界处的泸溪县洗溪镇李什坪村海拔680米的大山深处,一个当地人叫红沙包的地方零星生长的野生绿茶树,从发现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1999年,23岁的下岗职工田熙军回乡再创业承包了这片...

    茶叶新闻
  • 我市茶产业获多项省级荣誉

    在日前举行的第九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上:我市11个品牌获“2020年度消费者最喜爱的贵州茶叶品牌”;3个产品获“2020年度贵州茶行业最具创新奖产品”;7人获奖“2020年度贵州省优秀茶文化推广工作者”称号;4人获“2020年度...

    茶叶新闻
你可能感兴趣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