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历史

阅读 :

台湾乌龙茶源于福建,但是福建乌龙茶的制茶工艺传到台湾后有所改变,依据发酵程度和工艺流程的区别可分为:轻发酵的文山型包种茶和冻顶型包种茶;重发酵的台湾乌龙茶。

乌龙茶是台湾茶业发展的肇基者,台湾的植茶面积23000公顷,年产茶叶23000公吨,乌龙茶的种植面积占45%,乌龙茶是台湾茶业的支柱,源自中国福建,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以冻顶乌龙茶享誉茶界,现在更加大发展高山乌龙,茶业给台湾的农业带来巨大的拓展空间,经济前景十分良好。

台湾的命运曲曲折折,历经不同阶段的移民,不同背景的政权统治,台湾岛在未开发前,孤悬海外,除了少数原住民外,是沿海鱼民流亡人士的栖护所。十五、六世纪西方帝国主义入侵,先有荷兰、西班牙的分占台湾南北,又有英国、日本两国不断觊觎,到了17世纪中叶(1661年),明朝遗臣郑成功驱逐了荷兰人,收复了台湾,在郑氏23年的统治中,汉人为台湾的开发奠定基础。

台湾茶之初期发展史,唯独乌龙茶发其光辉。其后,虽有后起之包种茶,继而走红之红茶,随后抬头之绿茶,但历经百年,乌龙茶犹仍稳占台湾四种茶叶外销之首位,永不凋谢,实乃台湾茶中之寿星。乌龙茶自1869年输出区区数万公斤之后,到1879年,不过十余年,就一跃输出达五百余万公斤,至1885年竟突破八百余万公斤,到了1893年,达到最高峰,总计983万余公斤。直至1920年,台湾乌龙茶的外销始暂挫于包种茶,虽然如此,但乌龙茶文化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

自从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至战争结束,台湾光复至今五十年来,台湾茶业以外销为导向的茶叶生产,发生了旋乾转坤的变化,外销市场节节倒退,至1990年以后台湾茶叶生产已不足供应内需市场,每年要靠大量的对外购买茶叶来满足岛内市场。但,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茶叶对外贸易史仍然没有中断,乌龙茶每年仍维持有一千多吨的出口量。


本文标题: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历史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11220.html

相关文章

  • 龙井的产地

    吉林延边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部,与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稳城郡隔图们江相望。全市面积2591平方公里,中朝边境线长143公里,总人口27万人,其中朝鲜族占69%,是中国境内朝鲜族居住最集中的城市。 全市辖2个街道、6个镇、2个乡...

    茶源茶史
  • 南京雨花茶名字的由来,你知道吗?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属绿茶类,是南京的特产,以碧绿的茶色,清雅的香气、甘醇的滋味闻名,是绿茶中的珍品。雨花茶不仅生产历史悠久,名字由来也有缘由。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雨花茶名字的由来。雨花茶名字...

    茶源茶史
  • 冻顶乌龙茶产自哪里?有什么历史传说?

    产地原产地在台湾南投县的鹿谷乡,主要是以青心乌龙为原料制成的半发酵茶。传统上,其发酵程度在35-50%左右。制茶过程独特之处在于:烘干後,需再重复以布包成球状揉捻茶叶,使茶成半发酵半球状,称为布揉制茶或...

    茶源茶史
  • 中国饮茶习俗的演变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

    茶源茶史
  • 龟山岩绿茶有何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龟山岩绿史称龟山云雾茶,早在唐代,茶圣陆羽的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都有记载,黄州山谷茶生麻城县,宋史亦有记载。由此可见,唐宋时期龟峰山即盛产茶叶,龟山云雾茶即为茶中之佳品,闻名于世。新中国...

    茶源茶史
  • 云南茶叶的起源

    我国战国时期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世界上最早有关茶事的文字记载。神农距今不过四五千年历史,神农当时只是发现了茶,这还不是说茶的起源。近代专家学者们,根据著名生...

    茶源茶史
  • 由一到多的中国制茶简史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

    茶源茶史
  • 中国饮茶史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

    茶源茶史
  • 普洱茶马商道

    清雍正十三年(1735)思茅设驿,专开从到易武的茶马道,此道从思茅向南行,经黄草霸―卡房―高酒房―勐班―补连―补岗―椅邦―曼拱―曼乃―镇越易武,行程七天,全长535华里,是思茅通往勐腊、易武、倚邦、曼拱、革登等普洱六大茶...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沿线的藏族

    藏族自称“博”,历史上有吐蕃、西番等不同称呼。藏族以农牧业为主,信仰藏传佛教。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