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饼的来历

阅读 :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其实七子的规制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上个世纪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七圆一筒”原是清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所制定的一个标准,只有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才具有规范作用。一旦进入自由化市场,除了品牌价值,它所代表的质量和重量的意义也就模糊了。四禧茶、五福茶已经有了,难保今后不出现八禧、九宫之类的茶品,七子饼的大旗还能飘多久,令人担忧。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知识 茶道文化 茶的历史 茶的起源 饮茶文化 饮茶礼仪

本文标题:七子饼的来历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4671.html

上一篇:禅茶故事 下一篇:西湖龙井的历史

相关文章

  • 贡眉茶树的美丽传说

    福建闽北茶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以白茶树为原料的贡眉茶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福建种植茶树历史悠久,所以各地都有老茶树,以及关于茶树的美丽传说。风水茶树政和最早发现白茶树母树的传说,是在咸丰年间(1851~1861年)。...

    茶源茶史
  • 云南马帮走在茶马古道

    建国前夕,在一些县、乡还出现了马帮的行业组织――马帮理事会。大锅头或绅士、财东为理事,威望较高者为理事长。理事会专门料理马帮的社会事宜,如协调与官府的关系,增进与外地马帮的联系、组织货源等。如今沿茶马古道修...

    茶源茶史
  • 六堡茶的百年历史

    一百年来,六堡茶几经兴衰起落,最鼎盛时几乎六堡乡里家家做茶,年产数十万斤,日本侵华期间,千里茶园荒芜,民生维艰。六堡茶的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国近代茶业发展的曲折与艰辛,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第一回...

    茶源茶史
  • 唐代茶文化艺术

    一整套制茶、煮茶、饮茶的专门工具和成熟技术,突出表现在陆羽《茶经》的有关论述中。可见,唐代茶事是一门艺术,对茶叶的外形、色泽、茶水香味、滋味、煮水、茶具、柴火、饮茶环境和方式均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他们追求...

    茶源茶史
  • 大红袍母树的茶神地位

    大红袍母树无疑是武夷山的茶神,它反映了武夷茶种植文化历史形成的独特格局:至尊树种大红袍母树就像神一样,它俯瞰着芸芸众生,生长而且被供奉在武夷山水间。自然造化的灵气,凝聚于这六株有着近400年历史的...

    茶源茶史
  •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的传说故事

    于明末清初发现并采制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数百年来盛名不衰,其传说颇多,一是相传古时候一个读书士子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下山化缘的永乐禅寺的老方丈发现后,叫来两个小和尚把他抬到庙里。方丈见他面色苍白,体瘦...

    茶源茶史
  • 涌溪火青茶历史记载

    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据考证,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关于它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

    茶源茶史
  • 南岳茶禅文化历史考究(二)

    南岳大庙历史悠久,是南岳之神享祀的主庙。所建庙宇气势恢宏,是中国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式古建筑群,亦有江南故宫之称。庙中东有道教八观,西有佛教八寺,佛、道两教及儒家文化并存于此,是文化史上一大奇观,也是世...

    茶源茶史
  • 华顶云雾茶有哪些历史渊源?

    华顶云雾茶亦称华顶茶,产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这里峰峦重叠,雄伟壮丽,坡圆谷广,风景奇丽。唐朝诗僧灵彻有:“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其空,有时半不见,崔嵬在其中”的诗句,是一个“三伏暑天如寒秋,四季云雾泛浪头”...

    茶源茶史
  • 17世纪湖北青砖茶成就中俄“万里茶道”

    传统的湖北青砖茶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早在唐贞元年间,湖北羊楼洞等地就开始生产青砖茶;明清时期,羊楼洞青砖茶顺长江而下,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汉口曾一度主宰中国对外出口茶叶达60年之久,被西方人称为伟大...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