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仙茗历史渊源

阅读 :

浙江余姚历史名瀑布仙茗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转引今已失传的《神异记》关于西晋“虞洪获大茗”的记载,先后在“四之器”、“七之事”、“八之出”中三处写到瀑布仙茗。此后记载瀑布仙茗最著名的文献,就是明代余姚乡贤、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的两首茶诗—— 《余姚瀑布茶》 、 《寄新茶与第四女》 ,而宋、元、清文献似乎少有提及。最近,笔者在宋代诗人华镇、王十朋的两篇诗赋中查到瀑布仙茗的记载。

华镇(1051—?),北宋著名诗人,字安仁,号云溪居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及《云溪居士集》100卷、《会稽录》等,大多散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云溪居士集》30卷,其中诗12卷。

他在刊于《嘉泰会稽志》的茶诗《剡溪瀑布岭仙茶》并序中,对瀑布仙茗作有热情赞美:

在嵊县西六十里,福善所集,蔚有灵气,昔产仙茗。

春日云崖晴杳杳,东风山溜晓泠泠。

烟霞密迩神仙府,草木微滋亦有灵。

诗人描绘了瀑布岭烟霞密迩、云雾氤氲、草木有灵的独特环境,令人神往。瀑布岭茶、仙茗、神仙府等特定名词,指的应该即是今余姚四明山道士山白水冲的瀑布仙茗,因为嵊县(今嵊州)并无产瀑布仙茗的记载。四明山、剡溪流域横跨余姚、奉化、嵊县(今嵊州)、新昌等市县,诗题中的“剡溪瀑布岭茶”可以泛指,但诗人在小序中写到“在嵊县西六十里”令人费解,因为瀑布岭应该在嵊县东面,并不在西面,不知是诗人笔误还是其他原因。

该诗在《全宋诗》中诗题被改为《瀑布岭》 ,题下注“ 《嘉泰会稽志》卷四作《剡溪瀑布岭仙茶》”,去掉了小序。这一改法混淆了主题,容易让读者误认为此诗咏的是瀑布岭,因此一直未被收入茶诗之中,而实际上此诗是咏瀑布岭仙茶的一首茶诗。因此改编者并不高明,违背了诗人的本意。

余姚瀑布茶

《余姚县志》引元朝戴表元《焙茶诗》道:“山深不见焙茶人,霜入青研树树青,最有风情是岩水,味甘如乳色如银。”

明朝黄宗羲《黎洲咏余姚瀑布茶诗》中道:“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相要(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雨前。两筥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

由于余姚在清代之前一直隶属绍兴或越州,相关历史文献也大多保存于绍兴的史籍之中。目前余姚及宁波对瀑布仙茗历史文献的发掘与研究还相当有限,也许应该从绍兴的文献资料或名家诗文中发掘这方面的史料,以便使这一不可多得的历史名茶散发出更加引人的清香。

古老的瀑布茶失传已久。1979年有关部门组织力量,成立研制名茶小组,对这一绝迹已久的历史名茶进行试制,终于获得成功。从此,这一古老名茶获得了新生,1980年在浙江省名茶评比会上荣获一类名茶称号。


本文标题:瀑布仙茗历史渊源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08.html

相关文章

  • 茶马古道沿线的白族

    白族地区经济繁荣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大理崇圣寺三塔,剑川石宝山石窟造像,《南诏中兴国...

    茶源茶史
  • 唐代茶文化主要表现(二)

    一整套制茶、煮茶、饮茶的专门工具和成熟技术,突出表现在陆羽《茶经》的有关论述中。有了一整套制茶、煮茶、饮茶的专门工具和成熟技术,突出表现在陆羽《茶经》的有关论述中。可见,唐代茶事是一门艺术,对茶叶的外形、色...

    茶源茶史
  • 古代名画中的茶故事
    古代名画中的茶故事

    萧翼赚兰亭图 [唐] 阎立本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南宋摹本画面有5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画面上,萧翼和辨才和尚神态维妙维肖。画面左下有一老...

    茶源茶史
  • 乌龙茶的故事传说

    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岩村里有一个退隐将军,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

    茶源茶史
  • 铁观音茶名的由来

    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产于福建省的安溪县,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但关于茶名“铁观音”的由来,民间有两种争议比较大的传说:乾隆皇帝一生饮茶成癖,对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一次微服游历江南,进入福建省,品尝了一种当...

    茶源茶史
  • 安吉白片属于什么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安吉白片又称“银坑白片”,是产于浙江省天目山北麓安吉山河、山川、章村等地的半烘半炒型绿茶,由迎霜苗或者龙井43的苗种植而成,创制于1981年。白片外形“条索挺直略扁平,形似兰花,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采摘...

    茶源茶史
  • 婺源茗眉茶的历史及荣誉

    历史婺源县早在唐代即栽培生产茶叶,已有1200年的历史。而茗眉茶是选自“上梅州”(灌木、中叶、早芽)良种和大叶种茶树鲜芽叶,在婺源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于1958年由婺源茶厂研制成功的新品。荣誉1959年...

    茶源茶史
  • 茶马官道:失落的荣光

    在中国大西南的险山恶水和原野丛林之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串起了山谷、平坝和村寨,也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古道石板上的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

    茶源茶史
  • 白牡丹与福建的渊源

    福建省福鼎县一带盛产白牡丹茶,这种茶身披白茸毛的芽叶成朵,宛如一朵朵白牡丹花,有润肺清热的功效,常当药用。福建白牡丹茶的由来典故传说这种茶树是牡丹花草变成的。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清廉刚正,因看不惯贪官...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三条历史线路

    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