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榜样:“高山茶王”李洪玉

阅读 :

李洪玉在奉家镇茶叶基地

 

4月10日,在长沙召开的一个会议,让家住湖南新化县、有着“高山茶王”之称的李洪玉多了一份憧憬。

这天上午,“第四次湖南省自强与助残表彰大会暨第五次全省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举行,会上透露:到2020年,湖南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将全部脱贫,残疾人公共服务模式,将从传统的“我提供什么,你接受什么”,转变为“你需要什么,我提升什么”。

这一信息,让李洪玉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强烈信号:至少未来几年,政府层面将持续加大对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帮扶力度。
 

身残之痛

李洪玉的憧憬和敏锐,源自他不仅是一位有着身体疾患的创业者,还因为自己经营的一片茶山里,寄托着他和乡亲们的脱贫致富梦。

李洪玉,湖南新化县人,1963年出生于湘西南雪峰山深处的奉家镇川坳村。儿时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了命运的残酷安排。

1岁时,父母外出做工,奶奶带着李洪玉在家,恰逢一邻居要出工,叫奶奶过去帮忙照看一下灶膛上煮的一锅猪饲料。奶奶前脚进了邻居家,李洪玉后脚跟了去,奶奶却没发现小孙子也跟了来,看了一下灶膛的火就回家了。

意外在这时候发生了。李洪玉在邻居家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烧木炭火的火坑里。等奶奶听到哭声跑过来时,李洪玉的左手与脸部已全部烧伤,从此落下残疾。

然而,造化弄人。同年3月,继烧伤后李洪玉又染上了天花(当地俗称“出油麻豆子”)。“当时病得奄奄一息,就在大家都认为挺不过来时,竟又奇迹般地好转了。”多年后,李洪玉从长辈口里得知这段经历,笑称是命运的安排,“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嘛”。
 

种茶世家

因伤痕犹在,小时候求学的李洪玉感受到了同学们眼里的异样,他开始变得沉默,喜欢一个人玩,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想事情。

从1968年进入学校读书,李洪玉度过了整整10年的学校求学生涯。到1978年高中毕业,由于残疾的原因,不能参加高考,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心有不甘,那时又有什么办法呢?回家后,就靠替人看牛挣点微薄收入,以减轻父母负担。当时全家11口人吃饭,1981年6月,父亲去世,兄长成家另立门户,从此我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李洪玉回忆说,“尽管身体残疾,但当时的我不想被命运压倒,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李洪玉所在的奉家镇,地处雪峰山脉深处,这里山高林密,常年云雾蒸腾,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种茶。

“我们奉家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满山满野都是茶园,我爷爷、父亲都是种茶人,家里的菜园和自留地,都被父亲种上了茶树。”李洪玉说,年少时父母就教他如何种茶与制作茶叶,所以对于种茶。他坦言这是一种家族继承,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承包茶场 收获爱情

1984年,李洪玉加入了村里一位老人承包的茶场,得近水楼台之便,他利用一切机会,虚心向老茶人学习,掌握了茶叶种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各种技术。

1989年,26岁的李洪玉从亲友那里几十块、十几块地借了一千多元,承包了村子里的茶园(燕子窝茶场),正式开始创业自办茶厂。

“那几年,我起早摸黑地守着几百亩茶园,除草、施肥、采茶、做茶,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李洪玉的勤劳,深深打动了一位经常来茶园帮忙摘茶的当地姑娘。“我们茶场每年都要招几十位女工来采摘茶叶,1991年,她来到了茶园并主动表白,但随后遭到了她父亲的极力反对,她父亲把她关在家里,并且威胁要将她另嫁给他人。在她父亲逼迫之下,她假意跟随父亲去另一个男人家的途中跑了,躲在我一个亲戚家里与我联系,最后结成了这段姻缘。”

由于左手残疾,无法正常使用农具,手指总是被锄头、扁担磨破、发炎,正常人一小时能干完的活,李洪玉往往要几个小时才能干完。产出的茶叶,他全部是一个人一担一担地走十几里山路,挑到附近的集市上去卖,卖不掉的再全部挑回来。

“所有的苦累只能全部藏在心里,只因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放弃就意味着失败,只有坚持才有希望。”

当时茶市不景气,难以糊口,李洪玉只得暂时放下茶园去了广州打工,但几个月时间找了几个厂,都因他身有残疾,被拒绝了,只好回家一边种田,一边继续打理茶园。
 

带动乡亲致富

现在,李洪玉不断想方设法增加投入,以“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与当地乡亲签订合作合同,提供精准产销服务,扩大产业规模,促进劳力就业。

“春茶采摘时,我这里可以吸纳许多空闲劳力,1个多月赚四五千元不成问题。”

李洪玉说,这两年来公司带动帮扶了几十户贫困农户,其中帮扶残疾人10人。公司新增茶叶基地1000多亩,全力打造高山有机蒙洱茶、月芽茶、錾字岩毛尖、紫鹊十八红茶等全绿色、无任何污染的茶品牌。公司主打产品蒙洱茶、紫鹊“十八红”多次在湖南茶业博览会等名优茶评比中获得“金奖”。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多年来,李洪玉积极参加各类政府举办的农业新技术培训班,多次参加娄底市组织的残疾人创业培训,并自己掏腰包去安化、浙江等地实地交流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茶叶种植、生产、加工技术等知识。

