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古今多少故事传说

阅读 :

“山间铃响马帮来”。茶马古道,顾名思义,就是靠马帮贩运茶叶之古道。

几百上千年,据说如今中国境内就剩两条茶马古道,一条在云南,一条在湖南。当然也有说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也算一条,那就是广义上说了,因为这又可以扯上海上“丝绸之路”。

云南那条我去过,没有走过。湖南这条,我去了,还走了,而且是骑马穿行,过了一把瘾。

初夏,鸡鸣之声惊醒了山村的睡梦。这是湖南益阳安化县山区的一个村子,名曰高城。高城三面环山,中间地势平缓,一条山溪潺潺流过,杉木皮屋顶的木屋沿溪而建――一个十分原始的村落。之所以叫高城,是因村子被一群高山托起,村子背后,就是大熊山原始森林和奔流的川岩江;高城历史上又是宝庆、新化、安化、益阳等多个县之间的一个中转站,茶叶、盐、中药材等运输马帮都要在此住上一夜,有些货栈还在这里设有中转的仓库,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故有“高山之城,茶马遗风”的美誉。紧挨村子的是一家宾馆,接待探寻茶马古道的游客。

晨光抹上山顶,云雾缭绕山村。一阵铃铛响,马队出了村口,向山里嘀嘀哒哒开进。这是“中国南方最后的高城马帮”的后代了,它们开始一天的工作,进山为游客在山间古道上寻觅,追思几百年前的印迹、古韵……

500年前,西藏喇嘛常常率几百人进京礼佛朝贡,回藏时又带回许多赏赐,其中占大头的是茶叶。但喇嘛对赏赐的川茶不太满意,就自己绕道湖广收购私茶,发现安化黑茶最合他们的口味,且价廉物美。朝庭发现后下令禁止,“违者尽数入官”。

商机却来了。晋、陕、甘一带的商人,取得经营许可证,不顾路途遥远,来安化一带买山种茶、收购贩运,水路陆路并举,运往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后扩大到内蒙古、俄罗斯。黑茶之名遂扬天下,高峰时年产15万担。

如今的“高城马帮”,便是安化茶马古道的历史见证!

我和一群诗人先乘车进山到马队的出发地。过一大石桥,马队一顺排开,游人从前边依次上马。骑上马就出发,每匹马都有马的主人牵着。山路很窄,左边是山壁,右边是山涧流水。树木参天,浓荫蔽日,鸟鸣水声伴着清晰悠扬的马铃声,回响在茶马古道上,传向大山深处,实在令人遐思无限。

当年的马队驮着黑茶,一踏上征途,那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艰险超乎寻常,几千里的漫漫长途,来回少则一年;若遇暴风雪、洪水、战乱,两年能重返故里就算万幸。经过路途长时间风吹雨淋,茶叶还不坏了、霉了?奇了怪了,味道反而更浓更醇了――这就是黑茶!

多次到过内蒙古草原,牧民的奶茶是必喝的,开始不太习惯,没两天就喝出味来,一喝就是三四碗,当地人说,一定要喝透,喝出点汗来才好。吃牛羊肉多了,不喝奶茶难受。牧民用的是茶砖,也就是黑茶,要熬煮,与我们南方人泡茶全然不同。南方人是品茶,休闲,讲究,而他们则是“生命之饮”,是生活的必须。

原来,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少菜少水果,以牛羊肉为主食。而黑茶中含多种有机酸、维生素,有去油腻、消食等功效,去除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多余脂肪和热量,抑制人体肥胖和提高免疫力。“经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清,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所以,边疆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茶,在他们生活、生命中何其重要也。


茶的起源 茶的历史 茶马古道 茶马互市 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 日本茶道 茶道知识 茶文化知识

本文标题:茶马古道古今多少故事传说 - 茶的起源_茶的历史_中国茶史_世界茶史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shi/4845.html

相关文章

  • 藏茶的文化及历史渊源(下)

    二连载之二藏茶中的芳香物质,能溶解脂肪,藏茶中的大量双歧干菌和多种复合酶,能帮助消化,在高原生活的藏胞,缺少新鲜蔬菜、水果,主要靠藏茶中的大量维生素来补充。藏胞主食牛、羊肉,加上缺氧,高寒地区的人日排...

    茶源茶史
  • 兰贵人是中国历代宫廷供茶

    人参乌龙茶,通称“兰贵人”,兰贵人是中国历代宫廷供茶,是五百年前专给皇帝喝的贡品,有几千年的历史。据《本草拾遗》中记:“生西国,胡人将来也,味甘温无毒,主明目强记,补心力。”现代中草药学证明该草具有润肺止咳,补肾,除湿之...

    茶源茶史
  • 茶与道教简述

    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由张道陵首倡道教于四川鹤鸣山时,就与茶结了缘。道教宫观多建于名山胜处,而这些地方又多是茶叶产地。以后道教发展,宫观林立之地,往往也就是盛产茶叶之地。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凡...

    茶源茶史
  •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

    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

    茶源茶史
  • 茶字的由来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

    茶源茶史
  • 神秘的北纬30度与安化黑茶

    “神秘的北纬30度”。主要是指北纬30度上下波动5度所覆盖的地域。这一地带横穿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曾经产生过这个星球上最为璀璨的古代文明;这一地带布列着珠穆朗玛峰和马...

    茶源茶史
  • 南岳茶禅文化历史考究(三)

    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地位,得到广大文人墨客、政要、学者的关注和认同。南岳茶禅文化历史悠久。追本溯源与神农尝百草得茶解之有很深的渊源,已有可考证两千多年栽培历史,唐代南岳九仙观道人中有司马承祯等几任国师,南...

    茶源茶史
  • 解析“百两茶”与“千两茶”的名字由来

    以前陕西商人来湖南采购黑茶,为了运输方便,把茶叶踩捆成包,踩成小圆柱,每柱约100两,故称“百两茶”。后来晋商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较佳材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而成花卷,圆柱长5尺(166.5公分),周圆1.7尺(56公分)。每支净重10...

    茶源茶史
  • 云南白茶之月光下的故事!

    对于喝习惯了生茶的我来说,生茶之外的茶都只能归入到“其他”,一般都是浅尝辄止,很少能一本正经地喝完一泡茶。但凡事总有例外。5月份时,在郑州琦宝轩喝了一泡陈兵亲自做、亲手泡的白茶,如果说刚开始两泡...

    茶源茶史
  • 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

    茶源茶史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