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托起普洱致富梦

2020-07-22 阅读 :

原标题:绿色产业托起致富梦--普洱市“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普洱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71.2%,林木蓄积量2.69亿立方米,分布着2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凭借着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获得了“绿海明珠”“天然氧吧”“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王宫”等美誉。普洱市人均生产总值为5020元,仅为全国平均值的38.6%、云南省的65.8%;有贫困县9个(2个为深度贫困县),贫困村761个,贫困人口60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0.4%,面临着绿水青山转换不成金山银山的困境。

2012年末,针对普洱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产业发展动能不足的状况,普洱市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和接续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作为产业发展的底色,建立了以发展绿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扶贫模式,把自然资源优势有效转化成了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普洱市用绿色产业为贫困群众铺就脱贫致富路,切实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了生动实践,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丰收”。

主要做法

创新发展理念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为进一步发挥生态、资源、区位、特色产业等优势,推动普洱深度融入国家和云南发展大局,普洱市作出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围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普洱市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抓手,率先在全国探索推行GDP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在全国首家发布GEP核算成果,建立并完善了一批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构建了绿色发展的“四梁八柱”。

在绿色新政的引领下,普洱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产业发展,敢于突破短期利益局限,统筹好眼前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利益关系,通过一抓干部素质提升,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量化到干部考核中,以绿色政绩考核倒逼干部转换发展理念;抓群众观念革新,引导农户“转思想、转观念、转身份”,逐步转变传统种植模式,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的方法,推动干部和农户转变发展观念,使绿色产业发展既发挥带贫致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效益,最终实现“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金山银山”产业优势的历史性转变。

变换发展模式 推动绿色产业换挡升级

作为典型山区农业大市,近年来,普洱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以打造有机、品牌化、规模化绿色产业为主线,积极培育多元经营主体,以三大新平台保障产业发展质量,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换挡升级,让脱贫攻坚和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有序衔接、同频共振。

立足资源禀赋 ,聚力发展生态富民“大产业”。坚持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围绕构建茶叶、咖啡、生物药、水(坚)果、肉牛等“5+N”农业产业体系和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以打造有机农业和品牌化、标准化产业体系为目标,推动绿色产业做大做强,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积极打造有机农业,把推动有机农业作为普洱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通过推进绿色有机认证、倡导绿色有机生产来打造普洱有机“大产业”,实现农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截至2020年6月,普洱市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达150户证书211张,认证基地面积达42.36万亩,获证企业数和证书数在全省各州(市)中排名第一。

普洱市祖祥公司创始人董祖祥,是全市乃至全省在有机产业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自他创立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以来,就把生产“有机茶”作为企业的发展重点,通过建立“公司+合作社+产业联盟+有机技术服务中心+农户”五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方式,董祖祥公司的有机茶园面积从刚开始的20亩发展到了2000多亩,有机茶产品也经历了从刚开始时的因价高无人问津到现在的广受市场追捧。通过种植有机茶叶,祖祥公司茶农种植的有机茶叶相较于普通茶叶平均每公斤高出4—6元,实现户均增收2.27万元/年。自2016年起,祖祥公司累计带动有机茶园周边700余户2800余人实现脱贫致富,不少农户反映,自从开始种植有机茶叶,农药化肥的使用少了、经济收入也上去了,生态环境也变得更美了。

推动产业品牌化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打造普洱品牌化“大产业”。通过打造品牌化产业,普洱市墨江紫米、江城坚果成功上榜2019年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士力帝泊洱、祖祥、澜沧古茶、龙生4家企业的普洱茶产品荣获2019年云南省10大名茶称号,良宝生物“滇及”牌白及、高山生物“铁皮石斛”荣获2019年云南省10大名药材称号,两项成绩在全省州市排名中均居第一。其中,天士力帝泊洱、祖祥、澜沧古茶、良宝生物4家企业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实现连续两年上榜;“江城沃柑”成为最具潜力的“中国优质果品基地”;天士力帝泊洱、多上果汁饮品有限公司被评为2019年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思茅区、孟连县分别被评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普洱“绿色食品牌”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

