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中的评茶术语(上)

阅读 :

我们常接触的评茶大师,他们不但品鉴岩茶的功力深厚,对评茶术语的运用更加显现出其专业素养。那咱们茶友在平时的茶会交流中该怎样运用岩茶的评茶术语呢?今天给大家详细的讲述一下岩茶术语。

形容岩茶的干茶外形色泽正常或好的术语有:

肥壮:芽叶肥嫩,身骨重

紧结:卷紧而结实

蜻蜓头:茶条肥壮、叶端卷曲、紧结似蜻蜓头

匀整: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恰当

乌润:乌黑而有光泽

蛤蟆背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三节色:茶条尾部呈砂绿色,中间乌色,头部淡红色

形容岩茶汤色正常的术语有:

金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清澈: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橙红:橙黄泛红,清澈明亮

橙黄: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橘黄色

形容岩茶的香气特征正常或好的术语有:

岩韵:武夷岩茶特有,指的是在香气方面具有特殊品种香味特征。

浓郁:带有浓郁持久的特殊花果香。

馥郁:比浓郁香气更雅。

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焦糖香:烘干充足或火功高致使香气带有糖香。


本文标题:岩茶中的评茶术语(上) - 茶艺_茶道_功夫茶_茶艺师_茶艺培训_茶艺表演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yi/10602.html

相关文章

  • 宋代点茶法的流行和斗茶的兴起
    宋代点茶法的流行和斗茶的兴起

    宋辽点茶见于河北宣化下八里村1号墓辽代壁画《点茶图》。壁画描绘了两人正在配合注汤点茶的情景。宋代市井斗茶见于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图中的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这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

    茶艺茶道
  • 茶道就是饮茶有道 中国的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主体是人,茶是作为人的客体而存在的,茶是为人而存在的。中国茶文化被称为美的哲学。有五个方面的原因:1.中国茶文化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是大哲学家。2.其理论...

    茶艺茶道
  • 中华茶艺"四要"之一:茶

     茶艺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精湛必须具备"四要"条件:精茶、真水、活火、妙器,四者缺一不可。茶品以形、色、香、味分高下,水品以清、活、轻、甘、冽别优劣,火以活火为上,器以宜兴紫陶为佳。名茶的形成、品水文学的出...

    茶艺茶道
  • 关于茶德文化

    所谓茶德,简言之,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味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将茶德归之于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不单纯将饮茶看成仅仅是为满...

    茶艺茶道
  • 中国茶道 乃修身养性追寻

    中国茶道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

    茶艺茶道
  • 传统的泡茶与倒茶方法

    冲泡步骤: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倒茶: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

    茶艺茶道
  • 高山茶的泡茶步骤

    1:孔雀开屏。展示茶组茶具。2:沸水温壶烫盏,孟臣淋霖。用沸水注入水壶,闻香杯,及品茗杯和公道杯中预热净洗。3取茶,用茶则从茶叶袋(罐)中取茶。4:赏茶,将取出的茶叶置於茶荷内,供宾客欣赏。5:置茶:乌龙入宫。将茶斗放於壶口上,...

    茶艺茶道
  • 日常沏茶礼仪

    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

    茶艺茶道
  • 中国茶道的诞生及唐代的煎茶道
    中国茶道的诞生及唐代的煎茶道

    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朋自远方来,主人亲自奉上一杯清茶——这也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茶可净心,茶可怡情,茶可养性。茶,凝聚着中国人的哲...

    茶艺茶道
  • 论品茶与喝茶区别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而形成的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茶,可谓人人会喝,如果是说品茶,可不是人人会品的。喝茶与品茶有着本质的区别,喝茶的目的在于解渴,为了满足人的生理...

    茶艺茶道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