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传入日本,离不开隐元高僧和卖茶翁

阅读 :

无论铁壶、银壶还是其他茶道具都是为了饮茶服务当然也有收藏的乐趣,其实日本茶道具的流行并不是崇洋媚外。这个和到日本买马桶盖是大不相同,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复古。

日本抹茶道来源于中国的唐宋 ,煎茶道来源于中国的明代 。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唐宋时期的饮茶方式被日本学习去了,当时日本派来大量的留学生,也就是遣唐使,学了茶道以后,在日本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朱元璋在明代的时候改团茶为散茶,两宋时的斗茶之风消失了,饼茶为散茶所代替。

中日文化的交流离不开遣唐使,也离不开我国僧人的贡献,大家都对鉴真东渡应该不陌生,今天讲煎茶道,要讲两位僧人。

其中一位高僧叫隐元,隐元及其弟子将中国已经普及的叶茶带到了日本,最初用沸水剪煮,在日本被称为“煎茶”。

具体讲隐元是在他63岁的时候(1654年)携带了多名弟子远渡重洋,乘坐了郑成功的船只,自厦门来到了长崎。隐元因其崇高的声望和当地的僧人特别的疏通,不仅担任了崇福寺的第四代住持,并于第二年9月自长崎来到了大阪的普门寺。

1658年,又被引荐给江户的德川将军,德川幕府当时被隐元的高僧气度所折服,将京都附近的宇治地区的一片地给了他建造寺庙,当地的人元老们也慷慨的捐助。

今天要介绍的第二位高僧就是月海禅师,他就是著名的卖茶翁。

卖茶翁生于德川幕府的1675年,出生地在佐贺县,父亲是医生,11岁出家龙津寺,法号月海元昭,14岁随师父化霖禅师去长崎唐三寺,拜访过中国僧人,吃到了武夷茶。15岁徒步千里,到万福寺参加了禅文化活动。22岁开始只身云游,遍访高人。29岁已具有自由通达的诗文才智,仰慕唐人的煎茶三昧之风流生活。

过了整整50年的禅僧生活,卖茶翁十分厌倦当时僧侣社会的生活,念念不忘重振宗风,曾作诗曰:“将为传宗振祖风,却堪做个卖茶翁。都来荣辱亦何管,收拾茶钱赈我穷。”

61岁时,他在东山开了一间叫“通仙亭”的小茶店,燃起茶炉,摆上钱筒卖起茶来,他在酒旗上写道:“百两不嫌多,半文不赚少,白喝也可以,只是不倒找。”

这时,他的思想已经转向“非僧非道又非儒”,神仙的色彩十分浓重,他把茶汤叫做“仙液”;茶客称为“仙客”卖茶的担子则成了“仙窠”。其诗曰:“白云为盖设茶筵,千岁风光异玉川。我有通天那一路,何须六碗达神仙。“这位卖茶老头虽然黑面白须,还是个秃头,却不受身外之累,煞是自得其乐,自赞道:“老来安分,为卖茶翁。乞钱博饭,乐在其中。煮通天润,鬻渡月花。”

74岁时,卖茶翁写下唯一的传世之书《梅山种茶谱略》,描述了茶传入日本的简史,介绍了神农、陆羽、卢仝等茶祖的事迹,从种茶、制茶、赏茶一直说到茶思想,他说:“智水满于内,德泽溢于外之余,始及于风雅茶事。”这种思想在下面这首诗中,表达的极为充分:“酒偏养气功如勇,茶只清心德似仁。纵使勇功施四海,争如仁德保黎民。”

到了晚年,卖茶翁门前宾客盈门,功利之徒拼命收集他的各种用具。81岁时的9月4日,他选择四件紫砂茶具送给好友,将其他全部所有,一把火烧个精光,使之化为灰烬,归还给了大地。

89岁的时候,卖茶翁坐化而去。但他那首《仙窠烧却语》却像一把火炬,从此照亮了日本茶道的黑暗天空。


中国茶文化 茶叶分类 茶的起源 茶叶百科 茶具品牌 金属茶具 饮茶吧 www.yinchaba.com

本文标题:中国茶道传入日本,离不开隐元高僧和卖茶翁 - 茶艺_茶道_功夫茶_茶艺师_茶艺培训_茶艺表演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yi/13979.html

相关文章

  • 中国茶道乃修身养性追寻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茶艺茶道
  • 关于煎茶之道

    我国的品茶艺术即发轫于此。古人历来认为,茶叶好,水质佳,如煎汤不得法,则未必能煎出好茶,故煮茶是饮茶的关键之一。 我国早在三国时,民间就制制饼。饮用时先用米汤浸泡,再用无焰炭火炙烤,而使其烘干变红,再捣成碎未放入瓷壶,...

    茶艺茶道
  • 日本茶道的入门知识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是在与日常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内举行的艺术仪式,必须通过极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除了讲究特殊的手法以外,日本茶道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本茶道...

    茶艺茶道
  • 唐代饮茶之风格

    从地域上看,唐代饮茶风习第一次成了真正意义上全国性的“比屋之饮”。尤其是北方,本来“初不多饮”,开元(713―741年)以后,僧人饮风大盛,为此北方许多地方“多开店铺,煎茶卖之”,这种“始臼中地”的饮茶风俗,很快与大唐文化...

    茶艺茶道
  • 中国道家的龙虎茶道

    道家崇尚。而道家的"自然"之"道",一开始便渗透在 茶文化启蒙的精神之中,它的虚静恬淡的自然观与茶之本性非常和谐,茶道也就成为"自然之道"的组成部分。茶生长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为伴,以明月、清风、云雾为侣,是沐浴甘露之芳...

    茶艺茶道
  • 茶之道:在乎茶亦在乎泡茶

    茶有令人清醒的特性,透过学习茶道,可以收摄自己的心,产生内化提升心灵的力量,为了让茶道更融入生活中,须随时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在泡茶之前,要先将茶具定位,定好位后在行茶的过程中茶具都不再移位,所以在学习泡茶之前,要先学会...

    茶艺茶道
  • 英式茶道是怎么样的

    众所周知,作为各自国家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在世界上都颇富盛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英国也有其别具一格的茶道。 "英式茶道"遵守的第一条规矩是:不用过烫的开水冲茶,为的是避免烫水使茶叶中的营养...

    茶艺茶道
  • 日本茶道技巧与自然美

    在茶道技艺中,体现的是“和清”的自然美。从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开创佗茶开始,茶人就致力于在寂静与质朴之中,探求淡泊生活中的趣味。珠光之前人们以唐物为贵,茶会以有唐宋茶具而显得上档次,茶具尚华美精致,一味追求奢侈华...

    茶艺茶道
  • 茶道的分类

     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简言之,茶道即饮茶修道。中华茶道涵蕴饮茶有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其构成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 关于茶道的分类,目前中国茶文化界比较混乱。较多的是以茶道实践...

    茶艺茶道
  • 十大茶礼,喝茶的十大礼仪
    十大茶礼,喝茶的十大礼仪

    正所谓“茶七酒八,茶倒七分满 ,留下三分是人情”“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中国人可以不喝可乐、奶茶,但酒和茶这两样是绝对少不了的。无论是喝酒还是饮茶,看似很生活化,其实里面大有讲究和学问。 一、喝茶前 座位:如今很少...

    茶艺茶道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