2017年,针对“普洱茶”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茶企业品牌杂乱、规模小散的情况,普洱市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成功推出了“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这是一款以“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同一标识”为目标,以茶企诚信联盟为主体,以标准为引领,由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和检验机构为其品质背书的名山普洱茶产品。品牌发布后,受到了市场的热捧和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经过三年的发展,在总结景迈山品牌打造的基础上,普洱市又陆续成功推出了普洱山、凤凰山、无量山、景谷山、千家寨、江城号“7县7山”名山普洱茶品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烈追捧。这些名山普洱茶品牌的成功打造,既带动了普洱名山古茶树价格的大幅提升,直接提高了茶农的收入,同时也为打造其他产业名优品牌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推动产业标准化建,把标准化作为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不断深化标准体系建设对全市绿色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围绕这一目标,普洱市先后制定发布了涉及茶叶、咖啡、蔬菜、水果、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共计34项的普洱市地方标准,提出了农药、化肥零增长计划,向社会公开发布了普洱茶领域的七项地方标准和三项团体标准,初步实现了以生产标准让农业生产“有规范可依,有标准可循”的目标。截止2020年6月,全市共有20个农业龙头企业通过ISO9001、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在标准化的加持下,普洱市的绿色产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提升,为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2018年以来,普洱市通过大胆摸索创新,制定了符合国际惯例和云南实际的咖啡质量检测标准,建成咖啡“两检一统”标准认可体系,并全面应用到咖啡交易中。2019年8月,一批经过“两检一统”标准认证的普洱咖啡生豆成功出口乌克兰,标志着“两检一统”标准认证获得了国际认可。

培育新主体,挑起绿色产业发展重担,在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中,普洱市坚持主动出击,采用扶持壮大本土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新组建等方式积极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加速贫困户脱贫增收。截至2020年,普洱市先后培育各类绿色农业龙头企业236个(其中,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有25户,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有8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604个,家庭农场275个。通过推动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贫困户,累计176家企业、749家合作社与有产业发展条件的12.17万户44.21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双绑”利益联结。在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普洱市的特色种养殖业、特色林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绿色扶贫产业逐渐实现了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绿色产业扶贫质量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获得了稳步提升。

普洱市景谷县多上果汁公司是云南省最大的现代化食品工厂之一,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景谷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多上果汁公司以景谷当地优质热带水果为原料,以规模化种植、商品化加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采取“公司+村级党组织+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市场牵加工、加工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进市场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热区水果从规范化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品牌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19年,该公司生产果汁原浆1.3万吨、果汁饮料3万吨,产值1.35亿元,辐射带动农户种植热区水果10.76万亩,带动群众在多条产业链上融合增收、发展致富。截至2019年末,该公司已累计带动3000户农户创收430万元,其中1392户建档立卡户(公司直接带动571户)实现户均增收1400余元。

搭建新平台,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把新型平台建设作为保障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互联网+科研服务+质量追溯”三个新平台为绿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搭建“互联网+”交易平台,为绿色农产品开拓市场、拓宽销路。上线运营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建成11个市、县两级电商服务中心,103个乡镇电商服务站,628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其中贫困村服务点465个;100余家企业的400多个产品上线“优质农产品信任系统”平台,并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普洱特色农产品馆;完成农特产品进城体系建设,在市区建成25个电商进社区示范点,采取社区网络团购预售、直供配送模式,覆盖用户8千余人,实现销售3万余单50万余元。截至2019年末,普洱市网络零售额达80亿元,带动线上、线下就业人数1万余人。

搭建科研平台,以人才推动绿色产业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先后与国内20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科技领域合作关系,聘请28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政府科技顾问,建成院士工作站17个、专家工作站24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3个;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备案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认定省级星创天地8家;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4个,县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0个,实现了林下三七创新技术、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新技术,茶叶检测技术体系、微生物发酵无抗饲料等一批原创性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了农产品品质与价格的双增长。

建设区块链追溯平台,为市场提供绿色产业品质保证。2020年6月,普洱市正式启动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通过整合“一门户、三终端”,搭建起“产品质量监管+销售+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并与“一部手机办事通”、“一部手机云企贷”等平台实现数据共融互通,形成了从生产、流通、消费等所有环节的信息管理闭环,不仅实现了企业诚信生产、消费者信任消费、政府监管服务的链动统一,还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品质提升、销售渠道拓展、获取金融支持等困难和问题。目前,普洱市已有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等26家上链企业和28个上链产品,首批整体运用普洱茶区块链防伪追溯系统的产品产值达到8000万元。

转变发展机制 培育绿色产业扶贫“源动力”

