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小花茶文化历史

阅读 :

桐城种茶历史悠久,史载明朝大司马鲁山公(孙晋)宦游时得异籽,植之龙眠山之椒园。于是,椒园茶与顾渚、蒙顶并称,跻身“贡品”之列,时称椒园茶,又因其冲泡后形似初展花朵,又名“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又有小兰花茶之称,属皖西兰花茶品系。一般在谷雨前开采,选一芽二、三叶,肥壮、匀整、茸毛显露的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拣等工序精制而成。每500克成品茶有芽头8000—10000支。成品茶外形条索舒展,芽叶完整,形似兰花,色泽翠绿,碧绿清汤,香气鲜爽持久,有兰花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产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清人姚兴泉《龙眠杂忆》载:“桐城好,谷雨试新铛,椒园异种分辽蓟,石鼎连枝贩霍英,活火带云烹”。《桐城风物记》亦载桐城小花“品不减龙井”。旧时桐城人品茶讲究色香味形俱佳,有“龙眠山上茶,紫来桥下水”之爱。


本文标题:桐城小花茶文化历史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06.html

相关文章

  • 绿春玛玉茶的历史发展

    历史发展绿春县骑马坝乡哈尼山寨玛玉村,位于绿春县黄连山麓,玛玉村上种植有一种独特的茶叶,它因产于玛玉村而得名玛玉茶。骑马坝乡人工种植玛玉茶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绿春玛玉茶创制于20世纪70年代,为新...

    茶源茶史
  • 武夷山茶叶的发展历史

    元代以前:主要是产制团饼茶和蒸青晒青散茶,明代出现炒青绿茶,清代初研制出乌龙茶(岩茶)、红茶、龙须茶。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汉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军灭了闽越国,并诏令将闽越民举迁江淮之间,...

    茶源茶史
  • 藏茶飘香茶马古道

    昨天下午,在中国茶宫分会场名茶评比和茶艺表演中,由藏香阁提供的中国藏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与普通的绿茶、红茶迥然不同,藏茶是一道古黑茶,是全发酵有性繁殖的成熟茶,除高山茶叶外,还掺入了红苔、茶梗、茶花和茶果一同...

    茶源茶史
  • 茶文化的发展脚步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中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着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

    茶源茶史
  • 乌龙茶的故事传说

    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岩村里有一个退隐将军,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

    茶源茶史
  • 武夷岩茶的兴起,促进了功夫茶的发展

    明代品茗艺术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使品茗不仅仅只是文人、权贵们所独享的雅事,因而为清代功夫茶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谓功夫茶并非茶之种类,而是一种品茗的方法。清初,源于武夷山的半发酵的乌龙茶...

    茶源茶史
  • 关于东方美人茶的命名传说

    东方美人茶原称膨风茶(“膨风”是台湾俚语“吹牛”之意),相传早期有一茶农因茶园受虫害侵食,不甘损失,乃挑至城中贩售,没想到竟因风味特殊而大受欢迎,回乡后向乡人提及此事,竟被指为吹牛,从此膨风茶之名不胫而走。一说是台湾...

    茶源茶史
  • 龙井发展简史

    北宋苏轼(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时,曾考证过杭州种茶的历史,他认为南朝诗人谢灵运在西湖的下天竺一带翻译佛经时,从天台山带来茶树种子,在西湖开始种植栽培。据此推算“龙井茶”始于南北朝,到现在大约有1500多年的历史。唐代...

    茶源茶史
  • 滇红小传:一个关于中国茶叶国际化的思考

    说起来,云南红茶很神奇。作为全世界最早的茶叶发源地,和茶树的基因库,云南产茶的历史几千年,但是直到1938年,才开始有人用云南茶叶试制红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为了出口创汇而创制的红茶品类,“出口线”...

    茶源茶史
  • 茶叶外号的背后故事

    茶在被称为“茶”之前有许多称呼,也有许多趣味雅称,这些“外号”背后或是一个让人莞尔一笑的故事,或是一股流行风潮。闲来无事,不如一探茶叶3个趣味别称背后的故事吧。不夜侯原文出自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内称:“饮真茶,...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