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 乃修身养性追寻

阅读 :

中国茶道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

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

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

梅妻鹤子的林逋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的诗中云:

白云南风雨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诗中无一静字,但意境却幽极静笃。

在中国茶道中修生养性,在中国茶道中寻找人生的静谧,在茶道中找到人生另一番境界。


本文标题:中国茶道 乃修身养性追寻 - 茶艺_茶道_功夫茶_茶艺师_茶艺培训_茶艺表演
本文地址:https://www.yinchaba.com/chawenhua/chayi/2473.html

相关文章

  • 品茶应注意的礼节

    喝茶,是一件轻松休闲的事情,但一些必须知道的礼仪还是应该注意的,否则容易给他人造成不快。当然,凡事都要看场合,亲密的朋友家人喝茶可以不必拘于礼节,但一些稍正式的场合,懂得怎么做总不是坏事,俗话说:“礼多人不怪”。你说...

    茶艺茶道
  • 泡茶方法之安溪泡法

    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所以有口诀曰:“一二三香气高。四五六甘渐增。七八九品茶纯。”冲泡步骤:备具:茶壶的...

    茶艺茶道
  • 中华茶艺演示(一):绿茶茶艺

    用具:玻璃茶杯 香一支 白瓷茶壶一把 香炉一个 脱胎漆器茶盘一个 开水壶两个 锡茶叶罐一个 茶巾一条 茶道器一套 绿茶每人2—3克基本程序:1.点香 焚香除妄念7.泡茶 碧玉沉清江2.洗杯 冰心去尘凡8.奉茶 观音捧玉瓶...

    茶艺茶道
  • 茶水比是泡好茶的关键

    茶为什么有时好喝有时难以下咽呢,关于泡好一壶茶可是有学问有讲究的,其中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茶叶与水的比例,水多了,滋味淡,水少了,滋味就过浓,可以说,茶水比是泡好茶的关键。泡茶有很多讲究,不同的地方泡茶的方法虽有不同,但...

    茶艺茶道
  • 高山茶的泡茶步骤

    1:孔雀开屏。展示茶组茶具。2:沸水温壶烫盏,孟臣淋霖。用沸水注入水壶,闻香杯,及品茗杯和公道杯中预热净洗。3取茶,用茶则从茶叶袋(罐)中取茶。4:赏茶,将取出的茶叶置於茶荷内,供宾客欣赏。5:置茶:乌龙入宫。将茶斗放於壶口上,...

    茶艺茶道
  • 茶道学习 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

    茶道学习一、认识中国茶茶道指的是泡茶规范,为发挥各类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中应遵循“和俭敬美”基本要义。中国六大类茶叶的品种数以百计、千计,都能以相应的茶道礼序来表现。二、认识和应用茶具要学习茶道,首先就...

    茶艺茶道
  • 唐代三大茶道类型与形成

    唐代陆羽(733-804)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亲身实践,著述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阐述茶的著作-《茶经》。这使他成为中国茶叶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茶艺类茶道家。细观《茶经》,基本上是一本古代茶叶的百科全书,陆羽不但研...

    茶艺茶道
  • 女士喝茶的手势,女人正确喝茶手势姿势图
    女士喝茶的手势,女人正确喝茶手势姿势图

    喝茶是一种心境,望着窗外潺潺的细雨,围在温暖的炉火旁,泡一杯香茗,读一卷诗书,茶香满室,书香缕缕,这种意境总是令人不胜神往。同时,喝茶也是一种修行,需要懂得一些礼节。尤其是在与别人一同饮茶时,正确使用持杯与喝茶的手势,能...

    茶艺茶道
  • 白茶的审评术语

    1.干茶外形毫心肥壮:芽肥嫩壮大,茸毛多茸毛洁白:茸毛多,洁白而富有光泽。芽叶连枝:芽叶相连成失 叶缘垂卷:叶面隆起,叶缘向叶背卷起 舒展:芽叶柔嫩,叶态平伏伸展 皱折:叶张不平展,有皱折痕 弯曲:叶张不平展、不服帖,带弯曲 破张:...

    茶艺茶道
  • 茶与佛教的“苦”、“静”、“凡”、“放”

    一、“苦”“苦”是佛教“四谛”之首,而茶性也苦,故可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的同时,吟味人生,参破“苦”谛。略带苦涩的茶,饮之能“破睡”,这是茶进入佛寺最直接的原因。进而在茶事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

    茶艺茶道
你可能感兴趣