优化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不出远门得“五金”。近年来,普洱市紧扣脱贫目标,按照“联得上、结得好、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思路,通过鼓励贫困户以流转土地、资源入股、务工就业、发展生产等方式,与市场绿色产业经营主体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不出远门得“五金”即:流转土地拿租金,鼓励贫困户将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出租给养殖大户、企业、合作社,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资源入股领股金,引导贫困户自愿把土地、林地等资源经营权、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等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方式获得收益;务工就业赚薪金,优先组织建档立卡户到本地企业、合作社务工,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吃上“工资饭”;发展生产得奖金,对于愿意发展产业脱贫的贫困户给予现金或实物奖励,鼓励他们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订单供应获现金,对有产品销售需求的贫困户,引导企业和合作社优先与其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按照“保底价格+浮动价格”等方式进行收购,稳定他们发展产业的信心。

截至2019年末,全市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户156089户580095人与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产业覆盖比例达100%。

转变财政投入机制,变扶农户为扶“龙头”。将产业扶贫作为涉农资金投入的重点领域优先保障,在严格落实“贫困县每年用于特色产业扶贫的资金额不得低于本县扶贫资金总额的30%”刚性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将以往产业扶贫资金“撒胡椒面”式用于扶持农户“单打独斗”的模式,转变为扶持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新型带贫主体的“龙头引领”模式,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金融服务、示范评定、人才培养、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大对新型带贫主体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新型带贫主体的带贫能力,形成长效稳定的产业扶贫资金支持保障机制。同时,为保证产业扶贫资金使用安全,发挥最大效益,普洱市围绕筛选优质带贫主体、选好带贫惠民项目、完善项目收益分配、加强项目跟踪检测、强化项目风险防控五个方面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为保证扶贫资金的安全稳定使用、确保贫困人口获得更多受益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健全金融服务机制,激活产业扶贫新动力。针对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周期长、投入大、收益慢,企业发展绿色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普洱市成功发行全国首支规模50亿元的绿色经济发展基金,形成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普洱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普洱办事处等国有担保机构为主体的,服务于绿色、中小、三农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截至2020年4月末,合计在保余额12。83亿元,有效撬动银行信贷投放。引进华侨城、工银投资公司成立了普洱茶投资集团公司,设立总额8亿元的茶产业发展基金进行滚动发展。

启示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普洱市把绿色产业作为连通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之间的桥梁,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根本转变,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的发展新路,既做到了每年经济发展有增量、贫困数量有减少,又做到了将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保护,实现了以绿色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截至2019年末,普洱市GDP年均增速达两位数以上,达875.2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末的7914元增长到了11502元,同比增长45.3%,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大跨越。

发展绿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要立足市情农情

用绿色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促进贫困人口快速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在发展绿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过程中,普洱市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又能够立足基本市情农情,从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6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绿色产业,解决了绿色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具体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为其他地区发展绿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探索建立了能复制、可推广、效益好的经验和做法。

发展绿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要凝聚多元合力

在发展绿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农户是最为重要的三个参与主体,政府要如何同时带动龙头企业和农户一同发展绿色产业,并确保企业与农民实现增收双赢是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普洱市以构建“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现代农业模式为目标,通过积极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利益联结、财政投入和金融服务三大机制,有效的调动了企业和农户的生产发展积极性,为延伸绿色产业链发展、推动绿色企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建立了完善的支撑保障体系,构建了企业和农户和谐共生,互促共进的良好产业发展局面。同时,普洱还通过吸引高校、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主体进入绿色产业,为推动强化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人才支撑和金融支撑形成了有效合力。

发展绿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要注重培育文明乡风

落后的乡风民俗是农村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既引不来绿色企业这个带贫致富的“金凤凰”,也保不住山清水秀的好环境。在发展绿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过程中,普洱市坚持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在着力培育绿色发展理念,引导群众发展绿色致富产业的同时,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制定村规民约、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等方式,加快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教育好、引导好村民摒弃陈旧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汇成文明新风共识,为绿色产业扎根农村提供了广袤且肥腴的沃土,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提供了坚实的环境保障。

记者 谢玉鑫

责任编辑:黄磨西

来源:云南法治网


本文标题:绿色产业托起普洱致富梦 - 茶叶新闻_中国茶叶新闻_国际茶叶新闻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zixun/xinwen/1767.html

相关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