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菊”的典故

阅读 :

据说在北宋时,一年大旱后,乡里眼疾流行,在外经商的徽商从浙江引来菊花泡用,眼疾得以治愈,很快菊花就在这里广为种植了。许多农户为便于贮存,以备长期使用,又特意将鲜菊花烘制成干菊花。清末光绪年间,北京紫禁城里流传红眼病,皇帝下旨,遍访名医良药,徽州知府献上徽州菊花干,京人泡服后眼疾即愈,于是徽菊名气大振,被尊称“贡菊”。贡菊历来被当作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并出口东南亚。

“黄山贡菊”的制作十分讲究,鲜菊采下后,先用竹簟阴置凉干,然后用炭火悉心烘烤,成品后的贡菊以朵大色白者为佳。随着科技兴农的普及,现在研制贡菊的工艺流程又进一步科学化,特别是成品以精美包装流通于市场,更使贡菊锦上添花。中央电视台连续对黄山贡菊进行了系列报导,全国、乃至东南亚国家、港澳台地区前来购买黄山贡菊的客人络绎不绝。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知识 茶道文化 茶的历史 茶的起源 饮茶文化 饮茶礼仪

本文标题:“贡菊”的典故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4436.html

相关文章

  • 为何南宋流行“吃茶”?

    “吃茶”难道茶是可以用来吃的吗,古代为何有“吃茶”的话话?让我们看看下面这段话。走进杭州被保护起来的老城区,南宋古街清河坊依然风韵犹存。在一家中药店的外墙下面,太极茶道作为老字号茶馆还是非常热闹。在这里,杭州...

    茶源茶史
  • 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

    茶源茶史
  • 荼何时被用来借指茶

    《尔雅・释木第十四》,“,苦荼”。从木,当为木本,则苦荼亦为木本,由此知苦荼非从草的苦菜而是从木的茶。《尔雅》一书,非一人一时所作,最后成书于西汉,乃西汉以前古书训诂之总汇,由《尔雅》最后成书于西汉,可以确定以菜代茶不...

    茶源茶史
  • 都江堰再现“茶马古道”

    自2009年开始,都江堰市就开始对整个古城区进行打造。今年国庆期间,古城区的核心区域已经初具规模。修旧如旧的南街、西街、茶马古道、明城墙,幽幽地将都江堰的历史娓娓道来。两条街道两种文化都江堰古城区有一条着名的...

    茶源茶史
  • 西湖龙井茶传说

    传说在宋代时,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村里住着一个靠买茶为生的老太太。有一年,茶叶质量欠好,卖不出去,老太太简直断炊。一天,一个老叟走进来,他在宅院转了转,说要用五两银买下放地墙角落的破石臼。老太太正愁没钱,便爽快地...

    茶源茶史
  • 涌溪火青茶名来源

    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可知泾县产茶历史久远。关于涌溪火青茶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汉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

    茶源茶史
  • 探秘外销风云背后,一杯六堡茶与南洋华人的不解之缘

    它,曾是流落南洋的华人化解乡愁的信物。不止于此,它还曾经救过千万个南洋华工的性命!在十九世纪时期,一种黑茶品类,从广西梧州,经由航船运送至广州,沿着“海上茶瓷丝绸之路”。一路远洋至东南亚,浸润了几代华...

    茶源茶史
  • 云南大理的茶马古道

    一队队托着茶叶的马帮行进在古集镇中、一桩桩皮毛生意在火热交易11月28日,随着中瑞合作项目沙溪复兴工程一期的完工,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世界濒危建筑沙溪寺登古集镇重现了昔日的辉煌。来自瑞士的联邦理工大学空间与...

    茶源茶史
  • 茶文化之安徽省名茶

    红茶有祁门的祁红,绿茶有休宁、歙县的屯绿,黄山的黄山毛峰、黄山银钩,六安的瓜片、齐山名片,太平的太平猴魁,休宁的休宁松萝,泾县的涌溪火青、泾县特尖,青阳的黄石溪毛峰,歙县的老竹大方、绿牡丹,宣城的敬亭绿雪、天湖凤片、...

    茶源茶史
  • 千两茶、茯砖茶被正式列入国家“非遗”

    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黑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安化县千两茶制作技艺、湖南益阳市茯砖茶制作技艺及云南边茶制作技艺。千两...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