每次学成归来,不但自己学以致用,他还将学到的茶叶加工技术无偿传授给当地茶叶种植和加工农户。

在李洪玉带动下,现在奉家镇川坳村家家户户都种茶,“茶叶真正成了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川坳村也因此被选定为新化县茶文化主题公园所在地”。

“乡亲们都坚信,家乡的茶叶是可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产业,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开创致富的新天地。”

李洪玉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因地理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茶产业扩大经营还存在着资金、人才匮乏等瓶颈,他期待政府方面能给予更多支持,构造产业梦想,继续做好一个造福一方的“高山茶王”。

红网记者 陈雪骅 湖南新化报道


本文标题:扶贫榜样:“高山茶王”李洪玉 - 茶人茶事_茶人茶话_中华茶人_世界茶人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ren/16205.html

相关文章

  • “茶奶奶”张淑珍的故事

    陕西省商南县如今是我国西部最北端的新兴优质产茶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商南县位于北纬33度,传统意义上,茶叶的适宜生长区在北纬30度以南。为将茶叶产地向北推移这300多公里,她扎根秦岭六十年,把致富的希望带给深山里的乡亲。她就是被商南百姓称为“茶奶奶”的张淑珍。...

    茶人茶事
  • 深圳商人杨文标:把“一杯茶”的生意做到全世界
    深圳商人杨文标:把“一杯茶”的生意做到全世界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深圳又是大湾区中的茶叶重镇。据保守估计,每年深圳人在茶叶上的消费在100亿元以上。深圳商人杨文标在十年前已看到茶叶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于2008年创办茶博会,十年精心耕耘市场,将“一杯茶”的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茶人茶事
  • 一位茶匠的初心四十年

    “工匠也好,大师也罢,我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茶匠,做茶的茶匠。”从外贸公司茶叶审评员到普洱班章制茶大师,从无人问津到一饼难求,他是怎么做到的?班章“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班章既是地名也是茶名。茶叶圈子提到云南,大多...

    茶人茶事
  • 大学生茶艺人王从安:一年营业额超过800万元

    熟练掌握名茶碧螺春各道工序,灵活运用淘宝天猫平台进行茶叶销售,年仅22岁的王从安还未毕业,就已成为御封茶厂一位制茶售茶的行家裡手。短短半年,他和团队完成了茶厂天猫旗舰店去年一整年的营业额,3家店铺总营业额超过800万...

    茶人茶事
  • 一叶倾心 为“花”而痴:中国制茶大师刘杏益的茶味人生

    6月12日下午,临近下班,湖南省益阳茶厂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茶香四溢,一块块压制成型的茯砖茶已经脱模,公司副总经理刘杏益像往常一样巡查车间,指导工人整理木质模具。“依次轮着摆放,尽量避免碰撞,就能最大程度减少损耗。”在...

    茶人茶事
  • 岳西店前:茶园民宿拓宽致富路 徐良村大学生回归工程人员杨春颖

    近日,岳西县店前镇徐良村茶园一片欢声笑语,来自武汉的10多名游客正在采摘鲜茶,享受乡野茶山的惬意。茶园的承包人杨春颖高兴地说:“今年春季,我们茶园已经接待了10多批次100多名...

    茶人茶事
  • 福鼎1959年前的一些茶人茶事

    1951年,王奕森报名参加福州的劳动培训班,在劳动培训班学习八个月,1952年去福建省贸易公司报到,一共30多人去支援地方工作,王奕森分配到福鼎。王奕森那年22岁,到桐山茶叶收购参加工作,安排在福鼎著名茶师陈鼎...

    茶人茶事
  • “高端茶、新零售、茶旅游”,三峡“茶姑娘”让家乡茶叶产值翻6倍
    “高端茶、新零售、茶旅游”,三峡“茶姑娘”让家乡茶叶产值翻6倍

    精制高端茶、聚焦新零售、发展茶旅游。带着新视野、新理念,返乡3年,她带领合作社600多户农民创新发展方式和经营业态,推动合作社茶产值从1000多万元提高到6000万元。她是返乡创业的三峡“茶姑娘”望华鑫。...

    茶人茶事
  • “茶痴”和“兔迷”——记浙江绍兴市的两位“正高职称农民”

    前不久,通过了浙江省农业技术正高职称任职资格的评审,这让57岁的李汝芳感觉又朝梦想迈近了一步。作为浙江菇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汝芳从事食用菌栽培已有20多年,技术...

    茶人茶事
  • “茶二代”有个“小目标” 种好安吉白茶 帮千里外的乡亲致富
    “茶二代”有个“小目标” 种好安吉白茶 帮千里外的乡亲致富

    12年前,14岁的钟雪良开始跟着爸妈上茶田忙活,他觉得,采茶叶是这个世界上最枯燥的事情。钟雪良家住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田里种的白茶,经过年复一年的生长,加上枝干,比自己还要高。于...

    茶人茶事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